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毅夫19岁读台大,27岁读北大,诺贝尔经济学家舒尔茨为他担保

 冬不拉拉 2020-02-22

《论语》:“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意思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林毅夫19岁读台大,27岁读北大,诺贝尔经济学家舒尔茨为他担保

林毅夫说:“我算是一个比较独立的经济学家,该帮国家说话的时候我就帮国家说话;该帮企业说话的时候,我就帮企业说话;该帮农民说话的时候我就帮农民说话,只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对国家、对社会、对经济更好!”

林毅夫的一生就在致力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因为强调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有人给林毅夫贴上了政府派的标签,林毅夫不以为然,他对自己的理论观点坚持到底。他说在一个严峻经济的时代,自己不能辜负这个时代,一定要像李冰父子一样,做一件事情,尽你的力量去做,然后对得起这个人类社会,而且不仅是对这件事好,对未来也能做出很大的贡献。

01

1952年10月15日,林毅夫生于台湾省宜兰县,父亲林火树给他取名叫林正义。

1971年,林毅夫考入了台湾最好的大学台湾大学攻读农工专业,一年后,转读军队系统的陆军军官学校。

1975年,林毅夫以全球第二名的成绩毕业后,又被军方送到台湾政治大学管理的企业研究所攻读MBA,成为台湾较早拿到MBA的人之一。

林毅夫19岁读台大,27岁读北大,诺贝尔经济学家舒尔茨为他担保

1978年毕业后,他被选派到金门马山港上担任连长,那时的林毅夫前途一片光明,然而就在1979年5月16日林毅夫做了一个选择,他独自一人从金门游过台湾海峡来到中国大陆。

后经人引荐,来到了北京大学经济学系政治经济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1979年,当时任北京大学经济系副主任的董文俊老师对这个人物非常好奇。他在想:林毅夫从台湾海峡游过来,是因为和领导关系不顺心?还是家庭感情处理不好想逃避?于是,董教授决定去会一会他,后来是在西直门的一家招待所里见到了当时27岁的林毅夫,两个人一聊起来,一拍即合,随后林毅夫就成了北大经济系的一名学生。

林毅夫的机遇是这个时代给予的,也是他的能力创造的。

改革开放初期的北大校园里的学术氛围自由而开放,在一次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校方邀请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教授舒尔茨来学校演讲。林毅夫因兼具经济学专业基础和英文功底,被董文俊推荐担任舒尔茨的随行翻译,就是这一次当翻译的经历成为了林毅夫人生又一个转折点。

林毅夫19岁读台大,27岁读北大,诺贝尔经济学家舒尔茨为他担保

1982年是无数人挤破头,哪怕倾家荡产也要出国的年代。舒尔茨回美国不久后就给北大写了一封信,他说愿意给林毅夫做担保,推荐林毅夫到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会,并且获得全额奖学金。

林毅夫后来也回忆道:“要是没有他主动邀请我到这个大学去读书,我大概也不会选择经济学作为我终身的职业。从他身上我学到怎么做学问的方法,特别注重从真实世界的观察现象当中去找出它背后的道理。

在芝加哥大学,林毅夫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别人需要5到8年才能完成博士学业,林毅夫仅用4年时间就完成了学业。原本1986年可以回国,因为老婆也国外读书,还有一年才能毕业,林毅夫又去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攻读了博士后。

1987年9月,一家人学成归国。

02

在当时的政治背景下,林毅夫为什么会甘愿冒着生命的风险都要回中国大陆呢?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是正视历史的,当时在金门工作的他,每天看着大陆的山水,感慨江山如此多娇。

走到千山外,乡清水长流。林毅夫站在海岸边,对祖国大陆充满了神往,无限的向往之情最后成为了实际行动。

林毅夫19岁读台大,27岁读北大,诺贝尔经济学家舒尔茨为他担保

林毅夫这一生受两个中国古代的历史人物影响很深:一位是王阳明,王阳明是一个知识分子,在一个社会思想进步的状态下,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体系知行合一的理论。这也是林毅夫坚持自己的经济学理论,创新出了新的针对中国的新结构经济学理论。

林毅夫19岁读台大,27岁读北大,诺贝尔经济学家舒尔茨为他担保

1987年中国刚刚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外人看来,林毅夫在美国学到的西方市场经济理论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大家普遍认为他英雄无用武之地,既没有同行进行思想交流,也没有文献资料可以参考。林毅夫却不这么认为,他说他在芝加哥大学学到的最好的一点就是理论创新就是对现象的直接了解。

林毅夫坚信正在快速发展快速转型的中国为自己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林毅夫19岁读台大,27岁读北大,诺贝尔经济学家舒尔茨为他担保

另一位林毅夫非常欣赏的人物就是战国时代秦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设计修建四川都江堰的李冰。李冰2000多年前修建的工程至今依然在惠及一方百姓。

在刚回到中国大陆的时候,林毅夫就多次慕名前往都江堰,感慨前人的贡献!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在古代可是一个水旱灾害十分严重的地方,修建了都江堰,后世都得到了受益。林毅夫激动不已。

1987年,林毅夫带着30多箱英文资料回到中国,成为改革开放后第1位海外归国的经济学博士。作为学者,林毅夫说,我就是建言,能够被采纳最好,不能够被采纳就继续说,只要你觉得是对的建议。

林毅夫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独立学者,希望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

他说:“理想主义者,是大家对我的赞许,我的幸福感,来自于内心的平静,我一直在向着这个目标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