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寻梦向天歌 2020-02-21
 “行文如流水,言辞恳切,情景交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我觉得,现代人把老子的《道德经》推崇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从几千年前的文化和修为来讲,老子的《道德经》也只是一篇普通的文章,甚至还有点不切实际。我们单从他骑青牛出函谷关,从此杳无音信就可以看出他最后的结局,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隐居,或是他的文章很有可能冲撞了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了保全自己,躲起来了。二是可能已经被迫害了,惹了众怒是一定要斩草除根的。从后世的发展来看,我个人认为第二种的情况可能多一些。因为世上再也没有见过老子,甚至连他的后人也不再有了。

但世人总有不愿意看到悲剧的善意,总会把一些事安排如自己的心愿一样圆满,从而安慰自己的眼泪,给生活树立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这是人的同情心在作祟,无论老子或者众人,几千年来对谁都一样,毫不例外。所以就有了楼观台的传言,讲经说法的场地,但究竟有没有老子本人在场,这又是一个无法考证的事。因为同时期的孔子,他的事迹完全可以查证,而大于孔子的老子却不得而知,这的确是一个应该仔细推敲的事。

通观《道德经》全篇,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跟儒家思想完全不同,但又不是站在儒家学说的对立面,它的思想体系完全是从人的思想深处,意识形态里剖析社会,了解宇宙万物的本质。从而对于个人,对于统治阶级,对于思想领域里人性的判断,起到了一个先知的开端。所谓的道德,所谓的法制,所谓的阶级利益,在他的宏观世界里,取决于自然规律。然而他所认为的世界观,宇宙观,甚至如他所说的道,其实也在一个未知的,模糊的意识里,只要顺应宇宙万物生存的自然规律,那就是他的“天之道”了。而这“天之道”又是什么?我想,可能就是人的顺从与反抗,归根结底一句话,就是如何适应自然,用适应自然的心态来适应统治阶级,这就是所谓的“天之道”。芸芸众生的民,只有顺从这所谓的“天之道”,受命于统治阶级,才能达到和谐社会,歌舞升平。

这是一个理想化的世界,无论哪一个儒学大家也都有自己理想的蓝图。老子,孔子,孟子,任何一个学派它的精神指导,形成最初也都有它的理论依据,现实世界的土壤。这样来说,《道德经》也不例外。在老子的思想形成之初一定有他的社会实践,理论生存的土壤,有适合他的人群,也有反对他的人群。而反对他的人群又恰恰是统治阶级,就像布鲁诺那样,他的学说和思想冲撞了教皇派的利益和权力,便属于邪说谬论,所以被处以极刑。轮到老子身上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的确,他从此消失了。

这就是所谓的权力。统治阶级觉不允许被剥夺,就会采取一切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利益经济都要以他们为标准,为他们服务。或者可以说,所有的社会活动必须在他们的制度下才能进行,所有的社会秩序必须接受他们的统治。而另一部分也就是绝大多数的人,只有在他们所构建的社会秩序下才能得以生存,这是统治阶级不可改变的权力,带有强迫性。只要不符合他们的利益,你生存的空间也随之被取缔,这是统治阶级的权力,并不是老子权力,也不是《道德经》权力。

这样看老子的《道德经》,他也就是一个愿望而已。可以肯定,老子所构建的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完美的理想化的社会,有近乎原始的社会状态,又像是一个超现实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他才提倡“无为而治”,从个人的自身修养,到作为统治阶级代表权力的圣人也能像这个大千世界一样,遵循自然规律,顺其自然,这就是他所说的“道法自然”,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天之道”了。

我想,这只是老子的一个梦想。中国有句俗语“站的多高,摔得多疼。”所以,我们以这样的眼光来看《道德经》,它就很普通了。然后再站在普通人的立场看他,就会有更普通的理解。但是,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也是在不断变化,放在一个真空的环境里,他也避免不了有欲望。所以老子最先要改造的可能也是个体的人,普通的人,芸芸众生的人。这样来看他,他写《道德经》最初的意识和目的,可能就单纯和简单的多了。

我们再来看古人,生产和学习是为了什么?古人绝对不会像我们今天这样,学习知识,改变命运,完全以个人为中心。特别是在那个蛮荒,愚昧,无知的旧时代,生产也仅仅是为了活命。试想想,春秋战国时期,兵荒马乱,吃不饱,穿不暖,人的生存环境可能真的是朝不保夕。那么这时候的学习在活命的基础上又能走多远?能适用于他的时代,就不错了,何谈后世。更多的精神寄托就已经占了很大一部分,保命,求神拜佛的也是大有人在。

所以学习,多数也是上流社会的事,完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底层人的学习也是趋炎附势,随波逐流。因此学习的目的性,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圣者,为社会服务,私者,为自己服务。但学习又可以改变人的思想,发生意识的变化。有人可能被洗脑,唯命是从,而有的人可能恍然大悟,从而看透社会,看透生死,看透人的本性。

同时又言辞和善,有情有义。从宇宙的本质,人性的深处,自然变化的规律中,告诫人们,劝解人们,服从统治,服从自然。但他也有担心的,害怕的事,所以才会长篇大论,举出天地自然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的道理。从他的《道德经》第一句话就可以判断出他当时的心里,写出这篇文章的本意。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理很多,各有各的道理,但我要说的道理是我自己认为的道理。名堂很多,各有各的名堂,但我要说的名堂是我自己认为的名堂。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我觉得并不神秘,完全就是很普通的一句话,甚至还有点小心翼翼的意思。就像现在的人所说的那样,我的意见我保留,文责自负,所有的一切后果我承担,而且我的言论与别人无关。

至于《道德经》的全文,我有我的意见,在此不便啰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行文如流水,言辞恳切,情景交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此,我认为老子,古今第一大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