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卡晨还原盛唐之美穿越千年,传世唐代仕女名画中的尽态极妍

 弓三山 2020-02-22

什么叫一个人火了一座城?看看网红不倒翁皮卡晨小姐姐就知道了。

这位靠盛唐装扮“美翻”全网,坐拥百万粉丝的姑娘,让人们从全国各地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只想一睹皮卡晨的“盛唐之美”,颇有彼时杨贵妃“美动天下”的气势。

皮卡晨还原盛唐之美穿越千年,传世唐代仕女名画中的尽态极妍

皮卡晨小姐姐

而在之前靠一档综艺节目重新翻红的《猫妖传》,美得让人炫目的,依旧是盛唐的美态极妍。“美之不同”的杨贵妃,“美之外放”的胡旋舞,“美之魅惑”的盛唐美人,仿佛将人带回千年前的盛唐,一睹万国来朝的繁华之美。

皮卡晨还原盛唐之美穿越千年,传世唐代仕女名画中的尽态极妍

电影《妖猫传》剧照

盛唐文化,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朵奇葩,盛唐之美人,更是唐之美的“炼化凝聚”。什么是美?这是一个贯穿古今的哲学问题。盛唐经济的空前繁荣,催化了极具文化思想包容性和开放性的人文环境,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和审美意蕴已经有了成熟的体系。纵观中国画发展史,唐仕女画仿佛一颗璀璨明珠,透过这颗明珠,便可窥见唐代美学思想。

唐仕女画发展3阶段

1.初唐:仕女画大兴之基础

隋王朝在政治上的统一,为中国南北绘画艺术的融合创造了条件,促进了不同流派、画风、技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为唐代的绘画艺术发展积累了丰富条件。

在唐代壁画《观鸟捕蝉图》中,描绘了三名女子或行或立,中间女子身着男装英姿飒爽,最左的女子,正右手持钗仰头整理乌鬓,一只叼夏蝉的青鸟迎面飞过,整幅作品充满悠游闲适的格调。初唐仕女画完成了对线色关系和画面结构的初步探索,为盛唐仕女画的大兴奠定了基础。

皮卡晨还原盛唐之美穿越千年,传世唐代仕女名画中的尽态极妍

唐·佚名《观鸟捕蝉图》壁画

2.盛唐:突破仕女图的“教化”功能

李隆基即位,年号开元,唐朝社会跨步走向发展的顶峰。这一时期唐王朝不仅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版图,也为盛唐社会的繁荣、昌盛奠定了足够的物质基础,积累了众多精神财富。

盛唐之前,以妇女形象及其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屈指可数,且多承载着宣扬封建道德的内涵。在大画家张萱的努力之下,仕女画突破了道德教化的题材,力图表现女子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还开创了盛唐“曲眉丰颊” 之画风。

皮卡晨还原盛唐之美穿越千年,传世唐代仕女名画中的尽态极妍

唐·张萱《捣练图》

3.中、晚唐:“闺阁闲愁”喻“政治衰落”

杨贵妃香消马嵬驿的同时,盛唐也开始从抛物线的顶端慢慢滑落,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审美也悄然发生着转变,“愁与怨”成为仕女画背后的“批判思想”。

中唐的周昉继张萱而起,将绮罗人物画推向新的层面。在其所绘的《挥扇仕女图》中,“哀怨之气”一览无余:长卷描绘了宫廷贵妇的哀怨之态,全图13人,无一开心颜:皆是低垂眉梢枯淡乌唇。政治上的衰落,借“闺阁闲愁”宣泄。

皮卡晨还原盛唐之美穿越千年,传世唐代仕女名画中的尽态极妍

唐·周昉《挥扇仕女图》

从“政治/宗教”宣化意味的仕女画,到现实生活的中宫廷贵妇的生活情趣,突破“道德教化意义”,再到晚唐的“闺阁闲愁”,唐代真正完成了中国“传统仕女画”这一新兴门类的确立,成为中国绘画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华贵牡丹。

唐代仕女画“以胖为美”?

从传世的唐仕女画中,我们发现唐王朝审美十分多元,更懂得欣赏“丰腴之美”,这依旧离不开社会、统治阶级、道德思想三个核心因素的影响。

1.生活水平的提高,“胖”是“丰”

政治的强盛,社会的富足,让统治阶级沉迷于世俗享乐,身材逐渐发福,出现以胖为美的倾向。诗人杜牧在《感怀诗一首》中,便写到“至于贞元末,风流恣绮靡”;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九》中,也曾记载了唐玄宗的名言:“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皮卡晨还原盛唐之美穿越千年,传世唐代仕女名画中的尽态极妍

唐·张萱/周昉《唐宫仕女图》

2.北方民族的融合,解放女性禁锢

唐统治者李氏家族的多位皇后出自鲜卑族,通婚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上的融合,北方民族的审美喜好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封建束缚减弱,唐代女性迎来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为开放自信的时代。随着社会开放度的提升,马球、射箭等运动也逐渐在女性群体中流行,让唐代女性身材更为健美。

皮卡晨还原盛唐之美穿越千年,传世唐代仕女名画中的尽态极妍

《唐屏风绢画胡服美人图》

3.儒释道信仰之“美”的引导

唐时期,佛教、儒教、道教对“女性之美”也有着深刻影响。唐统治者出于统治需求,称自己是老子后人,道教思想显赫一时。道教中的“养身观”对女性身体美的要求也影响了世俗的审美。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中记载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审美倾向:“多肌肉”、“四肢骨节皆欲足肉”。

皮卡晨还原盛唐之美穿越千年,传世唐代仕女名画中的尽态极妍

唐·周昉《调琴啜茗图》

唐仕女之美,观其3特征

1.“丰厚为体”的形象特征

从上面我们所例举的唐代仕女画中,可以窥见唐时期所崇尚的“丰肥浓丽、热烈芳姿”。这种审美并不是指女性体态上的肥瘦、衣着的遮露,而是一种更为“多元”的审美观念,是一种更崇尚力量、开放兼容的审美视野。简单来说,这种审美表现在绘画上,便是女性身姿的“丰厚为体”。

皮卡晨还原盛唐之美穿越千年,传世唐代仕女名画中的尽态极妍

初唐·阎立本《步撵图》

初唐阎立本所绘《步撵图》中“娇小的仕女”,到盛唐张萱所绘的《簪花仕女图》中“丰腴”的女性形象,可见唐仕女画“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肥为美、以贵为美”的画风。

皮卡晨还原盛唐之美穿越千年,传世唐代仕女名画中的尽态极妍

盛唐·张萱《簪花仕女图》

2.“回归女性”的题材特征

上文有提到,唐代的仕女画逐渐脱离了“政治/宗教”教化目的,真正“回归女性”群体,开始关注其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而在阶层上,虽然仍以“贵族妇女”为主,但村姑、闺秀、渔妇、丫鬟、歌姬等也逐渐成为绘画对象。

皮卡晨还原盛唐之美穿越千年,传世唐代仕女名画中的尽态极妍

唐·阎立本《北齐校书图》

阎立本所绘的《北齐校书图》中,便描绘了7位侍女形象,虽非主角,却也充满美态。而在唐代屏风画《弈棋仕女图》中,便以弈棋贵妇为中心,描绘有侍婢、儿童嬉戏等系列内容,弈棋贵妇举棋欲置的手指和全神贯注的神情被刻画得惟妙惟肖。

皮卡晨还原盛唐之美穿越千年,传世唐代仕女名画中的尽态极妍

唐·屏风画《弈棋仕女图》

3.“雍容华丽”的技法特征

唐代仕女画,或者说唐代绘画在技法上,是继魏晋之后的又一辉煌灿烂的高峰。仕女画无论是在构图、还是在人物线条运用以及用色方面,都给人以“雍容华贵”之美。在画家·张萱所绘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整体构图便呈现出“之”字形排布,人物疏密有度,衣物线条刻画细腻。

皮卡晨还原盛唐之美穿越千年,传世唐代仕女名画中的尽态极妍

唐·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

在山西唐代李仙蕙(永泰公主)墓中发现的《宫女图》,便用匀整细腻、极富弹性的线条,将女性的丰腴体态、织物的细滑质地表现得淋漓尽致。图中的宫女如真人比例大小,身材修长、窈窕多姿,配以朱红、绯、橘黄等颜色,与宫廷仕女的身份相为表里。

皮卡晨还原盛唐之美穿越千年,传世唐代仕女名画中的尽态极妍

唐·李仙蕙墓《宫女图》

欢迎留言、点赞、关注@弓三山,我们继续在灿烂的文明中骑驴慢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