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地的供给曲线简介与分析

 诗词曲赏析 2020-02-21

前面说过,土地的自然供给即自然赋予的土地数量是(或者假定是)固定不变的:它不会随土地价格即地租的变化而变化。现在要考虑土地的市场供给情况:它是否也与土地价格没有关系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下面仍然从分析单个土地所有者的行为开始。假定土地所有者是消费者,从而其行为目的是效用最大化。它所用的土地数量在一定时期内也是既定的和有限的。和前一节分析的劳动者一样,土地所有者现在要解决的是如何将既定数量的土地资源在保留自用和供给市场这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与供给劳动的情况类似,供给土地本身不直接增加效用。土地所有者供给土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土地收入,而土地收入可以用于各种消费目的,从而増加效用。因此,土地所有者实际上是在土地供给所可能带来的收入与自用土地之间进行选择。现在的问题是:自用土地是如何增加土地所有者的效用的呢?显然,如果不用来供给市场的话,则土地可以用来建造花园或高尔夫球场等等。土地的这些消费性使用当然会增加土地所有者的效用,就像劳动者场合的闲暇的作用一样。不过一般来说,土地的消费性使用只占土地的一个很微小的部分,不像时间的消费性使用占去全部时间的一个较大的部分。如果假定不考虑土地消费性使用这个微小部分,即不考虑土地所有者自用土地的效用,则自用土地的边际效用等于0,换句话说,效用只取决于土地收人而与自用土地数量大小无关。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获得最大效用就必须使土地收入达到最大(因为效用总是收入的递增函数),而为了使土地收入最大又要求尽可能地多供给土地(假定土地价格总为正的)。由于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土地为既定的,例如为Q,故它将供给Q量的土地一一无论土地价格R是多少。因此,土地供给将在Q的位置上垂直。

水平的无差异曲线簇显然表明:无论土地价格如何变化,最优的自用土地数量总为0,从而土地供给量总为Q,即等于土地所有者拥有的全部土地资源。例如,设土地价格为R。,预算线为EK。,此时的最大效用组合或均衡点显然为K。,因为这是在预算约束EK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效用U。的点。与K。相对应,最优自用资源为0,从而土地供给量为Q;再设土地价格上升到R,预算线变为EK1,最大效用组合为K1点,但与K1点相对应的最优自用资源仍然为0,从而土地供给量仍然为Q。换句话说,土地供给量总是为Q,与土地价格的高低无关,于是土地供给曲线垂直。值得注意的是,在上面的讨论中,之所以得到土地供给曲线垂直的结论,并不是因为自然赋予的土地数量是(或假定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因为我们假定了土地只有一种用途即生产性用途,而没有自用用途。如果土地只有生产性用途,则它对该用途的供给曲线当然是垂直的。事实上,这个结论不仅适用于土地,同样也适用于任何其他要素。我们可以作出下面的一般性陈述:任意一种资源,如果只能(或假定只能)用于某种用途,而无其他用处,则该资源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一定是垂直的。借用机会成本的概念则可以这样说:任意一种资源,如果它在某种用途上的机会成本等于0,则它对该种用途的供给曲线就垂直;即使该资源价格下降,它也不会转移到其他方面(因为无利可得),即它的供给量不会减少。例如,考虑某些土地资源,如果它只能用来种玉米,则它对种玉米的供给曲线就垂直,种玉米土地的价格下降不会减少它的供给量;又例如,考虑某些高度专业化的劳动,如果这些劳动只适用于某个特殊的生产,则当劳动时间无自用价值时,它对该生产的供给曲线就垂直,当劳动时间有自用价值时,则供给曲线在劳动价格大于其自用价值之上时垂直。由此又可得到更加一般的结论:任意一种资源对其用途的供给曲线在其机会成本水平之上垂直、

由此可见,土地数量本身的固定不变并不能说明土地供给曲线垂直。要使(用于生产的)土地供给曲线垂直,必须假定土地没有自用用途,没有自用价值,或者说,假定土地在生产性使用上的机会成本等于0。这个假定显然并不完全符合实际,因为土地对土地所有者确实有某些消费性用处,尽管这些用处相对于其拥有的全部土地数量来说也许很小。如果将土地的自用价值也考虑进来的话,则土地的供给曲线就可能不再是那么垂直,而是略微向右上方倾斜。此外,如果土地除了一种用途之外还有其他用途,比如,农业土地可以被用来盖厂房、修道路等等,则农用土地的价格下降以后,用于种农产品的土地可能就会减少一部分原来用于农业的土地会转移到现在相对而言更加有利可图的盖厂房或修道路上去。这样,具有多种用途的土地的供给曲线就会向右上方倾斜,甚至就会和一般商品的供给曲线没有差别。

当然,还有另一种办法也可以得到土地供给曲线垂直的结论,那就是,我们不是像上面那样考虑用于生产目的的土地供给,而是考虑所谓用于一切目的的土地供给,即既包括生产性使用,也包括消费性自用的土地供给,则在这种情况下,土地的供给就等于供给市场和“供给”给土地所有者自身的两部分之和,于是,它是真正固定不变的了,即土地价格的变化只能改变这两个部分的相对大小,但显然不能改变其总和。不过这样一来,我们也可以按同样的逻辑认为其他资源的供给曲线也是垂直的。例如,我们可以将闲暇也看成是劳动的一种方式,于是全部劳动供给分为供给市场的和自用的两部分。这样定义的劳动供给显然也是固定的,它不因劳动价格变化而变化。显而易见,这种解释对经济分析并无多大用处

真正有意义的供给曲线总是指为市场目的而提供的供给,不包括自用部分。我们的分析将遵循这个“原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