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变局中醒来读懂大宋

 朱晓剑 2020-02-21

说起南宋,多数时候印象不佳。但考察此时的市井文化却超过了以往的时代,即便是庶民文化也得以在江南延伸。在各色记录如《武林旧事》《东京梦华录》《梦梁录》等等,我们读到的南宋不再是残败的山河,却有着自己的气韵。最近,我读到作家张生全的《宋末大变局:四川风云》,对南宋有着更为直观的感受,南宋看似弱小,由于大众生活得到了保障,才有了富庶而又繁华的市井生活出现。

在南宋这个大变局的时代,无数英雄竞相登场,尤其是蒙古与南宋的关系,那是复杂而又多变的,但若是简单地归结为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之争,就无法洞悉这个时代。更为要紧的是全面的交锋。张生全选取蒙古军在四川的战争。众所周知,在蒙古军南下途中,在钓鱼城一线战斗失利,以至于扭转了局部战争的可能,这也只是延缓了南宋的灭亡。然而,在南宋政府内部,还是存在着种种问题,以至于不得不面对失败的结局。

小说的开头即是在淳佑三年,名将余玠入川担任四川制置使开始,其后,他和俞兴等将领临危受命,智救成都,火烧渠江,巧保重庆,把蒙古军撵到川北,力挽颓局。面对着复杂的局势,展现了余玠作为名将应有的风度与战略眼光,尤其是在构筑山城抗蒙体系方面,让人耳目一新。但在南宋内部,却还是存在着众多的弊政,虽然内忧外患,朝廷内部却还是充满了权力倾轧,独断专权,打压异己等等情况出现。余玠们面对的不只是蒙古军,还需协调抗蒙前线与朝廷之间的关系——于是,他在嘉定杀了知府王夔,由此得罪了丞相,引发一连串的反应。

张生全以四川局部的战争写尽了南宋的困境。在看似简单的战事面前,也还是险象环生。于是乎,各色人物竞相登场,“土匪”、官员、乡绅……每个人的目标都不相同,若统一到抗蒙一线中又谈何容易?这也反映了在大变局来临之时,南宋的政治情况颇为复杂,看似“土匪”的义军是抗蒙的主力,而地方军队却无所作为,至于老百姓的安危也就无从考虑。余玠一去,抗蒙体系的崩塌,这还是说明在人治的时代,欠缺体制上的突破,也还是难免走上悲剧之路的。

大变局中,既有困境又有生机,关键是如何选择。在这部三卷本的小说中张生全并没有作出相应的探讨。实则是从南宋立国到覆亡,都一直面临着复杂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之所以能够有所发展,皆因层出不穷的人物为时代谋划,因之在困境中能寻见一线生机。这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在我看来,这也是在反思南宋时代的兴与亡,以及一个时代的风骨。

有人说《宋末大变局》有助于我们逼近历史的真相,寻找今天的意义。但这只是一种解读。张生全以四川风云来解读宋末的变局,看似细小的切口,却还是将此放置于历史长河中来观察,或许我们才能读懂宋朝为什么能成为宋朝,而不是其他的时代,就在于这个时代过于复杂,朝廷一个细微的行动,就决定了历史的走向,而这种变化是深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内向型的宋朝与外向型的蒙古军相较量,其结果似乎是不言而喻的。

不过,宋朝作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我们应该有更为科学眼光去看待。不管是民族矛盾大冲突,还是人类文明大碰撞,都可以给我们以启示,比如在时代浪潮面前,我们该如何与潮流同步,与趋势共舞。从这个角度看,余玠们所面对的不只是战争,更有着对大变局的智慧应对。对于宋末的冷思考也许才能让我们洞察到历史的秘密。历史真相只有一个,只是多数时候,我们站的立场不同就能发现其中的差异。从变局中醒来,倘若多了一重反思能力,我们才有可能读懂大宋。


《宋末大变局》张生全 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9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