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小升初,电脑派位一词被频频提及,也闹出了不少波折。电脑派位在民间被百姓称为摇号,是当下国内许多地区小学升中学时采取的一种主要升学手段。以此解决学位的合理分配问题,亦是缓解目前国内择校热的主要对策之一。 以2014年升学季为例,媒体总结今年家有考生的父母共有四种状态:进名校有面子,进不去焦虑;摇号靠运气,摇不上焦虑;报名存在变数,通不过焦虑;教育资源不公平,摊不上焦虑。 这四种情况描绘出了电脑派位指导下,面临小升初家庭的众生相。虽然拟用电脑派位的初衷是为了保证升学择校过程的公平,但是看似平等透明操作的电脑派位未能完全消除家长的隐忧。因此,在保证外在程序公平、形式公平、择校办法公平的基础上,还是应该在实现内涵公平上下功夫。 电脑派位,即摇号的方式诚然赋予了所有参与家庭在小升初机会上的均等,而且操作易行,还可以同黑箱操作撇开干系。但是这种公平显然是立足起点意义上的公平。那么我们需要的公平,是应该与效率兼顾的教育制度,应该能使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得到与其个体发展相适应的、不同的教育资源,以此实现其个性化的成长需求。 从这层意义而言,电脑派位并没有做到一劳永逸,还是需要在更高的层面去思考和回答非均等性公平所提出的新要求。也就是说,真正的教育公平应是满足了社会教育的多元性需求,是一种内涵式公平。所以,笔者以为——寄希望于电脑派位可以全面解决公平性的问题是不切实际的。 如何达成,需先行解决公共资源的配置难题,在教育经费投入和资源分配有利两方面,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取所长,如提供各种特色学校,引导家长和学生理性选择适合的学校。另外,还应该突破教师管理制度的瓶颈,加大牛小与普小之间教师的交流、均衡配置的力度,减少家长择校的无奈之困。 正所谓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是掩盖差异;不是剥夺选择,而是鼓励选择;不是被动选择,而是主动选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