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痛症:针灸镇痛的原理

 xiaoyimin 2020-02-21

针灸镇痛的原理针灸治痛的疗效已得到普遍认可。针灸几乎可以治疗各种性质的疼痛,而且其治痛效应可达到立竿见影的程度。从中医的传统观点认识,针灸治痛可以通过三个途径来实现:①病因治疗:纠正和消除使气血瘀滞、运行障碍的因素;②病机治疗:通经络、调气血,以改善气血运行障碍的状态;③症状治疗:移神宁心,阻断恶性循环。这三者往往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但其中“通经络、调气血”是解除疼痛的关键一环,也是针灸治疗原理的共同机制,在针灸治疗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病因的治疗

在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选配经穴、确定手法,施以针灸治疗,是常用的临床思路之一。这是一种治本、治因、阻断病理变化形成,调整改善恶性循环的治法,针灸治痛就是通过这条途径来实现的。针刺作用可以驱散外邪,在调整的基础上消除内邪,补其不足,泻其有余,纠正一切导致气血运行障碍的倾向。

1.外感风邪

邪客于肌表,致营卫不和,气血运行不利,通过针刺风池、曲池、合谷等穴,可疏散风邪,从而使营卫调和,气血运行归于正常,消除疼痛。

2.寒邪内客

损伤阳气,使脉道蜷缩,拘急,气血凝滞,通过选取有关经穴,施以烧山火手法,或灸法、火针等起到助阳散寒,舒缓筋脉、促进气血运行的作用。

3.火热伤人

热迫气血,使气血紊乱,壅塞脉道,通过施以透天凉手法或放血疗法,可以起到疏泄阳热,改善气血运行障碍的作用而治痛。

4.湿邪内蕴

阻遏气机,脉道不畅,针刺腧穴中脘、天枢等穴,可以祛除湿邪、通利脉道而治痛。

5.燥邪伤人

使脉道干涩,气血运行不利,通过针刺然谷、列缺等穴,可以养阴润燥,滑利脉道,使气血流畅,从而治痛。

对于内伤七情引起的气血运行障碍,针刺可以通过调和脏腑功能,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起到改善气血运行障碍的局面,从而治痛。

1.疏肝解郁调理气机,从而改善气血运行,肝气郁结引起的胁肋疼痛。

2.补益心气温通心阳,增加心脉灌注功能而治疗心气不足,心阳闭阻所致的心胸痛。

3.温补肾阳可促进气血运行,治疗肾阳不足,腰膝冷痛。

4.健脾燥湿可通利脉道,改善气血运行障碍的状况,治疗脾湿不运,湿滞内阻所致的脘腹痛。

5.益肺养阴增强肺气的分布,以及宗气推动功能,用以治疗痹痛。

此外,针刺具有消食导滞,通调胃肠的功能,故可以对饮食不节,食积内停引起的气血运行障碍有改善作用,故而治痛。针刺还有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的作用,并可改善脾胃虚弱,营养不良引起的气血运行不利,通过健脾利湿治疗虚性疼痛。

从以上列举的理论和实践可以看出,针刺可以通过消除病因,阻断病因对气血运行的干扰,起到治痛的作用。

二、病机的治疗——改善气血运行障碍

《灵枢·刺节真邪》云:“用针之类,在于调气”,《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菀陈则除之。”中医对疼痛的病机已有明确的认识:“痛则不通”。“通”即指气血运行流畅正常无阻滞现象。针灸可以行气活血,起到通的作用,故可以达到治痛的效果。当动力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时,针灸可以鼓舞气血运行;脉道不滑利,气血运行受阻时,针灸可以通调脉道,促进气血;当气血瘀滞不行时,针灸可以活血化瘀,恢复气血运行。总之,针灸可以通过运行气血达到“通”的状态,改善致痛的病理条件,起到治痛的作用。

三、痛症的治疗——针灸对疼痛的阻断作用

针灸治痛的效果,单纯的用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病理变化来解释,都是不全面的。在针后几分钟内或更短的时间内止痛,瞬间将病因和病理变化消除是不容易的。而取得即刻效应,只能是对痛觉反应的阻断。抑制疼痛反应需要针对解决疼痛性病理变化——气血运行障碍。针刺对痛反应的抑制,不单是缓解症状,解除痛苦,它可以直接影响病理变化,帮助改善气血运行,将疼痛的病理过程引向良性循环。可见针刺可以通过“以移其神”使“神归其室”来达到“住痛移疼”的目的。因此,在治疗痛证时,注意配以宁心安神的经穴,对临床治疗十分重要。针灸治痛是通过多方面多途径来实现的。只有在抓住气血运行障碍这一主要矛盾的同时,采用针刺经穴和适当的针刺手法,才可取得满意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