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冠肺炎(COVID-19)影像CT、DR、US合集

 昵称42715024 2020-02-21
在最新印发的第六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肯定了医学影像对新冠诊断的价值。方案明确提到:“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作为湖北省临床诊断病例标准。证明医学影像对新冠肺炎有效,那么不同医学影像产品下的新冠肺炎具体表现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1. CT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的诊断依据主要是核酸检测和医学影像检测。两者并用更有利于诊断,因为从官方确诊的病例情况公布中发现,一些患者核酸检测2次以上才显示阳性,甚至有核酸检测第5次才显示阳性的情况,因此在做核酸检测的同时、进行肺部CT影像检查,将肺部CT呈现急性炎症征象的患者、按照“疑病从有”的原则及早收治。而核酸检测依然是最终病原学诊断的金标准。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影像(左)与肺炎感染区域的分割图像(右)

典型CT表现
(1) 肺多发、斑片状、亚段或节段性磨玻璃密度影,被细网格状或小蜂窝样小叶间隔增厚分隔成“铺路石样”改变,CT扫描层厚越薄,磨玻璃密度影与小叶间隔增厚显示越清晰

38岁男性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干咳、气短3天,CT提示双肺多发斑片状+小叶网格状小叶间隔增厚,呈典型“铺路石”征象
(图1,45例,54.2%,共计83例)

图2  51岁男性患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身酸痛、乏力1周,发热1天(39.1℃),贫血  (图2,9例,10.8%,共计83例)
图2B CT提示左肺下叶背段大片磨玻璃密度影

图2C CT提示右肺上叶后段和左肺上叶下舌段胸膜下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

图2D 左肺下叶外基底段大片磨玻璃密度影

(2)双肺多发、斑片状或大片状实变,并少许网格样或蜂窝状小叶间隔增厚,以中下叶为著(图3,26例,31.3%,共计83例),老年人或重症患者多见。

65岁男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4天。
图3 A见右肺中叶大片实变和下叶后基底段斑片状实变、内见充气支气管征

图3 C 左肺下叶外基底段斑片状实变,右侧胸腔少量积液

不典型CT影像表现
(1)双肺单发、多发或广泛胸膜下网格样或蜂窝样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壁增厚、迂曲粗条索影,可见散在数个斑片状实变、偶尔可伴有少量胸腔积液或纵膈淋巴结增大(图4,6例,7.2%,共计83例),多见于老年人

女性,83岁,发热(最高体温达38.8 ℃)、咳嗽、畏寒,伴咽痛、干咳1周,胸闷和气短加重1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图4A、4B示双肺弥漫性小叶间隔增厚形成网格影、支气管壁增厚、左肺下叶片状实

(2)单发或多发小叶中心实性结节或实变、周围围绕磨玻璃密度影(图5,5例,6.2%,共计83例)

女性,56岁,发热3d,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图A-D CT 提示双肺多发中心实性结节或实变、周围围绕磨玻璃密度影

总结起来,CT影像分期因发病时间及机体对病毒反应而不同可以分为5期

(1)超早期:通常指曾暴露于病毒污染环境中(与患者接触史、家庭、单位或医务人员聚集性发病环境内)1~2周内尚无有任何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阴性和咽拭子2019-nCoV阳性

主要影像表现为单发、双发或散在数个局灶性磨玻璃密度影、小叶中心结节及周围环绕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斑片状实变影及其内见支气管充气征等,以中下叶胸膜下为著(图6,7例,8.4%,共计83例)
图6A 女性,33岁,职业暴露,CT提示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

图6B 男性,67岁,与患者有过接触史,大片磨玻璃密度影


图6C 女性,35岁,职业暴露,大片实变影、内见充气支气管征

(2)早期:指出现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干咳等)后1~3 天,此期病理学机制为肺泡间隔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内液体渗出和小叶间隔间质水肿

CT表现为单发或散在多发斑片状或团状磨玻璃密度影,被蜂窝样或网格样增厚小叶间隔分隔(图7,45例,54.2%,共计83例)

男性,38岁,无明显诱因发热(39.3 ℃)、干咳和气短3 天
图7 CT提示双肺多发片团影较淡实变及网格样增厚小叶间隔

(3)快速进展期:出现临床表现后第3~7 天左右,此期病理学机制为肺泡腔内聚集大量富细胞渗出液、间质内血管扩张渗出、二者均导致肺泡及间质水肿进一步加重,纤维素样渗出经肺泡间隔将每个肺泡联通起来形成融合态势

CT表现为融合大片较淡的实变影、其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图8,17例,20.5%,共计83例)
图8 女性,50岁,纳差、乏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1周、咽痛咽痒2 天

(4)实变期:出现临床表现7~14 d左右,此期主要病理机制应该是肺泡腔纤维素性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消退

CT影像学表现为多发斑片状实变密度、范围较上一期稍缩小(图9,26例,31.2%,共计83例)

男,65岁,发热4 d(体温最高39 ℃)
图9 CT表现为右肺中叶、下叶后基底段及左肺下叶外基底段多发斑片状和大片实变、内见充气支气管征象

(5)消散期:出现临床表现2~3周内、病变范围进一步缩小

CT表现为斑片状实变或条索影,随着时间延长、可见网格状增厚小叶间隔、支气管壁 增厚扭曲成条索状及少许散在斑片状实变(图10,17例,20.5%,共计83例)

女性,79岁,间断发热6 d,综合治疗3 天后
A. 左肺上叶舌段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及网格状小叶间隔增厚和右肺中叶及下叶背段斑片状实变影
B. 9 天后复查CT右肺中叶病变吸收、右肺下叶病变范围缩小、左肺上叶舌段病变吸收呈条索影样变

2. DR



DR是目前主流X光拍片的必备设备之一。在这次抗击新冠中,DR设备承担了大部分的肺部诊断工作。移动DR能对传染病区里所有疑似病人进行肺部感染初步诊断以及重症病人床边病情监测,成为了隔离区、ICU、急诊室重要的诊断设备。常规的静态DR更多的显示的是器官的投影像,单一角度单一时间点很难发现细微病灶。而动态DR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时间来观察器官的运动,诊断准确率会大大提升。动态DR的多角度检查,其视觉效果上有点类似于CT。

具体DR图像表现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变早期胸部平片检查多无异常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的普通型患者多表现为两肺中外带和胸膜下的局限性斑片状或多发节段性片状阴影为主(图2)。

重型患者双肺多发实变影,部分融合成大片状实变,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图3)。病变进展为危重型,表现为两肺弥漫性实变阴影,呈'白肺'表现(图4),可以伴有少量胸腔积液 。

图2 男,43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胸部平片显示右中肺野和左肺上、下肺野散在斑片状阴影,边缘不清

图3 男,69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胸部平片显示双肺大片状磨玻璃阴影,右侧为著,其内纹理增粗;右侧水平叶间胸膜部分轻度增厚,右肋膈角变钝,提示少量胸腔积液。

图4 男,44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胸部平片显示双肺弥漫性实变,肺门旁空气支气管征,呈'白肺'表现。

3. 超声



作为一种快速、便捷、无辐射和在床旁能够简便实施的肺部疾病可视化检查技术方法,肺部超声在危重患者的诊疗中具有一定作用。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重症肺炎肺部超声检查及远程诊断实施方案(第一版)》,并建议利用远程会诊平台以尽快实现跨机构、跨区域和跨专科的协作。

出现肺炎时声像图
彗尾征/B线。起源于胸膜线并与之垂直延伸至屏幕边缘的线样高回声,不衰减;随肺滑动同步运动;彗尾征出现时会覆盖A线;提示小叶间隔增厚和肺间质水肿等肺间质疾病(如肺水肿、急性吸窘迫综合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典型病症);B线出现可排除气胸。

肺泡间质疾病。ARDS/肺炎:肺组织肝样变;出现B线;伴有肺炎时,可见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和碎片征;在大多数ICU患者中,多发生在L3区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典型表现:CT表现为肺部磨玻璃影,重症期表现为白肺,实际上是逐渐进展肺实变,从早期→进展期→重症期都出现,并伴有胸水。)

Air bronchogram with Consolidations,支气管充气征伴肺实变;Lung,肺;Pleural Effusion,胸腔积液;Liver,肝脏;Rib,肋骨影;Shred signs,碎片征。

以上是CT、DR、超声三种主要医学影像诊断产品在做新冠肺炎时的影像表现,希望我们能够早日战胜疫情!
出自器械之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