分享

《劳动万岁》分享会举行,见证新时代工匠精神

 朱晓剑 2020-02-21


1122日下午,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工会、四川航天神剑文学协会主办,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七研究院老年大学协办的“致敬劳动者——《劳动万岁:为129名中国工匠造像》分享活动”在四川航天老年大学举行。这是成都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文学院终身签约作家凸凹,最新图书《劳动万岁》首场分享会。

凸凹在接受记者时表示,创作此书就是向劳动者致敬。这几年位这些无名英雄写诗,一直坚持这样一种初心:从工匠堆中来,回工匠堆中去。从而真诚地为129名中国工匠造像。

朗诵会现场

现场:书写工匠的精品力作

活动现场,凸凹从“这是一本什么书”“为什么写这本书”“怎样写这本书”“这本书的航天含量”等方面分享自己的创作感受。凸凹首先讲述了自己与航天的渊源,他回望自己在三线的工作生活经历,当过技术员、工程师、编辑记者,上过技校和电大,在车间实习,在工厂画图,做过广告装饰、修房卖房。凸凹谈到了他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但凡工匠,都有匠心、匠气。正是匠心、匠气遵循了工的章程与程式,用慢实现了细,用细实现了精,用精实现了难度,用孤独和心无旁骛实现了众声喧哗。”

“凸凹笔下的工匠之所以新鲜与生动,一方面是对工匠的‘二能精神’有精准的把握,另一方面,他自己的写作也深得工匠之要领,深入能够在套路里曲径通幽,浅出可以看不见套路的蛛丝马迹。”中国作家协会诗歌专委会副主任,成都市文联主席梁平这样评价。

活动现场,21位工匠、产业工人、科技干部还一齐朗诵了《劳动万岁》一书中的作品,分享会现场气氛达到高潮,与会人员踊跃参与,畅谈自己的感想。

在活动现场,来自四川航天的各界朋友就凸凹的诗歌艺术、以诗歌书写工匠精神予以赞扬:“作为从四川航天走出来的作家,今天能在这里读到他书写工匠的作品,说明凸凹本人就具有匠心、匠气、匠骨的特点,他是一代文字工匠。”

印子君:这是“精神”与“物质”的美丽相遇

这是中国第一部写中国工匠的诗集;这是中国第一部由专业诗人写中国工匠的诗集;这是中国第一部迄今为止写得最精彩的工匠诗集;这是中国第一部用最精短的诗呈现中国工匠最专业最丰富也最复杂乃至也最神秘的劳动世界的诗集……

收入《劳动万岁》的129名工匠,跨越代际长,从30年代至90年代,共包括七大代际,其中1930年代两名,1940年代4名,1950年代4名,1960年代21名,1970年代36名,1980年代52名,1990年代10名。最年长者86岁,最小的26岁。

本书工匠行业包括航天、航空、电子、机械、汽车、石油、地质、铁道、建筑、通信、材料、路桥、核电、电网、水利、消防、医药、皮革、食品、酿酒、烟草、文物、工艺美术、戏剧等24个门类,有央企,也有私企。

《劳动万岁》是“精神”和“物质”的一次美丽相遇!

我们都知道,诗人完成的是精神产品,工匠完成的是物质产品;作为精神的诗歌,是感性的、柔和的、热烈的,而物质产品往往是坚硬的、锋利的、冰冷的,我想,这部工匠诗的成功就在于,精神融化了物质,物质散发出精神,二者彼此接纳,融为一体,同创共生。

通过阅读《劳动万岁》一书,让我们深切感受到,那些看上去单调、枯燥、乏味、机械、繁重的工匠劳动,变得有情调、有情趣,有生活热度、有艺术深度,充满无穷魅力,充满精神气象!

因此,《劳动万岁》是诗歌意象与职业形象的完美熔铸而完成的工匠造像!是诗歌的精致、精妙、精粹与工匠的精心、精细、精微的一次神奇对应与全新复合。《劳动万岁》因为工匠精神而闪耀着异常夺目的艺术光芒,并彰显出极高的社会历史价值!

张选虹:这本诗集里实现了对人的精雕细刻

在诗歌分享会现场,诗人张选虹在研讨中说:

认识凸凹兄20多年,读过他的很多诗。从民谣式的《最怕》系列到质朴且深的《钉子与墙》,从“桃花诗”系列到“内心的山水”抒情诗系列,再到大气厚重的《玻璃瓶中的鸟》与《大河》,再到开全国先河的标点符号诗前置的一系列创新探索诗,再到被人津津乐道和朗诵的优秀诗歌《蚯蚓之舞》,凸凹诗歌作品的风格极不统一,或者说根本就没有风格就是最大的风格,如同他在诗歌《大河》中说的“一条大河,横亘在面前,大得不流动”,他有自身的星空和小宇宙,自在运行的道与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诗风是因题材、因时间、因光、因生命走向、因白天和夜晚而异的。他的诗呈现蓬勃的自然、世界、时光与生命,呈现繁复世间的黑与白,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入情入魂。如同画画,写自然、写动物易,但写人难,凸凹兄在《劳动者万岁》这本诗集里实现了对人的精雕细刻,一个个人的雕塑在诗中定格,人间精巧的三十六般技艺在滚滚血脉里推进、成形,这是诗人在时间的轨道上继续向前疾行的又一次全新的尝试。凸凹手上既有手术刀与雕刻刀,也有可以泼墨的画笔与琴,还有垂柳或者一弯新月,当然更有钉入时间的钉子。倾听人间心跳、守住日月轮回、拓宽生命的边界就是他的匠心,他像工匠一样朴实而勤奋,有时走在了时间的前面,有时走在了自己的前面,他总是大于“一”,诗集《劳动者万岁》里的那些雕塑般的工匠都有他行于天地的恍惚的脸与热烈出逃的前世今生的影子。


成都文学馆

cdwxg2018

天府文化  成都文学

传递成都文学的声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