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层次的人只知道努力,当无能为力时,会明白原本无须努力

 小贤心理 2020-12-05

电影《教父》里,作者马里奥有句经典的旁白:
在一秒钟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格力董事长董明珠也说过类似的话,鼓励年轻人要自立,要自省。
要让上级哄着你做事的,请回到你妈妈身边去,长大了再来面对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的现实太残忍,你想过得更好,意味着你要加倍努力奋斗,而不是抱怨,是看清当下的自己!


《爱情保卫战》里有一个"奇葩"的女子,和小伙子恋爱的四年里,自己工作才半年,对男友的要求很高。
她直言:
不全款买房就不行,因为她闺蜜嫁的老公,都有房有车,她不能被人看轻。
涂磊评论女生:
"你说要找一个工资高,干活又轻松的,你脸上不发烧吗?
只干一点家务活,对男生父母不孝,还大吵大闹,完全要男友养,这是典型的不劳而获。
不知耻啊,没有自知之明。"
复旦的陈果老师说:
"现在的女生,长相三分,化妆五分,开个美颜加个滤镜。
就觉得自己有九分,甚至觉得八分的男生都配不上自己。"
我们听过无数的故事,却依旧过不好一生。



因为许多时候,我们无法及时发现和克服自身的弱点,走不出人性固有弱点的束缚。
每个人对别人都有要求,但很少回过头看清自己。
过去不意味着可以延续,但过去能给人确定感,所以许多人愿意活在过去。
许多人很难活在当下,这就像拉响了情绪的警报,你的心理必须做出相应的反应,来预防未知的危险。
这个过程就是焦虑。



焦虑一旦产生,没人可以活在当下。
很多的不确定感,让你焦虑,然而过去很多让你有掌控感的事情,让你用经历和经验来对抗当下的焦虑,所以人会固执的抱着过去的经验不撒手。
当你在执着哪个更好的时候,你是没有自由的。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部戏,你是自己的导演,不必把自己的角色搞得那么难演。
一部好的电影,需要剧本,演员,场地,技术等。
剧本需要改,角色需要转换,人也是一样,都是在体验和尝试中进行,唯一缓解你焦虑的方法是:去做。


人生是一场耐心和随顺,随从的游戏,人生没有标准答案可以活。
我们看到身边的人创业,你也跟着创业,看着别人裸辞,你也跟风去裸辞,看着别人干点什么,你也去追随,但很少在做之前,有没有问过自己一句话:
自己是不是这么一块料?
自己的兴趣是什么?
你把自己丢了么?
许多家长会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烦恼,不开心,从而忘记了Ta是你的孩子,那个当下,成了成绩的代名词。


记得金士杰老师讲过一段很走心的话:
我如果去学校读书,为了求知欲,与奖状无关,与第一名 、第二名无关,只有一件事:我读书,因为我想知道。
金士杰老师谈得奖的感受:
我从小大到对奖没有感受,我只是一直在跑,我很高兴是在因为我自己的兴趣而跑,是一种自我人生的一种完成。
学习、求知、探索都是生活的常态,而不是为了考试。


他“颤抖地”从图书馆的书架上拿下一部部书
文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
形容自己当时很“饿”的金士杰
贪婪地享用着一道道精神盛宴
成什么功?这个社会有时候很便宜,莫名的把你捧的很高。
金士杰获得了第二十二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
和现代戏剧谷2012壹戏剧大赏年度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


除了奖项和赞誉,演绎这个角色也让金士杰对生活有了更多感悟: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会得渐冻症,身上越来越多的部分会渐渐不能动。
年纪大了以后,会发现我们的假面目越来越多心灵的某些部分就不能动了。
跟莫利靠近的时候,我多多少少得到一些自我澄清和自我反省。
演完这个戏后,金士杰在面对那些不美好——
老、丑、病、残、死亡时
态度比以前更勇敢、从容了,整个人渐渐释然开阔起来。


别想太复杂,想简单一点,你就要问自己,你的兴趣是什么?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这个兴趣有一天还可以发扬光大,变成你的工作、你的事业。
2018年的一个事情,宿迁的周先生,他带着10岁的儿子,找了一块空地,放了一车1000多块钱的烟花。
那烟花看起来真的很美。
有看热闹的人问周先生,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
周先生却说这是庆祝儿子考试考了7分



周先生说儿子平时学习不认真,经常考0分,这回考了7分,就想用这种方法激励他以后认真学习。
放过烟花以后,周先生的儿子学习态度真的有了很大的转变,前两天考试考了57分了,看来这一招孩子挺管用。
很多网友看到考7分的第一反应,以为孩子考的是雅思,觉得这么高的成绩的确应该庆祝。
你希望孩子热爱阅读,那你就先捧起书本,为孩子营造一个充满书香的环境,而不是一边刷手机,一边催促孩子去读书。
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不是所谓的“努力”。


活在评价信念机制的人,用外在的评价,来活自己的生命。
地球上的人类是非常会限制自己的,是宇宙里公认的限制大师。
我们对自己的限制已经达到了宇宙大师级的登峰造极的地步。
如果你选择活在别人的眼里,你就注定要死在别人的嘴里。
活好自己,别让闲人的只言片语误了自己。
不被他人的言语裹挟,才能做生活的王者
如果你真的真的真的想做一件事情,你自会去做它。
你如果你迟迟不做它,推三阻四找各种理由不做它,最后忘记或放弃了它,这就不是真的想做它。
人没法做自己真的不想做的,对于不想做的自己绝不会去尝试。
这样看,一切自有定数,你能达成什么早已注定,所以认清了自己,就把握了命运,一切原本无须努力。


“库伯勒.罗丝改变曲线”,清楚描述了这种心理过程,当一个人听到一个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观点之后,一开始是震惊,抵触,然后转成沮丧甚至绝望。
当一个人认清自己时,开始接受之后,他才可能获得新生。
欲望最根本的动力,是创造爱、传递爱、成为爱,创造一个由爱和美编织出来的果实。
它需要向内向外双向来织生命的锦绣,绽放生命的精彩。
这是生命与生俱来的原动力,也是第一推动力。


每个生命都有一个天工蓝图,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使命,实现的时候才会有满足感、成就感,价值感、意义感、幸福感,就是马斯洛说的“自我实现”。
不轻易评价别人,是一种修养;
不活在别人的评价里,是一种修行。
因为别人的评价而纠结,不如坦坦荡荡做自己。
我们要深深地贴近它,深深地信赖它。
你是谁?你从哪儿来?你要到哪儿去?
别着急,一切疑问,时间自会解答。
爱,爱是唯一理智的行为。

作者简介:小贤老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体会爱的老灵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重要的是:一个认真热爱生活的心理师。
以有限文字,写无限可能!
倡导以爱为本质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谛,生命的真意!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