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泊秦淮近酒家”

 熟年人生 2020-10-07

七月的一天,我随党派学习团来到南京。下榻之地是“秦淮人家”大酒店。推开客房窗户就见千年的秦淮河水在眼皮底下静静地流淌。我想起唐朝诗人杜牧的一首名句:“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

20多年前在大学里念这首诗时,还不能很好领会作者的用意。我想,这回到了现场可能会加深理解了。

南京的秦淮河分内外两条。靠近我们驻地的正是最繁华的“十里秦淮”、“六朝粉都”的集中之地,名胜古迹很多。我们是中午到达的。午餐后放弃午休,便迫不及待地与几个同志一起上街。

酒店落在秦淮河的南岸。沿着河道都是酒店或工艺品店。我发现,这里奇石比较多,很多店里除雨花石,还陈列着许多稀奇古怪的石头。

在酒店的斜对面,有个叫“蒋氏奇石馆”吸引了我。店里摆着一座奇特的浴缸。初看这黑不溜秋的没什么两样。但一看题字“天下第一盆”及介绍,便对它仔细端详。这是店主人蒋金土先生的祖辈好不容易从深山一个老农家里出重金购买。长295公分、宽130公分、高65公分,盆底似莲花形状环绕,重约几吨的一块整石,浑然天成。手摸上去光滑厚实。我想,主人是怎么把它从深山里运到这里呢?

朝前几十米便是一个名胜。古色古香的一个旧宅。上面书写“王榭故居”。哦,原来这个不起眼的就是脍炙人口的诗句“旧时王榭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地方!

我立刻提起精神,午时的倦意顿消!王榭故居的大门在“乌衣巷”里。这条小巷三国朝代是屯兵的驻地,由于官兵服装是黑色的,所以取名“乌衣巷”。

王榭”两人是六朝时世家豪族中最有势力的两大家族。原来的王榭故居在唐朝刘禹锡那时就不存在。诗人故地游玩对豪门世族的衰败发出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

现在的王榭故居是解放后重建,已成为古代名居的博物馆,有多媒体演示给游客看。我注意到诗人前面的两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乌衣巷找到,但“朱雀桥”又在那里呢?小巷的巷口是有一座桥,但是叫“文德桥”。我问附近的正在铺路的工人,他们不知道。回到酒家问服务员,说是有的,现在还叫这个名字。就是地方要隔开几条马路。我后来查了地图一时也查不到,留下一个深深的遗憾。但从中也了解到诗人的意境是十分广阔。

文德桥”也是一座名桥。相传每到中秋,从桥上望水面,可以同时有三个月亮。过桥后就是闻名遐迩的“夫子庙”。巍峨的庙宇山门,宽阔的广场,两旁亭台楼阁,一派庄严肃穆。夫子庙始建于宋,时称府学,南宋重建,称建康府学,明初为国子学。夫子庙面南而居,以秦淮河为畔池,南岸有照壁,双龙戏珠,北岸石栏,东是魁星阁,西有聚星亭。现在全都是商场。

夫子庙对面、秦淮河畔,原来有一座著名的“贡院”,清朝咸丰时毁于兵火,同治年间又拓地增修,建供考试用的“号舍”达两万多间,民国后大部分被拆除。现在,只是些茶楼。

秦淮河的风光来不及细细品位,想留在晚上。尽管就在眼前,就在一片喧哗和熙熙攘攘的游客中荡漾。但,我们要赶着到江苏省党派大厦学习。在回来的路上,南京的主人在车上介绍一路的名胜古迹。南京,真不愧是一个“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洲。”

晚宴在服务员小姐的“靡靡之音”中进行,更勾起我们想领略迷人的秦淮河风光。9点以后,在联谊会结束后,我们一行三人匆匆来到秦淮河畔。等候乘船的游客很多。我们与一群来自日本的中老年团队同坐一条挂着两个大红的灯笼的机帆船。船在只有一些灯光影中缓慢前进。先朝桥东驶去。贡院,一闪而过。李香君的故居就在眼前。

船民介绍;李是卖艺不卖身的一代名妓。可惜,连同两岸的雕楼画栋,一起淹没在黝黑的夜晚。不见“浆声灯影”,只听见机帆船的发动机声。还有,当船民介绍好,一个日本妇女叽哩哇啦翻译后,一群日本游客莫名其妙地哄堂大笑。

两岸飞云的河房里也没有传来古典的民乐和民歌。河水也一片黝黑。船再往回开,过文德桥往西面行驶一段,整个游程只有短短的15分钟。我们已兴致索然。

到了码头,再仔细看唯一很亮的南岸“照壁”,据说有100米高的古代双龙,已被当代的“招商银行”的“一卡通”和另一家药业巨幅灯光广告牌遮盖。同行都感叹:真大杀风景!回客房的路上不时遇见前来招徕“生意”的行踪诡秘的女子 ,我们赶紧“落荒而逃”。

回到客房,我再琢磨杜牧的诗句,仿佛领会一层更深的含义。南京是一座六朝胜地。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现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迎接10月份的“世界华商盛会”。要荡涤陈年的污垢,摒弃腐败的观念,毕竟“任重而道远”啊!

          2001年8月5日

刊于《民进申城月报》2001年8月31日4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