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孙永庆神游书林

 朱晓剑 2020-02-21

跟孙永庆兄在网上来往,有十多年了。曾先后拜读过他的书话集《书边散墨》、《风檐展读》,至于零散地阅读,那就更多了,现在他的《燕语书林》已由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是全民阅读书香文丛系列当中很有特色的一部作品。这阅读给我的印象是,文字极好,是属于让人爱读的那种文字。如今书话、书评写作的人不少,但要说是每回读着都能读出一种别样的味道,也是极难得的事。且说永庆兄在短短的文章中,不管是铺陈,还是叙事,都有一种丰采在。

对大多数读者来说,爱读的书,会一读再读。但在读书写作这一块,永庆“产量”很少,这并非是在读书这一块无话可说,而是他觉得自己有言说的必要,才会写下如此这般文字,看似不经心,却是匠心独运。与其写可写可不写的文字,倒不如在阅读中享受来得更为愉悦一些。这种态度,是令人尊敬的。

周围有不少朋友在教书之余,爱上阅读,且从事写作。永庆兄也是其中一员,他是中学高级教师,业余笔耕,却能独开一面,在读书领域虽不是名声显赫,却独有自己的品位。我常常想,做个爱书人,是难得的事,而写出读书文章,能让读者认同,那就更难得了,无他。如今阅读的便捷,让人人都能轻易读到有价值的书,如此对作者的知识储备、文字书写都是一种挑战。好在,这些对永庆来说,都是得心应手,因他的经历、观察,皆有不同于一般爱书人的地方。

在读过永庆的系列文章之后,给我的印象是:写人记事,论书闲谈,看似淡淡的一笔,却又韵味十足。这其实考验的不仅是作者的笔下功夫,也有关识见。说到底,没有知识垫底,即便有生花妙笔,也难以有有趣的文字出现。如:跟随叶兆言看书,之所以乐在其中,道理非常简单,他是个有笔趣的人。他在写这些读书随笔时,书里书外的奇思妙想,信手拈来,看似闲笔,实为读书引出的由头,文随“书”生,书随“文”趣,目的是让读者欣赏他的文字,美滋滋地读完后想起他看的书,的确是本好书,文书相生,才是上品。读《燕语书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年4月版),也有这样的深刻印象。

在这本《燕语书林》中,永庆所谈论的不少书,我也曾多多少少看过,由此比较我跟他的阅读视野,自然是有共鸣也有分歧。这也是个有意思的事——纸上的交流也可见性情。永庆说:“上乘的读书之文,应是读书人读书时精神轨迹的呈现,书中有我,我中有书,就能读出书中的真知灼见。”这识见,至少比一般的读书人所做的图书简介式的文字(书评)要有味道的多。他在书中所谈到的不少书,我多多少少也都翻阅过,也曾写下一些读后感,与永庆相比,也还有不足之处。这是他浸润阅读的时日、读书方式足够丰富的结果。

这是一本读书随笔,也有着对阅读的不同阐释:我爱读它的原因是,原以为是平常的书,在他的眼里又是另一番景象,这亦超出我的想象。这正是神游书林的收获,所谓神游,就是在书林里悠然自得的畅游,来去自由,却又只取一瓢,这境界,是悠游的起点,也是悠游的结果。他的阅读因此与众不同:追求的是个性和理性,而不再局限于某一种潮流,或媚俗。在他的眼里,阅读是一道最美的风景。

永庆跟书友间的来往也是淡如水,有一搭没一搭,说话轻松,自在,一如他的文字。我跟永庆来往也大致如此。有一段时间,我计划做套阅读的书,想着再做新的系列,也许是阅读类的书太小众,所以新的计划迟迟没有启动。永庆的一部书稿放在我这里,已有不短的时间,却不见他催问,这说来,真是有些惭愧。更多的时间里,沉浸在自己的阅读世界——如果说宽广的话,有什么比阅读更让爱书人神往呢。


《燕语书林》,孙永庆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年4月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