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allleaf

 wenxuefeng360 2020-02-22

很多人都对进化论有误解,认为进化论是生物主动追求的结果,然而实际上,进化是由基因控制的,并不取决于生物的意志。

永生还是繁衍?

大多数动植物都是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由于基因的影响,许多动物到了特定的季节,或者到了特定的年龄会“发情”,寻找配偶,将自己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

当然,也有一些生物由于基因突变,变得性冷淡,不再发情,所以它们不能把自己的基因流传给下一代。

比如:孤独的乔治,这是一只加拉帕戈斯象龟,是平塔岛象龟亚种的最后一只个体。由于它不喜欢雌性,而且对雌性还感到厌倦,所以在它的一生中没有留下任何后代。

后来,乔治死亡后,平塔岛象龟也被宣布永久灭绝。

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基因突变的方向是性冷淡,那么该生物将会在进化中被淘汰,就像孤独的乔治那样。

能够活到今天,并且活的很好的生物,大多都会在特定的季节发情,然后繁衍出下一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一个生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基因突变,变得有助于繁衍,那么该基因就可能会被保留下来。

和孤独的乔治相反的是迭戈,它也是加拉帕戈斯象龟,但和乔治属于不同的亚种。在它到来之前,它所属的亚种只有10几只,但它非常喜欢交配,在它的一生中,保守估计留下了350多只后代。而这些后代继续繁衍,现在该种群已经有超过3000只象龟,迭戈所属的亚种由此摆脱了灭绝的危险。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能够帮助生物繁衍的基因,就可以大规模保存下来;不能够帮助生物繁衍的基因,就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那么,如果能够帮助生物繁衍的基因,对生物本身有害,它还会被保存下来吗?事实上,这种基因大概率也会被保存下来。

在澳大利亚有一种小型的有袋类:宽足袋鼩,雄性在发情期时会处于不吃不喝,疯狂寻找雌性繁衍后代,曾经有过连续14个小时繁衍后代的记录。

然而,雄性宽足袋鼩在繁衍后代之后就会死去,甚至在临死前还想着繁衍后代。所以大多数雄性宽足袋鼩只能活一年,而雌性则可以活更久。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雄性在发情期时,体内的雄性荷尔蒙发育过多,这种荷尔蒙可以帮助它们更好的繁衍后代,但却对身体有害,分泌过量的雄性荷尔蒙会导致雄性过早的死亡。

然而,这种对寿命有害的基因,由于能够帮助雄性更好的繁衍,所以被保存了下来;而那些雄性荷尔蒙分泌不多的雄性,在交配时非常不利,所以它们的基因被自然选择淘汰了。

所以你看,生物在选择演化时,会优先选择能够繁衍的基因,而不是长寿的基因。

生物为什么不选择长寿基因?

我们还是以孤独的乔治和迭戈来举例。

假设孤独的乔治不仅可以永生,还可以繁衍。

由于乔治的家族可以永生,这代表着该家族的数量会越来越多,然而地球上的总能量是有限的,能够供养的生物也是有限的,最后乔治的家族会越来越多,以至于以同类为食,加速物种灭绝。

假设孤独的乔治可以永生,而迭戈寿命有限,但可以通过繁衍产生后代。

可能在100-200年左右,孤独的乔治会活得很好,而迭戈因为衰老而死亡。然而地球上的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有一天某个致命病毒感染了乔治,那么乔治就会死去,该生物就会灭种。

迭戈虽然寿命有限,但它繁衍了很多后代。即使这些致命病毒感染了迭戈全部的后代,造成迭戈后代大量死去,但只要有极个别的后代演化出了对该病毒免疫,该物种就不会灭绝。

从以上可以看出,生命之所以选择繁衍而不是永生,是因为外界环境一直在变化,生命只能利用不断变化的基因,去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

总结

其实,驱动生物演化的底层逻辑是基因,并不是生物个体意识。比如:如果想让人类平均寿命提高,我们只需要推迟生育孩子的年龄即可。因为一些可以导致人体早亡的基因,就会因还没来得及繁衍后代,从而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然而,即使人类有意识,有思考能力,我们到了一定年龄时仍旧会选择繁衍后代,这就是因为基因在催动着人类的行为,而不是我们自己控制着人类的演化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