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5面神经麻痹

 学中医书馆 2014-01-11

85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也称为面瘫。本节介绍的是贝尔氏麻痹,系指临

床上不能肯定病因,不伴有明显其他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面神经麻痹。本病的特殊表现是起病急骤,不少患者临睡时

毫无异常,但晨起盥洗时忽觉不能喝水与含漱,或者自己并无异常感觉,系为他人所察觉。面瘫的典型表现是患侧口角下

垂,健测向上歪斜,上下眼睑不能闭合,发生饮水漏水、不能鼓腮吹气等功能障碍。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病因不明,也可能由于某种病毒感染,使神经鞘膜发生炎症、水肿;也可能是因寒冷引起营养面神经的

血管痉挛,导致神经的缺血和毛细血管的损害,而发生水肿;或因风湿性面神经炎、茎乳孔内的骨膜炎引起面神经肿胀、

受压、血循环障碍而致病。此外,也有人认为与遗传及血管压迫等因素有关。

本病具有突然发作的病史与典型的周围性面瘫症状,诊断开不困难。根据味觉、听觉及泪液检查结果,还可以明确面神经

损害部位。如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口角下垂,不能鼓气,则病变可能发生在茎乳以下;如伴有听力改变、味觉改变

和泪腺分泌减少,则病变可以发生在面神经管。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可分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三个阶段。急性期主要是控制炎症水肿,采用激素、阿斯匹林、红

外线照射等;慢性期主要是使神经传导恢复和加强肌肉收缩,采用维生素B1、B12、菸酸、地巴唑等;后遗症期指2年后仍

不能恢复者,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中医学称本病为“口僻”,俗称“吊线风”。《医学纲目·口眼歪斜》云:“凡半身不遂者必口眼歪斜,亦有无半身不遂

而歪斜者。”本病的产生主要由于正气亏损,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脉络,经气流注失常,气血痹阻,经筋

失于濡养,纵横不收而致。风邪入侵尚有寒热之分。《诸病源候论》云:“偏风口  歪是体虚受风,风入于夹口之筋也。

足阳明之筋,上夹于口,其筋偏虚而风因乘之,使其经筋急而不调,故会口歪僻也。”辨证时需区分表虚与表实,治疗当

以祛风通络,养血和营为主。除中药内服及外敷,针灸疗法、推拿疗法在本病的治疗中亦经常应用。


1.[处方名称]面瘫丸


[功能主治]功能祛风通络,行气活血,涤痰。主治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处方组成]白附子30克、僵蚕30克、钩藤30克、蝉蜕30克、海风藤30克、防风30克、川芎27克、制马钱子9克。上药共为

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克。每日3次,每次1至2丸。

重症及久病患者,在瘫侧面部找出具有麻、胀、痛感比应点,用单手拇指先按后揉,使其发热,并练习瘫痪面肌随意运动

,每日5至6次,每次10至15分钟。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病程最短2天,最长1年半,平均47.2天。痊愈15例,显效7例,好转6例,无

效2例。治愈率为50%,有效率为93.3%。有效病例中,一般在服药5至7天见效。痊愈疗程最短9天,最长108天,平均36天


[处方来源]马青云等。


[处方备注]本方以祛风通络、行气活血为主,兼入涤风痰之品,对“风邪外袭,风邪入中”类型较为适宜,因此对本虚标

实之急性患者疗效较好,但对病程长、久病不愈、以虚证为主者疗效较差


2.[处方名称]牵正汤


[功能主治]功能祛风解表,通经活络,填补元气。主治面神经麻痹。


[处方组成]全虫9克、蜈蚣2条、僵蚕9克、细辛3克、桂技9克、白附子6克、川芎9克、当归9克、白芷9克、羌活9克、防风

9克、黄芪15克、丹参15克、甘草6克、葱白3节为引,每日晚饭后煎服1剂。

服药前葱白生吃,可加面部穴位透刺拔罐疗法。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128例,其中左侧76例,右侧52例。总有效率为98.7%,服药3至20剂。


[处方来源]河南睢县中医院聂汉云(胡国庆)


3.[处方名称]加味麻附细辛汤


[功能主治]功能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主治面神经麻痹。


[处方组成]麻黄10克、附片10克、细辛6克,  苡仁20克、白术30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生赭石15克、甘草5克,水煎

服。


[辨证加减]风胜者加防风10克,僵蚕10克;寒胜者去当归、黄芪,加桂枝10克、羌活6克;湿胜者加苍术15克、防己12克

;病程久者可选用全蝎、牡蛎、白芍、石决明、木贼、地龙、乌梢蛇等。


[疗程疗效]治疗132例,痊愈118例,占89.4%;好转11例,占8.3%;无效3例,占2.3%。


[处方来源]四川渠县临巴区卫生院余立中(胡国庆


4.[处方名称]面瘫散


[功能主治]功能通经活络,祛风散寒,益气养血。主治面神经麻痹。


[处方组成]白附子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钩藤10克、浙贝母10克、防风10克、全蝎6克、羌活6克、蝉蜕6克、甘草6

克、地龙6克、僵蚕6克、天麻12克、蜈蚣5条。将上药研成细末,每次5克,每日3次,开水冲服。


[辨证加减]虚证宜加益气之品;实证可加疏风祛湿之药,并可配合针刺治疗。


[疗程疗效]治疗30例,病程在2年以上者3例,3个月以内者27例。痊愈26例,好转3例,无效1例。服药时间最长2个月,最

短10天。


[处方来源]四川泸定德成医院范述方(胡国庆)


5.[处方名称]蒲氏番蜜膏


[功能主治]功能通经消肿止痛。主治面神经麻痹。


[处方组成]番木鳖500克,加水3600毫升,煮沸20分钟,趁热刮去外皮,取净仁切片置瓦上文火烘酥,研筛为细粉,白蜜

调为稀糊状,文火煎熬15分钟,待温备用。

将药膏涂患侧面部(向左边歪斜涂在边,向右边歪斜涂左边)。厚约0.2厘米(口眼都不涂),用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搽

药处3-5日发生奇痒,6-8日出现丘疹,9-14日若疼痛剧烈,则为向愈之兆,即可停药,慎勿受风寒。取膏2日后再净面,

黑垢处每日擦鲜人乳3次,3至7日肤色复原。


[辨证加减]无


[疗程疗效]治疗224例,痊愈199例,占88.85%;好转18例,占8.04%;无效7例,占3.12%.总有效率为96.88%。


[处方来源]诸成炎。


[处方备注]番木鳖又名马钱子,苦寒有毒,具有散血热、消肿、止痛功效。药理研究证明是有松弛肌肉作用


本病又称“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中医称“口眼歪斜症”。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的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病因不

明,特征为一侧面表情肌发生急性麻痹.
1 . 簇蓼鳝血治面神经麻痹
[方剂]蔟蓼草(又名丛枝蓼、火红辣蓼、辣蓼)、鳝鱼血各适童。
[制用法]将蔟蓼草捣烂,取一半炒热备用。然后将鳝鱼血涂布于患侧面部(如左侧口眼歪斜涂右侧面部,右侧涂左侧),

待鳝鱼血干后,即将炒过与未炒过的蔟蓼草混合拌匀敷在涂有鳝鱼血的部位,每天换l次,直到痊愈:一般在敷药10--20

分钟后,患侧面部即有牵拉感,用药一天症状即有所减轻。治疗短的3天,长的7--8天,一般为5天。
[疗效]治疗25例,除1例因用药第2天自动放弃治疗外,其余24例全部治愈。
[验证]林、,女,56岁。口眼歪斜已7天,经中药大秦艽汤、牵正散及西药治疗无效。诊见:口眼右斜,左眼不能闭合,

眼泪外溢,口涎淋漓不断,语言失利,前额皱纹消失。用上方治疗,首次敷药20分钟,患侧面部即出现强烈牵拉感,连用

5天,病愈。随访6年,无复发。
2 .小续命汤加味和外敷巴豆治面神经麻痹
[方剂]肉桂末2--6 克(冲服),附子、麻黄各4克,川芎6克,党参、白芍、杏仁、防风、黄芩、防己、白附子各10克,

甘草5克,细辛3克,蜈蚣3条,地龙15克,陈巴豆(1--2 年内药效最好)10--13克。
[制用法]内服药水煎服。药渣趁热用两层纱布包敷熨患处,凉后加热再熨,反复多次。用药后最好睡觉,以利发挥药效。

外敷药巴豆去壳捣烂如泥状(勿放水、油等物),按患者手心大小捏成饼状,置于患侧手心外,外盖敷料后绷带固定。24

小时后将巴豆饼翻转再敷24 小时,48 小时后将巴豆饼取下捣烂,再做成饼状,再敷24小时,共3昼夜。敷药处一般有发

痒、发热、起.泡,甚至沿手臂到颈项、面部胀痛,眼睑浮肿等反应,均属正'常,无须处理。反应太大可将敷药取下,

反应很快减轻消失。若过后病未好转,可按原法再敷1次,治疗期适当休息。
[疗效]治疗500例,痊愈443例,显效34例,好转8例,无效15例。
[验证]李xx ,男,58岁,1983年4月27日诊。4天前发现口眼歪斜,服中药3 剂未效。检查:口眼鼻嘴唇等明显左侧歪斜

,右眼睑裂变大,右口角下垂。诊为周围性右侧而神经麻痹。照以上方法,服药5剂后痊愈。
3 .蒲氏番蜜膏治面瘫
[方剂]番木鳖(即马钱子)500克,白蜜适量。
[制用法]将番木鳖加水3600毫升,煮沸20分钟,趁热刮去外皮,取净仁切片置瓦上文火烘酥,研筛为细末,白蜜调为稀糊

状,文火煎熬15分钟,待温备用。将药膏涂患侧面部(向左边斜涂右侧,向右边斜涂左侧),厚约0.2 厘米(口、眼部不

涂),用纱布覆盖,每日换药1次。搽药处3--5 天发生奇痒,6 --8 天出现粒疹,9--14 日若疼痛剧烈,则为病愈先兆,

即可停药。
[疗效]治疗224例,痊愈199例,好转18例,无效7例。
[验证]任xx ,女,3 岁,1977年10月3日诊。患者于半年前高热后,次日发现口眼斜,迭经治疗无效。观右眼闭合不全,

口向左斜,苔淡白,指纹淡红微沉。用蒲氏番蜜膏外涂,每天更药l次,7次痊愈。随访6年,一直正常。
[备注]患者慎勿受风感寒,停止搽药2天后再洗脸,黑垢处每日擦鲜人乳3次,3--7天后肤色复原。据《中药大辞典》载:

“马钱子苦寒有毒… … 并治面神经麻痹,重症肌无力。”本药有通络止痛,治麻痹瘫痪之功,白蜜外用有解毒之效,故

本方对面瘫有卓效。
4 .面瘫方治疗面瘫
[方剂]当归、川芎各10克,蜈蚣3条,蝉蜕、甘草各6克,鲜地龙10条(焙干酒炒同煎),乌附片(先煎30分钟)、防风、

钩藤、僵蚕各13克
[制用法]上药加水煎3次,分3次温服,每天1剂,饭后服。
[疗效]均单服上方治疗24例,治愈20例,无效4例。无效4例中,1例脑瘤患者除口眼喝斜外,伴有同侧视力减退,头痛有

跳痛感,呈阵发性发作,时有呕吐,服本方18剂无效,后经某医院X 线摄片检查确诊为颅内恶性肿瘤,施行手术治疗无效

而死亡;2例由化脓性中耳炎所致,经当地医院治疗无效,来我处求治,服本方5剂无好转,后中断治疗;另1例病程己达3

年之久,来我处诊治1次,服药3剂无效。治愈20例中,1例因表虚自汗加黄茂一味,另1例由于中风偏瘫口眼斜用本方合用

补阳还五汤加茯芩外,其余均未作加减,服本方治愈者最多12剂,最少3剂。
[验证]郭xx ,男,58岁,农民,1977年8月3日就诊。当天下午觉头晕,突然扑倒在地,扶起后先觉右侧手足不能动,随

即面部肌肉有跳动感,口眼向右侧歪斜,神识清楚。检查能合作,语言稍有不利,尚能少量饮食,舌质淡、苔白厚腻,脉

沉滑。观其脉症,病位仍在经络,未见闭脱之象,证属风痰闭阻经脉,痰浊上扰清空。治用面瘫方合补阳还五汤加味。处

方:黄芪、茯芩、乌附片、防风、僵蚕、钩藤各13克,桃仁、赤芍、当归、川芎各10克,红花、蝉蜕、甘草各6克,地龙

10条。共服12剂,口眼斜恢复正常,右侧瘫痪肢体功能基本恢复,能参加轻体力劳动,生活能自理。
5 .马蓖散贴穴治面瘫
[方剂]马钱子5粒,蓖麻子10粒。
[制用法]将两药去壳取仁,粉碎为末,均匀混合后,用0.2克涂在小块伤湿止痛膏中央,贴在患侧。第1次贴翳风、颊车穴

;隔日贴听宫穴、地仓穴,就此4 穴轮换。
[疗效] 治面瘫有奇效。
[验证]贾xx ,女,15岁,1983年10月3日诊。面部疼痛,瞪目不闭,露齿流泪4 余;眼、口角左斜。用“马蓖散”贴穴,

4次痊愈。
 
6 .强肌熄风汤治疗面神经麻痹
[方剂]炙黄芪30克,炒白术30克,怀山药30克,当归30克,桂枝6克,大青叶30克,牛蒡子10克,制胆星6克,制半夏10克

,全蝎1克,娱蛤l克,僵蚕暺10克,水蛭3克,虫3 克,广地龙10克,蜂房3克,白芷10克,粉甘草30克,制马钱子0.3克


[制用法]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3周为1个疗程。后期可配丸服。
[功效]强肌通络,熄风化痰。
[验证]郑x ,男,39岁,干部。两个月前某日晨起洗漱时,突觉右侧:脸部麻木,口角下垂,面部斜向左侧。经服药、针

灸治疗不见好转,进食时右侧齿颊间隙常滞留残渣,口水频流而来就诊。检查口眼向左侧斜,前额皱纹消失,右眼裂变大

,鼻唇沟平坦。诱其发笑,口眼斜尤为明显,鼓腮吹气,右侧口角漏气,脉弱,苔少舌红,血压12.0/8.00kPa (

90/60mmHg )。诊为面神经麻痹。证属气虚风袭,痰癖阻络。拟用强肌熄风汤:炙黄芪、炒白术、怀山药、当归、大青叶

、粉甘草各30克,川桂枝、制胆星各6克,牛芬子、制半夏、似蚕、广地龙,白芷各10克,水蛭、蜂房、庶(下面加个虫

字)虫各3克,蜈蚣(研末分3次冲服)。上方服10剂后,病侧面肌瘫痪好转。再服10剂,口眼及面部基本正常,唯发笑时

仍有轻微斜。续以原方配丸剂内服以善后。1年后随访,诸症悉除,未留遗患。
[备注]治疗本病,余认为当以补为主,以攻为辅,补以益气养血,意在强肌,攻以通络祛风,要在舒筋。但止痉药应当慎

用,向以白附子、防风之类治疗本病,然此二药止痉作用强,故余以桂枝温经通阳代之防风,牛劳子祛风解毒消肿代之白

附子。从吹’冷风而发病,桂枝温经通阳不可少,从病理见有面神经水肿,牛蒡子等可消肿、解毒、燥湿化疾之品亦不可

少,方中用了其· 它消肿解毒、化痰通癣药,也正是围烧此病机;至于外教药,余以为仅能作为辅助治疗之用,而且较

为烦琐,若方便,可选其一辅以用之,不便则弃而不用。但汤方依然为本病的主用疗法,故本病患者,全凭汤剂坚持守方

服药,终获满意疗效。
7 .相反药方治面瘫
[方剂]半夏、全瓜篓、川贝母、白蔹、白及、川乌各10克,白附子9克、白芥子12克。
[制用法] 上药共研成细末,加陈米醋湿炒热,装人用2层纱布做的袋内“即可。取上药袋敷于面部健侧(左歪敷右侧、右

歪敷左侧),.绷带包扎固定。待药凉后,再炒再敷。
[功效]祛风、湿经、通络。
[验证]据多次临床验证,效果很好,一般3--7日即愈。
[备注]引自1982 年《河南中医》(5)。本方不适用于脑血管意外和其它脑部疾患引起的面瘫。
8 .复方天牛膏治面瘫
[方剂]天牛虫286克、川芎、当归各500克、黄连600克、黄丹360克。
[制用法]将天牛虫研细过120目筛备用。再将川芎、当归、黄连与食用植物油2500ml ,同置锅内煎枯,除渣滤过,熬至滴

水成珠,另取黄丹,加人油内搅匀,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人天牛虫粉搅匀,分摊于纸上即得。每张药膏重2 克,

含天牛虫粉:0.2 克,料可制1450张。同时取患侧听宫、下关、翳风为主穴,颊车、太阳、大椎穴为配穴。选定穴位后,

将膏药加湿熔化,每个主穴贴1 张,配穴视病情加减。每5天更换l次,为1疗程。总疗程不超过35天。
[功效]疏风活血,通经活络。
[验证]治疗315例,痊愈率为78.41% ,有效率95.24%。无效15例,显效35例,好转18例。
[备注]引自1995年《江西中医药》。
9 .治 膏治面瘫神效
[方剂]牙皂、潮脑各30克,麝香0.3克。
[制用法] 将牙皂研为细末,与潮脑、麝香同研和匀,加麻油适量,调和成糊状,装瓶备用。用时取上药膏适量,于临睡

前涂敷。先用温肥皂水洗净患侧面部,再将上药敷于地仓至下关穴之间,宽约1横指,用纱布固定。次日清晨取下。每天l

次,至愈为度。
[功效]祛风通络。
[验证]治疗3例,均痊愈。
[备注]引自1956年《上海中医药杂志》(10)。
8 .复方天牛膏治面瘫
[方剂]天牛虫286克、川芎、当归各500克、黄连600克、黄丹360克。
[制用法]将天牛虫研细过120目筛备用。再将川芎、当归、黄连与食用植物油2500ml ,同置锅内煎枯,除渣滤过,熬至滴

水成珠,另取黄丹,加人油内搅匀,收膏。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人天牛虫粉搅匀,分摊于纸上即得。每张药膏重2 克,

含天牛虫粉:0.2 克,料可制1450张。同时取患侧听宫、下关、翳风为主穴,颊车、太阳、大椎穴为配穴。选定穴位后,

将膏药加湿熔化,每个主穴贴1 张,配穴视病情加减。每5天更换l次,为1疗程。总疗程不超过35天。
[功效]疏风活血,通经活络。
[验证]治疗315例,痊愈率为78.41% ,有效率95.24%。无效15例,显效35例,好转18例。
[备注]引自1995年《江西中医药》。
9 .治 膏治面瘫神效
[方剂]牙皂、潮脑各30克,麝香0.3克。
[制用法] 将牙皂研为细末,与潮脑、麝香同研和匀,加麻油适量,调和成糊状,装瓶备用。用时取上药膏适量,于临睡

前涂敷。先用温肥皂水洗净患侧面部,再将上药敷于地仓至下关穴之间,宽约1横指,用纱布固定。次日清晨取下。每天l

次,至愈为度。
[功效]祛风通络。
[验证]治疗3例,均痊愈。
[备注]引自1956年《上海中医药杂志》(10)。
10 .附乌散治面瘫
[方剂]熟附子、制川乌各15克,乳香30克。
[制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分成8 --10包,备用。用时每取上药末1 包,加生姜末3 克拌匀,用开水调成糊状,即可使用。

先嘱患者用热生姜生擦患处,擦至局部充血为好,再将上药糊状敷患侧(上至太阳穴,下至地仓穴),宽约3公分。用纱

布敷盖,胶布固定。并嘱患者用热水袋热敷。每天换药1次,至愈为度。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
[验证]治疗15例,病程2个月至半年以上。半年以内者,一般连续用药5--10,半年以上者,用药15天痊愈。
[备注]引自1974 年《 新中医》(l)。
11 .天地膏治面瘫
[方剂]天麻、南星、钻地风、白僵蚕、白及各7.5克、巴豆5粒(去皮)、鲜生姜500克。
[制用法]上药(前6味)共研细末,用生姜捣汁调和成膏,备用。用时取上药适最,贴于患者面部健侧(右歪贴左,左歪

贴右),外以纱布盖上,胶布固定,7--8 小时即可取下,每天换药1次。
[功效]温经散寒,祛风通络。
[验证]治疗450例,病程1周至5年。一般1剂即愈,有效率达90%以上。
[备注]引自1981年《黑龙江中医药》(4)。敷药后皮肤发痒,局部教药处可能出现疮疹,不必用水洗。以防感染。注意

防止药物流入口、耳、鼻、眼内。7天内需避风


面瘫秘方


 川北名老中医蒲仕林有家传秘方。组成:番木鳖500 克,加水3500毫升,煮沸20分钟,趁热刮去外皮,取净仁切片置瓦

上文火烘酥,研筛为细末,白蜜调成稀糊状,文火煎熬15分钟待温备用。用时将药膏涂患 侧面部,向左涡斜涂右侧,向

右涡斜涂左侧,厚约0.2公分。口眼部不涂,用纱布覆盖,每天更换一次。用药反应:涂药处3-5日发生奇痒,6-8日出现

疹 粒,9-14日若出现明显疼痛则为向愈之兆,可以停药。功效能通络止痛。治疗面瘫效果奇特。

治面神经麻痹(面瘫)妙方

1大秦艽汤

【来源】金·张洁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歌诀】大秦艽汤羌独防,芎芷辛芩二地黄,

石膏归芍苓甘术,风邪散见可通尝。

【组成】秦艽90克,甘草60克,川芎60克,当归60克,白芍60克,石膏60克,独活60克,羌活30克,防风30克,黄芩30克,白芷30克,白术30克,生地30克,熟地30克,茯苓30克,细辛15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30克,水煎服。现多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酌减。

【功效】祛风养血,清热通络。

【方解】本方所治乃风邪初中经络之证。风中经络,气血痹阻、所以口眼斜、舌强不能言语、手足不能运动。所谓“风邪散见,不拘一经者”,是指本证各经风症均可见到而言。方中秦艽宣透外达,祛风通络;羌活散足太阳膀胱经风邪,白芷散足阳明胃经风邪,川芎散足少阳胆经风邪,细辛、独活散足少阴肾经风邪;防风散足太阴脾经风邪,此六味药相伍,能搜散一身上下诸经风邪。外风为病,每多正气先虚,而后风邪乘袭,且风药辛燥,极易耗伤血,故佐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当归、白芍、熟地和营养血;风为阳邪,最易化热,营血不足,化热尤速,故又佐黄芩、石膏、生地泄热降火,清气凉血。诸药相配,既散风邪,又益气血,兼以和营清热,俾风邪去,气血充,经络通畅,筋脉得养,则手足自然灵活,口眼斜、舌强语涩亦除。

【主治】风邪初中,症见口眼斜、舌强不能语言、肢体不利、烦热、口苦、苔黄者。可用于面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轻症)、风湿性关节炎、腰肌劳损等病症。

【加减】原书注称:“如遇天阴天寒,加生姜3片煎,如心下痞,加枳实3克煎,春夏时,加知母2克”。现临床如见无热证,去黄芩、石膏;主要表现为口眼斜者,加全蝎、僵蚕;筋脉拘挛为主者,加木瓜、威灵仙。

 

2愈风丹

【来源】金·张从正《儒门事亲》

【歌诀】愈风丹用芍川芎,僵蚕桔梗制南星,

辛羌麻防甘全蝎,朱砂白芷明天麻。

【组成】芍药15克,川芎15克,炙僵蚕15克,桔梗15克,细辛15克,羌活15克,麻黄30克,防风30克,白芷30克,天麻30克,全蝎30克,甘草9克,制南星15克,朱砂15克。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约6克)。每服1丸,日服3次,开水送服。现多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适量。

【功效】祛风化痰,解痉止痛。

【方解】方用羌活、防风、白芷、麻黄祛除风湿;南星、僵蚕、天麻、桔梗、甘草化痰祛风,通络止痛;川芎、芍药和血脉;全蝎、细辛止痹痛;朱砂养心安神。合而用之,共奏祛风化痰,解痉止痛之功。

【主治】痹痛寒热交作、筋骨疼痛、手足拘挛、麻木不仁、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可用于面神经麻痹、血管神经性头痛,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破伤风、神经炎、神经损伤、风寒湿性关节痛、肩臂痛、腰腿痛及中风后遗症等病症。

 

3正容汤

【来源】明·傅仁宇《审视瑶函》

【歌诀】正容汤能正仪容,羌活附子青防风,

秦艽半夏白僵蚕,瓜草松节胆南星。

【组成】羌活、白附子、防风、秦艽、胆南星、白僵蚕、制半夏、木瓜、甘草、黄松节各等份。一方去松节,加茯神木。

【用法】上药共为粗末。每次取50克,水煎2次,分服。现多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适量。

【功效】祛风化痰,解痉通络。

【方解】方中羌活、防风、秦艽祛风解表、舒筋解痉;白附子祛风痰;胆南星、僵蚕、半夏化痰祛湿;木瓜、松节舒筋活络;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口眼歪斜、视物不清、眼睑下垂或不能闭合等症,皆因风邪外袭,痰湿阻络所致。本方所用药物,均针对病因而设,故能获效,较之于“牵正散”更胜一筹。

【主治】口眼斜、仪容不正、苔薄白或薄黄。可用于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亨特氏综合征等病症。

【加减】若见面部肌肉痉挛,加蜈蚣、全蝎、地龙;面部肌肉疼痛,加乳香、没药、虎杖根;舌有瘀斑、头面部刺痛者,加红花、赤芍、延胡索;局部皮肤麻木者,加丹参、当归、鸡血藤。

 

4牵正散

【来源】宋·《杨氏家藏方》

【歌诀】牵正散治口眼偏,白附僵蚕全蝎研,

每服3克热酒下,络中风痰此可蠲。

【组成】白附子、僵蚕、全蝎(去毒)各等份。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每服3克,日服2次,热酒送服。外用:用生姜汁调敷患处。也可用饮片水煎服,各药用量按常规剂量。

【功效】祛风化痰,解痉通络。

【方解】方中白附子、白僵蚕祛风痰,解痉挛,且白附子善除头面之风,僵蚕化痰,祛络中之风;配以全蝎,祛风止痉,三药合用,力专效著。更用热酒调服,以助药势,直达头面受病之所。

【主治】中风面瘫、口眼斜等症。可用于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中风后遗症、小儿麻痹后遗症,以及原因不明的偏瘫、麻木、抽搐等多种神经系统病症。

【加减】临床应用时,加蜈蚣、天麻祛风止痉,则功效更佳。

【附记】方中白附子、全蝎为有毒之品,用量不宜过大。

 

5不换金丹

【来源】清·《成方切用》

【歌诀】不换金丹白附防,天麻芥穗薄荷叶,

僵蚕羌活藿香叶,甘芎乌头与蝎梢。

【组成】荆芥穗30克,甘草30克,防风30克,天麻30克,僵蚕30克,薄荷叶90克,羌活15克,川芎15克,白附子15克,乌头15克,蝎梢15克,藿香叶1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服45克,细嚼,用清茶或酒送服。外用:取丸酒化,外涂患处。

【功效】祛风化痰,解痉通络。

【方解】方用荆芥穗、防风、羌活祛风散邪;配以白附子、僵蚕、蝎梢、天麻化痰熄风,解痉挛;川芎活血祛风;乌头温经散寒,祛风除湿;薄荷叶、藿香叶、芳香通窍,清凉解暑。合而用之,共奏祛风化痰,熄风解痉之功。

【主治】面瘫、口眼歪斜。

【附记】若因肝肾阴虚、肝风内动引起的中风口眼歪斜,则非本方可治。

 

6加味牵正散

【来源】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

【歌诀】加味牵正白附僵,蝎葛荆防辛蜈蚣,

苏木红芷穿山甲,另用芥子涂患侧。

【组成】白附子6克,白僵蚕10克,全蝎9克,白芷9克,葛根10~15克,荆芥穗6~10克,防风10克,蜈蚣2~3条,苏木12~18克,红花10克,细辛3克,炙山甲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用白芥子细末,以浓茶水调为稀糊状,摊在纱布上,贴于患侧。贴前先在口腔患侧颊内黏膜上,用针尖挑之出微血,一般是令病人张口,沿患侧上齿挑三针(前、中、后各1针);沿下齿边挑三针,上下齿中间边挑三针。然后在患侧面部贴摊有白芥子末所调稀糊的纱布(纱布可按面型预先剪好)。一般宜在晚上贴,至后半夜药力已无,则可弃掉。每晚或隔1晚1次。

【功效】祛风化痰,熄风解痉,通络止痛。

【方解】方取白附子性辛散而驱头面遊风;白僵蚕性气轻清上走头面,咸能软化痰浊,辛能驱散风邪,配白芷、葛根、荆芥穗、防风增强驱风解痉之功;全蝎为治风要药,有小毒,可破风痰结滞,合以蜈蚣熄风解痉之力尤著;佐以苏木、红花活血祛风;细辛、山甲通络止痛。合而用之,共奏祛风化痰,熄风解痉,通络止痛之功。曾用此方治疗许多颜面神经麻痹病人,大部分患者能完全治愈,无后遗症。

【主治】面神经麻痹。

【附记】内外合治,效果颇佳。外用贴后如皮肤有起泡或破皮处,可等皮肤长好后再贴。再贴时可将其白芥子糊调稀些,摊薄些,以免再破皮肤。一般说内服上方,外贴此粉末,约1~2周即可明显见效。1个月左右可渐痊愈。要注意,最好是内服汤药外贴白芥子粉同时并用,这样可提高疗效,如再配合针灸每周2~3次,则见效更快。

治面神经麻痹(面瘫)秘方

19.1 牵正四物合剂

【来源】印会河,《中医内科新论》

【组成】白附子12克,僵蚕9克,全蝎6克,生地、赤芍各15克、川芎9克,当归15克,桑枝50克,丝瓜络9克,鸡血藤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祛风活血。

【方解】方中以白附子去头面之风;僵蚕祛经络之风,全蝎熄风解痉;以生地、赤芍、当归、鸡血藤、川芎、桑枝、丝瓜络活血祛风通络。合而用之,共奏祛风活血之功。

【主治】面神经瘫痪。

【加减】面麻痹甚者,加苏木9克;并以醋炒白附120克,盛于布袋之中,乘热熨麻痹之处。

【疗效】多年使用,疗效颇佳。

【附记】凡颜面神经麻痹,瘫痪出现之口眼歪斜,以及半身麻痹,半身疼痛,半身冷暖,半身汗出等中医所称之中络证,率先用此,效果良好。

 

19.2 二石复正汤

【来源】王季儒,《肘后积余集》

【组成】生石膏20克,石决明30克,麻黄1克,细辛2克,僵蚕9克,全蝎3克,白附子2克,蟅虫3克,生穿山甲6克,桑寄生30克,威灵仙10克,龙胆草6克,羚羊角粉0.6克(分冲),活络丹1粒(分吞),苏合香丸1粒(分吞)。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肝热、熄肝风、驱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解】方中麻黄、细辛以驱表皮之风寒,轻可去实,用量不能过多,僵蚕、全蝎、白附子为牵正散,为治口歪专药,但白附子燥热上升,用量亦不宜多,苏合香丸开闭以驱风寒,活络丹通络而治麻痹。惟以上诸药多为辛温燥热之品,故重用石膏、生石决明以清镇之;龙胆草、羚羊角粉清肝热而熄风;穿山甲、蟅虫、桑寄生、威灵仙活血通络,合之共奏清肝热、熄肝风、驱风散寒、活血通络之功。

【主治】颜面神经麻痹。

【疗效】余每以此方治颜面神经麻痹,颇有捷效,一般服7剂见效,30例痊愈。

 

19.3 复正散

【来源】程爵棠,《临床验方集》

【组成】白附子15克,全蝎6克,白僵蚕、川芎、干地龙、明天麻、双钩藤、鸡血藤、胆南星、丹皮各9克,防风、白芍各15克,蜈蚣2条,甘草5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日3次,每次服3~6克,温开水送服。若病重者改用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祛风化痰、熄风止痉、活血通络。

【方解】面瘫多因风邪中络所致。盖风邪中络,必先有“肝风内动之相召”,大抵外风乘虚而入,二风相搏,阻遏经络,郁而生痰,痰气交结,气机失畅,内痰壅滞,“风性善行而数变”,其性主动,故证见口眼歪斜证。治宜祛风化痰,熄风止痉,活血通络。方中君以白附子,善清头面之风痰;臣以全蝎、蜈蚣、地龙搜风通络,熄风止痉;且蜈蚣还有良好的舒筋活络,软化血管的作用;合地龙、全蝎其功甚著;佐以防风祛风解痉,僵蚕、胆南星善祛经络之风痰;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化痰止痉;丹皮、鸡血藤、白芍、甘草、川芎活血通络,缓急止痛,又川芎为血中气药,善行气活血,开郁搜风,并引诸药上行,直达病所,故兼之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祛风化痰、熄风止痉、活血通络之功。

【主治】面瘫(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症见口眼歪斜、半面麻痹、面颊痛、咀嚼食物不自如、眉毛不扬、眼睑不能闭合、溢泪、口角流涎、鼻唇沟变浅、口淡泛味、苔薄白、脉弦紧。

【疗效】本方使用30多年,治验甚多,疗效卓著,如以1975年~1985年治疗50例为例,用药5~10天,均告痊愈。

【附记】据临床长期观察,本方对于单纯性面瘫,或因中风后遗所引起的面瘫,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19.4 蜈蚣朱砂散

【来源】王应萱,《陕西中医》(2)1991年

【组成】蜈蚣18条,朱砂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分为18包,每日服3次,每次服1包,用防风15克,煎汤送服。小儿用量酌减。6天为1疗程。

【功用】益气祛风、搜风通络、止痉。

【方解】方中蜈蚣除风攻毒,善搜经络之风毒,朱砂通血脉益精神,能增蜈蚣搜风之效;更佐防风煎汤以益气祛风,3味合用,药简力宏而效彰。

【主治】面瘫。

【疗效】自1970年以来,多获良验。据有详细病历记载的141例临床疗效观察,有效率达96.4%,治愈率达84.4%。

【附记】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影响面瘫疗效的因素有:①气血不足,可加黄芪30克煎汤送服;②瘀血停积,可加当归、红花、川芎各5~6克煎汤送服;③肌肉萎缩,可加黄芪60克以上煎汤送服,如此随证加用引药,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

 

19.5 乌附星香汤

【来源】李仲愚,《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制川乌、制白附子、制南星、木香各1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日3次,饭后服。制川乌,制白附子、制南星应先煎1小时,待药液不麻口后再加其他药物煎10分钟即可。

【功用】祛风散寒,通经活络。

【方解】面瘫,面痛,中风偏瘫,痹证等疾病,其病因病机都是由于感受了风寒。如《张氏医通》中说:“面痛……不能开口言语,手触之即痛,此是阳明经脉受风毒,……自凝滞而不行。”《素问·痹论》也说:“风寒湿之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本方中制川乌、制白附子、制南星都是辛温之品,有祛风通络、散寒止痛、燥湿化痰作用;木香以助理气通经,四药配伍,相得益彰,并可以此方作基础,随证加减。

【主治】面瘫,面痛,中风偏瘫,痹证等。

【加减】血虚者加当归、川芎、生地、白芍(即四物汤)以养血祛风;有瘀血阻滞者加桃仁、红花、赤芍、丹皮以活血祛瘀;筋脉痉挛抽搐者加僵蚕、全蝎、蝉衣、蜈蚣以熄风止痉;有热者加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等以清热;有气虚者加黄芪、潞党参、白术等以益气;头昏,眩晕者加钩藤、桑叶、菊花、草决明以清利头目;大便秘结者加酒川军、火麻仁、郁李仁、蜂蜜等以润肠通便。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对寒痰瘀血痹阻经络者有卓效。

【附记】本方是李氏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自制有效方剂。临床上广泛适用于面瘫、面痛、中风偏瘫、痹证等疾病,均能收到满意的效果。笔者临床验证有良效。本方对体质虚弱患者慎用。

 

19.6 疏风通络汤

【来源】雍履平,《脑病辨治》

【组成】荆芥、防风、全蝎、制南星、甘草各6克,白芷、白附子、白蒺藜、乌药、豨莶草、僵蚕各10克,当归、白芍、玉竹各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疏风通络。

【主治】面瘫。

【加减】病重者加蜈蚣3克;热重者加黄芩、钩藤、蝉蜕各10克;风寒偏盛者加桂枝;体虚气弱加党参30克。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5剂见效,30余剂可愈。

【附记】亦可用本病专方——新加牵正散:白附子、全蝎、僵蚕、牛蒡子、天麻各10克,蜈蚣2克,川芎、当归、白芍各30克,可改散为汤,水煎服,日服1剂,2周为1疗程。风寒重,加防风、白芷各6克;血虚甚加鸡血藤30~60克;痰湿加陈皮6克。屡用有效。

 

19.7 正颜汤

【来源】焦树德,《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荆芥、防风各9克,全蝎6~9克,白僵蚕10克,白附子6克,蜈蚣2~3条,白芷10克,钩藤20~30克,葛根12克,桃仁、红花各10克,炙山甲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3次。

【功用】散风活络,化痰解痉。

【方解】方中以荆芥祛散皮里膜外之风,且兼入血分;防风宣表祛风,兼散头目滞气,共为主药;全蝎入肝祛风,善治口眼斜;白僵蚕祛风化痰,其气轻浮,善活面齿咽喉等上部之风痰结滞;白附子祛风燥痰,引药力上行,善治面部百病,合全蝎、僵蚕为治口眼斜(名方牵正散);再配白芷芳香上达,入阳明经(其经络走头面部)散风除热;钩藤祛风舒筋,清心凉肝;蜈蚣祛风止痉,以加强药力之效。共为辅药;葛根轻扬升发,入阳明经,解肌开腠,以利风邪外达,桃仁、红花活血散结,以奏“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共为佐药;炙山甲通行经络,引药直达病所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散风活络,化痰解痉之功,善治颜面不正,口眼斜之有效方剂。

【主治】颜面神经麻痹(面瘫)。

【加减】兼偏头痛者,加生石决明20~30克(先煎),蔓荆子10克,川芎6~9克;舌苔黄,口鼻发干,咽部微痛,口渴者,加生地、玄参各15克;急躁易怒,胸胁闷痛,脉弦数者,加炒黄芩、香附各10克,生白芍12克;大便干结,数日一行者,加全瓜蒌30克,酒军3~6克,枳实10克。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面神经炎治验
 
朱进忠
1.不审病因,不察脉证,但求验方,其病难治
苗××,男,54岁。
左侧口眼喁斜3个多月。医诊面神经炎。先用西药、理疗治疗1个多月不效,后又配合针灸、中药牵正散等
治疗1个多月效果亦不够显著。审其除左侧口眼喁斜,左眼不能完全闭合,口不能鼓气,喝水吃饭从口角漏出
外,并见舌苔薄白,脉浮弦紧而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浮紧者,风寒客表也;数者,热也;弦者,肝脉也。
综合脉证,乃风寒客表,寒郁化热也。又思:其虽有化热之象,然紧浮之脉仍在,实风寒闭郁较甚之故也。正
如仲景《伤寒论》所云:“脉浮数者,法当汗出而愈。”当以辛温解表。处方:僵蚕10克,蝉蜕10克,菊花10
克,川芎10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细辛4克,白芷10克,薄荷6克,甘草6克,羌活10克。
某医云:牵正散亦辛温祛风之剂,为何不效?答曰:牵正散由全蝎、白附子、僵蚕三药所组成,从其组成药
物的性味功用来看的确如你所说是一个辛温之剂,祛风之剂,但是这种说法颇有些勉强,因为严格来讲,全
蝎、僵蚕主要是熄风而不是祛风,也就是说牵正散疏散之力很小,若风寒闭郁于表者实难有效;而芎菊茶调散
者,川芎、防风、细辛、羌活、白芷均辛散疏解表邪之药,故风寒闭郁者尤宜用之。正如《素问.至真要大
论》所说,不但要善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
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
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而且要“适事为故。”芎菊茶调散之用之者,就在于适于风寒客表也。
服药1剂,面颊、口角、眼睑发僵发紧之状大减;继服3剂,口眼喁斜之状消失,愈。
2.但求验方,不审脉证,不知随证,治之乏效
贺××,男,40岁。
右侧口眼喁斜5个多月。医诊面神经炎。先用西药、理疗治疗3个多月,不但不效,反见加重,后又配合中
药牵正散、乌药顺气汤加减、针灸2个多月,亦无明显改善。细审其证,除口眼喁斜之外,并见经常口苦口
干,舌苔黄白,脉弦滑,寸脉尤甚。综合脉证,思之:脉弦者,寒也,肝也;滑者,痰也,热也。合之与症,
乃痰火内扰为本,风寒外客为标也。.治宜化痰泻火以治本,疏风散寒以治标。处方:黄柏10克,苍术10克,
制南星10克,桂枝10克,防己10克,威灵仙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龙胆草10克,羌活10克,白芷10
克,川芎10克,神曲10克。某医云:此方乃丹溪先生之上中下痛风方也,吾未闻其能治偏风也?答曰:此方确
系丹溪为湿热痹证所设之方。然余观其药味,一方面有除湿热之二妙散;二有化痰泻火之南星、龙胆草、黄
柏;三有活血通络之桃仁、红花、桂枝;四有祛风散寒之羌活、威灵仙、白芷、桂枝。综合诸药观之,本方泻
火而不甚凉,疏风而不甚散,实有祛邪之中,寓有调其气之意,故用于寒热、表里夹杂之证尤宜。今本病脉证
合参,实属痼疾与新感同存,寒热与表里同在之证,故采本方予之。又牵正散、乌药顺气汤主为风寒外客而
设,不可用于夹杂之证,故投本方也。
服药4剂,口眼喁斜明显好转,眼、口均亦能闭合。再审其脉弦大紧数。综合脉证,思之:脉弦大紧数
者,气阴两虚,风邪郁表之脉也。治宜补气养阴,疏风解表。处方:党参10克,甘草6克,黄芪15克,当归6
克,麦冬10克,五味子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神曲10克,黄柏10克,葛根15克,苍术15克,白术10
克,升麻10克,泽泻10克,服药6剂,愈。
某医云:此东垣清暑益气汤也。清暑益气汤者,东垣用于伤暑,鞠通之用于暑温,未闻其能治口眼斜也,
为何先生用于口眼喁斜?答曰:本病之发生于夏季微感风寒之后,故前用上中下痛风方,今风寒与痰热均己蠲
除,而气阴两虚之脉已显露于外,清暑益气汤者,既补气阴,又祛暑邪,故采用之。此即仲景“观其脉证,知
犯何逆,随证治之”之义也。
3.固于验方,不求脉证,不审病机,延误病期
苏××,女,35岁。
右侧口眼斜3年多。医诊面神经炎。先以西药、理疗治疗半年不效,继又配合中药牵正散、乌药顺气汤、
补阳还五汤、再造丸、大活络丹,针灸等治疗数年,亦无明显效果。细审其证,除右侧口眼斜,右眼不能闭
合,右侧口角不能鼓颔,吃饭、喝水外漏外,并见头晕头痛,心烦失眠,舌苔薄白,脉弦细。综合脉证,思
之:脉弦细者,血虚也。合之于证,乃血虚生风,筋脉失养也。治宜养血润筋,柔肝熄风,处方:天麻10克,
菊花10克,钩藤15克,龙骨15克,牡蛎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熟地15克,薄荷3克。
服药10剂,口眼斜大减,审其右眼已能闭合,右口角已不流饭、漏水;继服40剂,愈。
某医云:补阳还五汤、牵正散、再造丸、大活络丹均为治疗口眼喁斜的名方、名药,针灸亦被诸医称为治
疗口眼斜之妙法,然余用之却不效,其故何也?答曰:补阳还五汤为补气活血之方,牵正散为祛风化痰之方,
针灸为活络之法,这些方法都各有其各自的适应证,今本证脉弦细,为血虚不能养肝之证,故只可养血,不可
补气,不可温经,不可太活血,否则不效也。今重用四物汤之养血柔肝,再佐平降熄风之品,即在于养血也。
 
4. 胶执验方,不察脉证,不审病机,不知随证,延误病期
赵××,女,33岁。
左侧口眼斜8个多月。医诊面神经炎。先予西药、理疗治疗3个多月不效,后又配合针灸、按摩、中药牵正
散、补阳还五汤、再造丸等治疗半年多,亦不见好转。细审其证,除左侧口眼Ⅱ呙斜,不能鼓颔,不能闭眼,
吃饭、饮水均外漏外,并见头晕头痛,心烦失眠,时或心悸,烦热上冲,冲则汗出,口苦口干,左臂憋胀,舌
苔黄白,脉弦紧。综合脉证,思之:脉弦者,肝脉也;紧者,寒也,结滞不化也。合之于证,此乃肝郁气结
也,寒饮内郁,郁而化热,上热下寒,心肾失交之证也。治拟疏肝理气,辛升苦降,交通心肾。处方:柴胡10
克,半夏10克,党参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个,桂枝10克,茯苓15克,大黄3克,龙骨
15克,牡蛎15克。
服药6剂,左侧面颊发紧感好转,继服10剂,口眼喁斜明显改善,眼可闭合,咀嚼食物正常,口角已不漏
饭、漏水,继服20剂,愈。
某医问:用验方而不验,用不治此证之方而反愈,其何故也?答曰:面瘫者,筋脉弛缓不收所致也,筋者,
肝之所主也,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者,乃以治肝胆之方治肝胆所致之病也,实属正治,非不治此病之方治本证
也。至于为什么验方不验,依余之见,乃药不对症所致耳。
5.但求验方,不分寒热,证药不符,久久不效
张××,女,29岁。
左侧口眼斜3个多月。医诊面神经炎。先用针法、中药牵正散加减不效,后又用灸法、乌药顺气汤加减而
更甚。审其证见左侧口眼喁斜,眼不能闭合,口不能鼓颔,吃饭、喝水即从口角流出,头晕头痛,口干咽燥,
舌苔薄白,脉浮数。综合脉证,思之:脉浮者,病在表也;数者,热也。合之于症,乃风热客于表也。拟用疏
散风热为方。蝉蜕10克,僵蚕10克,片姜黄10克,大黄3克,防风10克。
服药2剂,诸证大减;继服10剂,诸证消失,愈。
某医云:牵正散、乌药顺气汤治口眼喁斜,我久已知也,然用之却不效,而升降散用于口眼喁斜吾未闻
也,请师明示。答曰:升降散用于治疗口眼斜吾亦闻所未闻也,而桑菊饮用于口眼斜却有明示耳。已故名老中
医秦伯未先生在给我们讲课时即曾介绍此种经验。其后又经数十年的临床探索才知其要点耳。经验证明口眼斜
之病主要分两大类,其一为风寒型,此类较多,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牵正散、乌药顺气汤、川芎茶调散。其二
为风热型,此类较少,可根据情况分别采用桑菊饮、升降散。两型病久者可形成传经,风寒型者常向少阳经发
展形成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而风热型者则多向伤阴伤血发展形成血虚风动的麻菊散证、阴虚风动的镇肝熄风
汤证、羚羊钩藤汤证、杞菊地黄丸证。本病之用升降散者即因其为风热外客耳。

 

名医名方---菊青葛根汤

        张秋才,男,出生于1945年。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省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善治内科常见病及急重疑难症,对脑血管病及某些神经系统疾病有独特造诣,旁通妇、外、儿、皮肤、针灸诸科。主编或参编医学著作两部。发表医学论文30余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8项。  

  组成  菊花15克,葛根15克,大青叶30克,防风10克,白芷10克, 蝉蜕10克,僵蚕10克,川芎10克,甘草6克。


  功效  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主治  面神经炎,症见卒然口?,眼睑闭合无力或不能闭合,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额纹消失,或伴耳后疼痛,后期或治疗不当可见面部痉挛。

  用法  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2次饭后服用。

  方解  面神经炎属于中医“面瘫”的范畴,俗称吊线风,属外风中络之证。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多有夜卧当风的病史,而一旦发病,则眼口俱瘫。《金匮要略》谓:“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僻不遂。”指出本病的病机特点是络脉空虚,贼邪外袭所致,造成的病症主要表现为“缓”。病邪的主要特点总是热毒、风毒。本方以菊花、葛根、大青叶清热解毒为君,善解络脉之热毒。防风、白芷、僵蚕、蝉蜕祛风通络为臣。川芎理气活血为佐。甘草调和诸药,解毒调味为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之功。


  加减  本方服药1~2周,症状开始缓解,即可加入黄芪15克,当归10克,以益气养血。耳后痛甚可加柴胡10克,黄芪10克,以疏解少阳。口咽干燥或舌红少苔,属邪热伤津或素体阴虚,可加天花粉15克,石斛15克以增液养阴。面部抽搐可加入白附子10克,全蝎10克,赤、白芍各10克以熄风解痉。


        临床运用  不论任何季节得此病即可用本方,可不配合其他任何疗法及药物,但须识证准确。勿将脑中风面瘫当做本病或把本病当做脑中风治疗,此种误诊误治临床十分常见。其实鉴别并不难,脑中风面瘫尚伴有舌歪,亦无眼睑不能闭合及额纹消失等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