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里建人不知道的里建历史!你听说过吗?

 aq100001 2020-02-22

      20世纪50年代中期,广西省民政厅委派侨务处处长黎汉威到玉林、梧州、钦州等地区的县乡了解解放初期回国定居的归侨的生产生活情况。容县、北流、陆川等地的归侨大多数散居在农村,由于人多地少,生活较为困难,他提出选择一处地方建立华侨农场的建议。在上级同意后,于1958年由广西华侨辅导委申报,经自治区人委批准,将武鸣县锣圩区那岽大队六保屯周围的国有土地划入,成立了广西第一个华侨农场—广西国营华侨农场。

        196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接待安置大批回国华侨,广西是全国安置归侨重点省区。1960年2月11日,中共广西壮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接待安置归国华侨工作方案》文件(桂发【60】0056号),决定在武鸣县境内的国营正安农场、广西国营华侨农场、宁武青年农场的基础上,吸收武鸣县宁武、里建、城厢、锣圩等公社中的18个大队建立广西国营武鸣华侨农场,成为接侨和安置回国华侨的基地。

        国营武鸣华侨农场总场部设在里建街(原里建乡所在地),下设总直单位,4个分场,即:团结分场、正安分场、里建分场(并入农场的18个大队,时由里建分场管理)、宁武分场。分场下设工区(片),工区下设生产队。后经3次一角重组,国营武鸣华侨农场设立的分场有里建、民涵、宁武、团结、正安、武帽6个分场,里建、民涵、宁武俗称“东三场”,团结、正安、武帽俗称“西三场”。

        1970年以后,武鸣华侨农场工、农业有所发展,里建分场管理的单位有较大的变化。1970年成立茶厂,里建分场将定合、布民、上豆、居民点划给茶厂管理;1973年成立农业科学研究所(原址建在总场繁殖场),里建分场将雷桑队划给该所管辖;1974年成立罐头厂,1975年,里建分场将大帽、保民划给罐头厂管理,1990年,罐头厂又将大帽、保民划为农科所管理;1979年由联合国难民署援助建设养猪场(时称万头猪场),同年里建分场将定标队划给养猪场管理。

        1980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将武鸣县锣圩乡那珠大队划给武鸣华侨农场团结分场管理,为集体所有制性质。根据桂政函[80]第63号文,1982年12月21日达成移交协议。

        1988年成立林业分场,武鸣华侨农场辖区内林区由其管理,1997年改称为南宁华侨投资区林业公司。

        1990年12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在武鸣华侨农场基础上建立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即南宁华侨投资区(以下简称投资区),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管理。

        2004年3月,为打造服务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和载体,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以南宁华侨投资区为基础,建立中国—东盟经济园区。2004年4月20日,南宁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建设发展的决定》(南发[2004]15号)文件,明确规定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南宁华侨投资区管理机构实行市委、市人民政府派出机构的管理机制,授予园区管理机构行使经济、社会事业、党政工作市级管理权限。2005年12月,按照国家发改委对开发区审核的要求,中国—东盟经济园区更名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2013年3月,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更名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