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牵正散加减)

 柴桂苓 2020-02-21

车某,女,44岁,于1987年11月17日入院。

患者晨起发现口眼歪斜,左侧不利,刷牙口角漏水,鼓腮漏气。当即到市某医院就诊,经颅脑CT、眼底检查均正常,诊为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口服维生素、 激素、扩张血管药,胞二磷胆碱、ATP、辅酶A、静脉点滴,聚肌细胞肌肉注射,治疗9天无效,于1987年11月25日请中医会诊。 诊见口眼歪斜,前额皱纹消失,眉毛下垂,眼裂扩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面部歪向健侧。自述饮水漏水,鼓腮漏气,左目不能闭合,食欲不振,疲乏无力,大便秘结每周一次,小便正常,舌体脾大,边有齿痕,舌质淡苔白,根部较厚, 脉细弱无力。 证属素体脾气虚弱,复感风邪,客于面部阳明脉络,内蓄痰浊,经络为风邪阻滞,气不上达,血不上运,脉络失荣所致。治宜祛风通络、舒筋活血、健脾补气,处以牵正散加味: 白附子15克,全蝎10克, 僵蚕15克, 荆防各12克,蝉蜕10克,当归15克, 白蒺藜15克,赤白芍各12克,桃仁、红花各12克,地龙15克,黄芪30克,川芎12克,炒白术12克,茯苓15克,党参15克,大黄6克,廿草6克。水煎日服1剂。

上药进3剂后,自觉症状较前好转,眼嘴活动较前灵活。白附子增至20克,僵蚕20克。守方继服,先后服28剂,诸症消除,恢复工作,至今未复发。


按:牵正散出自宋《杨氏家藏方》,为祛风化痰之常用方。临床运用牵正散加味治疗以口眼歪斜为主证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数10例,均获得较好疗效。临床运用本方,既要把握其主要脉证,又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化裁。白附子、全蝎均有毒,诸家多倡用散剂,若作汤剂不宜过量。每于临证用作汤剂,并重用白附子、全蝎,采用久煎去其毒性,自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用量,白附子最大量用至30克,全蝎15克,不但无不良反应,且疗效满意,医者大可不必畏其毒而止步,此病尚有肝气郁结型,但最常见的是风寒外袭、气血双亏型。偏于风邪外袭者加重祛风药,肝气郁结者加舒肝理气解郁药,气血双亏需加补气养血药。但各型均应加舒筋活血药,血运筋荣,歪斜自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