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尔滨大列巴,外皮焦脆,内里松软。你知道正确的吃法是什么吗?

 五味牡丹 2020-02-22

上个世纪60年代,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秦牧曾经去过哈尔滨,他这样描写哈尔滨三个怪现象:

喝啤酒象灌溉,自行车把朝外,大面包像锅盖。

这其中的大面包像锅盖,说的就是哈尔滨最有特色的美食,大列巴。

哈尔滨大列巴,外皮焦脆,内里松软。你知道正确的吃法是什么吗?

说到这大列巴,我作为一个南方人,倒是遇到过这样一桩糗事。

有一次,朋友从哈尔滨给我寄来了特产,他说是“哈尔滨一绝”,让我一定要尝尝。盛情难却,我只能收下。

拆开快递的时候,我发现大列巴坚硬无比,估计着这货拿来砸核桃应该比手机还好使。犹豫之下,便上网百度一番,从网友们的言论中,我终于明白,原来大列巴真的是这么硬。

于是,我放心地一口咬下去!疼死了我的牙。

当然,这是一个笑话。不过很多朋友,不知道如何品尝美味的大列巴倒是真事。因此,我今天就来教大家如何体验到大列巴的美味。文章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 大列巴的起源
  • 大列巴的特色
  • 大列巴的正确吃法
  • 一些小建议

【大列巴的起源】

列巴,其实是俄语面包хлеб的音译,本来是俄罗斯人的传统主食。因为其个头很大,几乎比一般家庭用的蒸锅还大,为了突出其个性,所以大家在前面给加了一个“大”字。

《列宁在1918年》里有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这里的面包,其实说的就是大列巴。

在过去,每个俄罗斯农庄都只有一个面包烤炉,家家户户想烤面包,只能定期到这个村里的烤炉烤面包。由于烤面包的人数比较多,没办法天天都烤面包,为了方便,很多人便将面包烤得非常大。这样一来,在不烤面包的日子里,大家就可以吃先前储存的烤面包。

久而久之,把面包烤得很大,吃的时候再切下一片,就成为一种极具特色的俄罗斯风俗习惯。

19世纪末20世纪,俄国为了称霸远东地区,掠夺我国东北资源,修建了中东铁路。从那时起,在资本的推动下,大批的俄罗斯人涌入哈尔滨,商贸开始迅速发展。

随着一段段异国情缘结成,列巴文化渐渐传入中国。俄国商人,伊万雅阁洛维奇秋林,开始琢磨一桩生意。他想到这么多的俄罗斯人到了中国,身在异乡,没有了传统的俄罗斯主食,他们肯定不习惯。

因此,他将自己在俄罗斯的生意开到了哈尔滨,创办秋林洋行哈尔滨分行。

商人秋林很聪明,他在哈尔滨本地设立了专门制作面包的作坊,请来俄罗斯面包技师,生产一些专供俄罗斯人食用的大列巴,以及其他传统俄罗斯食品。

最开始,大列巴的技术当然是掌握在俄罗斯人手里。但是,新中国成立之后,1953年,政府开始接管哈尔滨秋林食品厂,并安排俄罗斯师傅手把手教我们中国师傅制作大列巴的工艺。

哈尔滨大列巴,外皮焦脆,内里松软。你知道正确的吃法是什么吗?

到后来,在中国的饮食文化带动下,大列巴成为哈尔滨最具个性的特产,甚至成为哈尔滨美食文化的一大特征。

【大列巴的特色】

要说大列巴有什么特色,这得从以下3个方面讲起:

1、生产工艺

①从原材料上,制作大列巴的关键因素是需要采用液体啤酒花酵母进行发酵,惟其如此,才能产生出发酵酸度较大的特殊风味;

②和著名的法式长棍面包一样,大列巴采用欧洲流行的三次发酵法。这是它与国内传统面包的大众做法有所区别的地方。由于经过三次发酵,小麦的香气更浓,做出来的面包也更为蓬松;

③大列巴采用的是硬杂木烘烤炉,区别于普通面包的电烘烤。因为采用特定的椴木、柞木烘烤,大列巴才具有一股诱人的芳香,别具一格。

2、外观特色

①大列巴经过烘烤后,外皮脆硬,内里松软,如果采用正确的吃法,是比较容易消化的;

②大列巴的外形一般都是圆形,但是比普通面包要大得多,分为不同型号,最大直径达到26厘米,最大的重量可达5斤,怪不得拎在手里沉甸甸的,倍儿有分量;

③由于采用特殊的生产工艺,因此大列巴具有浓浓的麦香和酒香,并伴有烘烤的果木香。

3、吃法与一般的面包不同

众所周知,俄罗斯的饮食文化偏为粗狂,但是在大列巴上,他们却极为讲究。

一般来说,在吃的时候,通常都需要将一整块大列巴切出几片,然后烘烤煨热后,抹上特色果酱、奶酪,甚至还要夹上一片火腿、三文鱼,做成三明治。同时再配上一碗俄罗斯苏伯汤,这样才算纯正地道。

哈尔滨大列巴,外皮焦脆,内里松软。你知道正确的吃法是什么吗?

【大列巴的正确吃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