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发性震颤常见的特征及分析

 中医健康之窗 2020-02-22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功能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仅表现为震颤这一运动症状,被认为是一种进展缓慢、症状单一、良性运动障碍性疾病。特发性震颤主要症状表现为手、头部及还有可能身体其它部位的随机性抖动,有节奏的抖动,一般病情轻的时候抖动幅度大,快,容易被自己控制,往往是在彻底放松或紧张的时候出现。病情严重的振幅小,但是持续时间长,难以控制。极少的病人出现下肢震颤,本病的震颤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持筷、端茶倒水、穿针引线等做精细活的时候抖动较明显,这也是特发性震颤的特征。

常见特征:

1、涎有很多特发性震颤病的患者经常出现流口水的现象,严重时甚至需要别人拿着手帕不停地为擦拭。

2、特发性震颤唯一的症状就是震颤,偶有报道伴有语调和轻微步态异常。

3、常遇到特发性震颤震颤患者口述有疼痛感。

4、膀胱刺激症状部分特发性震颤病患者往往一天中要上洗手间数次,尤其是晚上夜尿的次数多,并因此导致失眠。抑郁、烦躁、焦虑、烦恼、困扰、痛苦。


特发性震颤是西医病名,在中医多称为颤症,那么这个颤症中医是怎么理解与治疗的呢?

颤症中医把其与“风”相联系,中医讲风性善动,善行说变。而中医正是类比了风“动”的特性,认为风可以引动肢体的震颤,但此“风”和自然界的风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为了区分两者,中医把由于人体内在平衡失调而导致的“风”称为“内风”,也称为“风气内动”内风可以引动肢体颤动,那么相对应的外风也可以引起颤动了,其原理是外风内侵肌表引发肢体颤动。

自然界的风动是大气流动,那么我们体内的风是由哪里来的呢?


《内经》:掉风诸眩,皆属于肝。指出了“风”的出现大部分是由人体五脏的肝脏引起的,与肝、肾关系密切相关,肝、肾决定了我们的身体素质甚至寿命的长短,像熬夜、酗酒这些在我们眼中看为平常的事,都为肝、肾造成了很大的负担,也直接影响到了我们的身体。肾精不足、肾阴亏虚会导致健忘、耳鸣失聪、腰膝酸软、反应速度及注意力都会下降等症状。肝阴不足、肝血失荣就会有产生内风,风阳内动,于是就出现头摇肢颤。
治疗上相对应的也该以滋阴、补肾、熄风、养血为主,用药有:鹿角胶、熟地黄、枸杞子、紫河车等来养精血、补肝肾精血的不足,同时还会用到龙牡、天麻、全蝎等来达到潜阳熄风的目的,改善体内“木虚风动”的"颤抖残局"。
具体的治疗还须辨证论治,如果震颤的表现明显,多有痰火、淤血等,因此除了平肝熄风还得清化痰热或者活血化瘀,此外还应该“补虚泻实,攻补兼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