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7 00:04 要说巴根草是白马湖畔乡野最普通也最不起眼的野草,这种草地面上的茎叶部分很矮小,不开花不结果,繁殖应该说纯粹是靠根系的扩展。我们小时候割猪草或割牛草是看不上它的,因为它的茎叶不鲜嫩,就连老牛在散放时都不愿意光顾它,即使附近已经没有其它嫩草可吃,牛吃它时嘴里都要反复咀嚼,生怕吃下去不消化。 巴根草通常不会像城里那种草坪草成片地生长,它只是在田间很狭窄的小圩埂上成线条带状生存。它不需要过多的阳光雨露,因为小圩埂两边都有很茂盛的秧苗或者麦苗,庄稼长高后,两边势必要愈合到一起,把小圩埂空间覆盖的严严实实,这样巴根草就只好屈在地下室里,见不到雨露和阳光。靠它那很坚硬的草茎吸取大自然养分。 要说这巴根草的生命力真是特别顽强,它是在早春百草排芽后第一个泛绿的野草,其它野草多是通过种子获得第二次生命,而它只是通过严冬枯草丛中冒出新芽来,说明它是茎枯叶烂心不死。冬天在兴修水利时,如果你要用铁锹把它连跟挖起时,会发现草根都是盘在一起的,在枯黄的地下茎里只看到很微弱的生命希冀,这就是其第二年早春发芽泛绿的生命基因。 这巴根草还有一个特点,如果你人为地破坏,根本不会破坏它生存的常规信念。记得插秧时秧田里注满了水,小圩埂都要下水两三天,它是一点不感到沉闷,那很狭窄的小圩埂上,插秧时可是农人下地的主要交通要道,挑秧人、插秧人、施肥人、拉绳人包括那些监督劳动质量的土干部每天都要在上面踩踏很多次,它都是岿然不动,仍然很团结地组合在一起。 说实话,这巴根草和其它杂草放在一起,农人是不太反对的。为什么?其一它不会跑到农田里去和庄稼绞到一起破坏农作物生长;其二它还有一点保护生态的本质,那小田埂如果不是它保护早被农人的脚踩踏得不成型了,因为小田埂通常比田里的泥土高出许多,平常大暴雨袭来,有它的保护,田埂上的淤泥就不会被冲垮,不会卸进农田,田还是田埂还是埂,还有它们组合地坚强,连老鼠打洞都要费点力气;其三是,它不窜高不粗壮,不侵犯庄稼的利益,也就是说只要对农人没有利害冲突,它生存也就合理合法了。 针对巴根草农村里流行有好些很有哲理的俗语,这些俗语既赞扬巴根草无比可爱,又表现其与世无争。有一句是:交个巴根草朋友下雨天还把滑呢。这句话怎么说,夏天下暴雨,道路泥泞满脚是泥不说,还很容易滑倒跌跟头,跌了跟头就会满身都是泥,而你在巴根草上行走可就安全多了。挑秧的人真得感谢巴根草,因为肩头的担子一百几十斤,本身就负重,如果脚下再滑行步就更艰难了,亏田埂上巴根草为他们垫脚,这样巴根草也就成了农民的朋友,所以乡野小路上的巴根草一般农人是不会破坏它。其实这句俗语寓意也很深,叫你在交友时不要市侩眼,不要单纯向上看、向权看、向官看、向强看、向钱看,巴根草虽然是穷朋友,但它到时候会对你有很大帮助。说实话,你走路滑个跟头,如果是高血压、冠心病照样叫你有生命危险,还有人不防备照样叫你股骨跌断受大罪。 有一句歇后语叫走巴根草拄拐棍——步步把滑。意思是说一个人做事要特别严谨细心,办事需特别认真,滴水不漏。行走在巴根草草径上,本身就已经很平稳不容易滑倒,还要拄着拐棍支撑,这样保险系数就更大,更安全,就更加有备无患了。 还有一句俗语说的更有点新奇,把巴根草已经人格化了。说某一个人性子慢,话多,善于缠缠绵绵。说这个人抓住巴根草都要谈三天。这里面的夸张特别有趣。也许嫌他啰嗦嘴,一般人都不愿意接近他,这样人只好去交巴根草朋友,也就是他去抓住巴根草曾经支持他行走的“好人”交朋友,向好朋友倾诉衷肠,这样就出现了抓住巴根草谈三天的现象。说明这巴根草还是值得信赖的,还是值得交朋友的。 对于这巴根草农民对它很有好感。我这里想有它生长在田埂可以方便水土保持,这样田埂上的泥土就不会卸到田里,也不会淌下河,这是一种绿色植被。其次是方便农民行走,下雨天不容易跌跤。还有一点我还更看中它,就是无私奉献、死而后己的精神。到了寒冬腊月,早先农民生活艰难,收下来的麦草和稻草要缮盖屋面,要编织草帘遮风挡雨,要铺床,还要喂牛喂猪,这样烧火草就紧巴巴的。用农民话说没有烧不能把腿伸到灶膛里,因此就要去割枯草。割巴根草他们是用一种很锋利地阔面刀,剐那种连皮带肉的草皮子,挑到家可好烧惹火呢,只要放几块,用风箱一拉,食物一会儿就煮熟了,你不看那连皮带肉被铲走,到第二年田埂上又长起了很茂盛的巴根草。 有好多诗人和作家多喜爱写那些名贵花卉和参天树木,也许他们有一种市侩地巴结,他们要歌颂的是美丽、富贵、伟岸,根本就没有人提到过巴根草。他们就根本没有想到与巴根草交朋友。也许我是天生的乡土命,我还认为我要交这很平凡的乡土朋友,因为我同它们交朋友有好处,它们平常对我可亲,为我提供方便,我可以在生活的道路上少跌跤,在泥泞中脚步走得稳重。你说我搞了几十年的南闸民歌,这些乡土民歌手们不正像这些很寻常的巴根草吗? 作者简介 金矿,男,汉族,1952年出生,大专文化。勤笔乡土民俗散文和乡土情感散文,曾发表散文六百余篇。有作品曾获全国相关散文竞赛特等奖一次,一等奖三次,二三等奖多次,其作品细腻浓郁的乡土情感形象得到著名作家红孩、陆柱国、吕锦华等引荐和好评,已出版《姐儿香儿》民歌散文集等图书两本,作品《多彩的流云》获首届袁鹰文学奖,现为全国华夏散文学会会员、江苏散文学会首届会员代表,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淮安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