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40 李商隐七律《潭州》读记

 小河西 2020-02-21

李商隐七律《潭州》读记

(小河西)

潭州

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这首诗或作于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其年三、四月间诗人由桂林返长安,曾在潭州逗留。诗人居于潭州官舍。当傍晚来临,暮色渐浓,独自登楼,望当前之景,遥想古今,顿生感慨,写下这首诗。

首联:潭州官舍暮楼空,今古无端入望中。

潭州:长沙。大历三年(768)始为湖南观察使治所。下辖衡、潭、邵、永、道、郴、连七州。

今古:《登龙瑞观北岩》(唐-方干):前人去后后人至,今古异时登眺同。《题宣州开元寺水阁》(唐-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无端:没来由地。《成德乐》(唐-王表):无端更唱关山曲,不是征人亦泪流。《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为有》(唐-李商隐):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大意:黄昏时登上空空的潭州官舍,眼前看到的是今天的景色,也浮动着古代的往事。

颔联:湘泪浅深滋竹色,楚歌重叠怨兰丛。

湘泪:即“湘妃泪”。《博物志》(西晋-张华):“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啼,以涕挥竹,竹尽班。今下隽有班皮竹。”《述异记》(南朝-任昉):“湘水去岸三十许里有相思宫、望帝台。舜南巡不返殁葬于苍梧之野,尧之二女娥皇、女英追之不及,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文悉为之班班然。”

滋:侵染;滋润。《捣衣诗》(南北朝-谢惠连):白露滋园菊,秋风落庭槐。《秋夕读书幽兴》(唐-岑参):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楚歌:指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等。《离骚》:“兰芷变而不芳兮,荃(quán)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茅:喻谗佞之人。直:竟然。萧艾:艾蒿。委:丢弃。得:能够。)

大意:看到深深浅浅的斑竹,想起湘妃之泪。看到丛丛兰草,想起屈原反复重叠的悲怨。(湘妃之泪为舜帝而洒。这里李商隐是要怀念会昌六年春驾崩的武宗吗?屈原“怨兰丛”,李商隐怨的兰丛又是什么人呢?)

颈联:陶公战舰空滩雨,贾傅承尘破庙风。

陶公:指东晋陶侃,其墓在今湘潭。陶侃曾作江夏太守。《晋书-陶侃转》:“侃乃以运船为战舰,于是击(陈)恢,所向必破。侃戎政齐肃,凡有虏获,皆分士卒,身无私焉。进克长沙,获其将而还。”陶侃一生东征西讨,为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被封长沙郡公。

贾傅:指贾谊,曾为长沙王太傅。长沙有贾谊庙,庙即贾谊宅。《水经注》(北魏-郦道元):“湘州郡廨西陶侃庙,云旧是贾谊宅。《荆州记》(南朝宋-盛弘之):“长沙城西北隅有贾谊祠。”

承尘:典“贾生叹鵩”。《史记》:“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鵩(fú)飞入舍,止于坐隅,貌甚闲暇。”《西京杂记》(晋-葛洪):贾谊在长沙,鵩鸟集其承尘。长沙俗以鵩鸟至人家,主人死。谊作《鵩鸟赋》,齐死生,等荣辱,以遣忧累焉。《酬唐起居前后见寄》(唐-顾况):自伤庚子日,鵩鸟上承尘。《经故丁补阙郊居》(唐-许浑):鵩上承尘才一日,鹤归华表已千年。

大意:已看不到当年摧古拉朽的陶侃战舰,只剩下雨中荒弃的江滩,还有那在风中满是尘灰的残破的贾谊庙。(陶侃一生东征西讨,贾谊治策名垂史册,李商隐是在说谁呢?)

尾联:目断故园人不至,松醪一醉与谁同?

松醪:用松肪或松花酿制的酒。唐代为潭州名产。《送张秀才之长沙》(唐-戎昱):松醪能醉客,慎勿滞湘潭。《送王师鲁协律赴湖南使幕》(唐-刘禹锡):橘树沙洲暗,松醪酒肆香。《送张秀才之长沙》(唐-戎昱):松醪能醉客,慎勿滞湘潭。《送薛种游湖南》(唐-杜牧):贾傅松醪酒,秋来美更香。

大意:因自己还没有到家,看不到故园,与谁一起痛饮潭州特产松醪呢!(人在潭州自然看不到长安的家。只能找人饮酒。)

此诗题目是潭州,准确一点就是“潭州官舍望怀”。诗人于大中二年春夏之际,在从桂林回长安途中,登上潭州官舍,极目远望,看到了湘竹兰丛看到了雨中江滩贾傅残庙想到这几年政坛风波个人际遇有感而发。首联点题。说在傍晚时分在空空的潭州官舍,今日之景色历史之风烟历历在目。颔联从眼见的湘竹想到了“斑竹泪”,想到了远古的帝王,是否也想到了唐武宗?唐武宗开成五年(840)正月继位,会昌六年(846)三月病逝。期间重用李德裕为首的“李党”,澄清吏治,改革积弊,削弱宦官、藩镇和僧侣地主的势力。平息刘稹叛乱。击败回鹘入侵。史称会昌中兴。从眼见的“兰丛”想到了屈原的“怨兰丛”,是否也想到了武宗去世后,宣宗在会昌六年(846)上台后起用的牛党,贬谪李德裕,打击会昌功臣的一系列事件。颈联说看到江边雨中空空的沙滩,还看到了残破的贾谊庙,想到了陶侃的战船,是否也想到了李德裕及其会昌功臣的文治武功?尾联收结,说自己又想到了故乡,自己到桂林一年背井离乡竟是如此结果收场,真的是想找个朋友一醉方休。

理解这首诗需要了解的就是李商隐在政治上是倾向“李党”。在进士及第后他首先选择了倾向“李党”的王茂元。但由于“丁母忧”,失去了会昌年间“李党”掌权时期发展的大好机会。后来在李党失势后,又选择了跟随“李党”骨干郑亚。眼看着“李党”势力被穷追猛打,自己也跟着倒霉。现在连工作都没了。这两次选择,对李商隐一生的影响应是巨大的。

这首诗文辞妍丽,结构谨严,内涵丰富。切合潭州景物。典中情景,与诗人当时之情景,融成一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