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公十七年--奸佞郑瞻

 zqbxi 2020-02-21

,       【经】十有七年春,齐人执郑詹。夏,齐人歼于遂。秋,郑詹自齐逃来。冬,多麋。

        十有七年,春,齐人执郑瞻①。(杜预《春秋左传正义》:“正义曰:僖七年传曰‘郑有叔詹、堵叔、师叔’,先言詹,是詹最贵也。且传称郑不朝也,以君不朝而詹被执,明詹是执政大臣,为不道君使朝,故执之也。若詹不至齐,则无由被执。知是诣齐见执,盖聘齐也。”)郑瞻者何?郑之微者也。此郑之微者,何言乎齐人执之?书甚佞也②。

        夏,齐人瀸于遂③。瀸jiān者何?瀸积也④。众杀戍者也。

        秋,郑瞻自齐逃来。何以书?书甚佞也。曰:“佞人来矣,佞人来矣!"

        冬,多糜。何以书?记异也。

【注释】

①十有七年:鲁庄公十七年(公元前677年)。郑瞻:郑国执政大臣。《左传》作“郑詹”。

②佞(ning泞):奸巧谄谈,花言巧语。

③齐人瀸于遂:庄公十三年齐国灭遂国,并派兵戍守遂国。这年夏天,遂国的四大家族因氏、领氏、工娄氏、须遂氏设宴招待齐国戍守的将士,讙醉后杀了他们。何休注:“齐人灭遂,遂民不安,欲去齐强戍之,遂人共以药投其所饮食水中,多杀之。古者有分土无分民,齐戍之,非也。”瀸(Jian尖),消灭。同“歼”。

④瀸积:指被杀者多,尸休堆积。何休注:“擞者死文,瀸之为死,积死非一之辞,故曰瀸积。”溅,《左传》、《穀梁传》都作“歼”。

【译文】

       鲁庄公十七年,春天,齐国人拘囚了郑瞻。郑瞻是什么人?是郑国地位低下的人。既然他是郑国地位低下的人,为什么还要记载齐国人拘囚他呢?这是记载特别奸巧的人。

      夏天,齐国人在遂国被“瀸”。“瀸”是什么意思?就是指被杀的人很多,尸体堆积。这是遂国民众杀害齐国戍守的将士。

      秋天,郑瞻从齐国逃到鲁国来。为什么记载这件事?为了记载特别奸佞的人。就好像说:“奸佞的人来了,奸佞的人来了!”

     冬天,鲁国的糜鹿很多。为什么记载这件事?这是记载怪异现象。


       春,齐人抓了郑詹。郑詹是郑国大夫,应该是前往齐国聘问,被齐国扣押,理由是郑厉公不朝。此不朝可以指不朝觐天子,更可能指不去朝见齐国。齐桓公的“霸主”当的不要太有霸气了吧?公元前714年曾有“宋公(宋殇公)不王(周桓王)。郑伯(郑庄公)为王左卿士,以王命讨之,伐宋”,但是人家郑庄公有这样的底气,至少因为公元前717年郑庄公曾如周“始朝桓王”,齐桓公没朝王的经历,史籍中整个齐国大概也只有公元前715年“郑伯(郑庄公)以齐人(齐僖公)朝王”的记录,齐桓公有什么资格敢以“不朝”谴责郑国呢?况且郑厉公不朝,你凭什么“执”人家的使节呢?有本事去伐郑啊!

        其实这也是齐桓公的敲敲打打,郑国虽然去年在幽结盟时与以齐国为首的中原各国讲和,但毕竟属无奈之举,郑国对齐国称霸还是不怎么心服;另一方面是郑国比其他中原诸侯更加感受到来自南方楚国的压力,与齐国结盟必定得罪楚国,而楚国将国都正式定在郢,其主要目的无非是便于向中原进发;此刻郑国别说要两面作战,即使单打独斗也不是任何一方的对手,因此,他不能亲近齐、楚任何一方而得罪另一方。

        这是《春秋》、甚至是所有史籍记载的遭受了灭国灾难的亡国民众攻击侵略者的第一个示例,当时的齐国何其强大、何其威风,但“遂人”告诉世人,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家园,是我们生长的地方;虽然春秋时期的“国家”远不是现代意义的“国”,它更多的是国主的私人财产,和老百姓的关系远不是现代的“国”与“民”的关系。

        郑詹“聘齐”被执,历尽辛苦,逃出牢笼,回到祖国,接受他的是一片谴责之声,因为“不能伏节守死以解国患”,“遁逃苟免”,被称为“奸佞”,被“书逃以贱之”,这就是戕害了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维方式,灾难来临,国君可以“巡狩”,国都可以迁徙,只有“祖国的儿女”要“伏节守死”,要“英勇牺牲”,“被俘”成为耻辱,“战俘”成为自己同胞中的“贱民”。当然儒家文化自有他的价值,但一旦被强制成为“国家文化”,则必定要走向他的反面,成为禁锢中国自强的腐朽文化。

       麋鹿是中国特有的物种,但它的正式英文学名却以外国人的姓氏命名;它曾在中国生活了数百万年,20世纪初竟在故土绝迹;20世纪80年代,它又远涉重洋,重返故乡。麋鹿曲折的命运,使它成为世人关注的对象。

        已出土的野生麋鹿化石表明,麋鹿起源于距今200多万年前,距今约1万年前到距今约3000年时最为昌盛,中国境内无论是麋鹿化石点的数目或某个化石点的标本数量都极为丰富。但在距今约3000年的商周时期以后却迅速衰落,直到清朝初年野生麋鹿最后绝迹。

        多数麋鹿专家认为,麋鹿绝迹的重要原因是历史上各个朝代的大量猎捕,造成了麋鹿种群灾难性的减少。同时,各地许多沼泽或近海低洼荒地被开垦成为农田,使只适于在沼泽地带栖息的麋鹿没有了容身之所,成为平原地区最早的生态灾难的牺牲者。

         到清朝初年,中国已只有一群约二三百只的麋鹿圈养在210平方公里的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这时候,国际动物学界还不知道麋鹿的存在。

        1865年秋季,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大卫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物考察,无意中发现了南海子皇家猎苑中的麋鹿。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群陌生的、可能是动物分类学上尚无记录的鹿。大卫以20两纹银为代价,买通猎苑守卒弄到了两只麋鹿,制作成标本。1866年,他将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被确认为从未发现的新种,而且是鹿科动物中独立的一个属。从此,麋鹿学名被称为“大卫鹿”。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麋鹿在中国本土灭绝。同时,随着时间的流逝,圈养于欧洲一些动物园中的麋鹿纷纷死去,种群规模逐渐缩小。从1898年起,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隆、安特卫普等地动物园中的18头麋鹿悉数买下,放养在伦敦以北占地3000英亩的乌邦寺庄园内。这18头麋鹿成为目前地球上所有麋鹿的祖先。

       1985年,在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努力下,英国政府决定,伦敦5家动物园向中国无偿提供麋鹿。1985年8月,22头麋鹿被用飞机从英国运抵北京,当晚运至南海子原皇家猎苑,奇兽重新回到了它在中国最后消失的地方。1986年8月,39头麋鹿从英国经上海运抵江苏省大丰市,麋鹿重新回到它的野生祖先最后栖息的沿海滩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