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师断言他不会有出息,不料,他当上副主席,送给老师4万斤小米

 修悟搏 2020-02-23

高崇德同志,字硕卿。又名岗。

他是一位风云人物,是资历比较老的革命者。在革命战争时期,立下了不少战功。

1949年9月,年仅44岁的高硕卿,当选为副主席。

高硕卿是从陕北穷山沟里走出的革命家。

1905年10月25日,他出生在陕北横山县武镇乡高家沟村(当时属米脂县)。

高硕卿的父亲是高仲来,以种地为主,农闲时经常赶着毛驴贩盐。高岗的母亲是杨氏。

高硕卿在高家子女中排行第三,他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妹妹。

高硕卿的童年生活是非常艰辛的。由于家贫,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一家人经常要靠出门讨饭维持生计,尝尽了底层农民生活的艰辛。

生活的艰辛磨练了高硕卿的意志,他从小就秉性不凡,好胜心强,顽烈、好动、爱斗。他经常混集村里一群儿童,耍枪弄棒,练骑打仗,跟村里放牲口的娃娃骑毛驴赛跑,学习李自成打仗,模仿打倒宣统皇帝。村里的乡亲们都说他是一个顽皮的家伙。

高硕卿有多顽皮?至今在他的老家横山县高家沟,还流传一个他与老师赵相林的往事。

事情是这样的。

高硕卿六岁时,母亲病逝了。不久,高硕卿患了天花病,父亲既要顾家,又要种地,为一家糊口生存奔波,顾不上照料。高硕卿顽皮好胜,出去玩耍时着了风,以至于成了麻子脸,村里小孩都叫他“愣麻子”。后来称“高麻子”。

高硕卿十岁那年,父亲见儿子性格顽劣,将来也不是种庄稼的料,于是就将他送进了当地的私塾读书。不久,又送他到邻近的米脂县龙镇小学读书。

龙镇小学的赵相林先生,治学有方,在陕北享有盛名。

高硕卿头脑聪颖,学习用功,但难以驾驭,常在上课时调皮捣乱,把书桌垒起坐朝点将。赵先生为此经常责骂他,用戒尺罚他。

赵相林先生曾多次当着同学们的面,在课堂上批评高硕卿顽皮,并因此公开断言:“像你高硕卿这样,以后绝对不会有大出息。读书也没啥用。”

不过,在私底下,赵相林先生则认为高硕卿颖悟性好,有坚韧的毅力。有一定的辩才、急才和智力。赵相林曾对高硕卿的父亲说:“你多供他几年,若要强,扛钢枪,强中强,上学堂。”

赵相林先生的这个公开断言远近闻名。还一直被村里人传为笑谈。

不料,后来,高硕卿却越来越有为。他参加了红军后,屡立战功。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都立下了不少功劳,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并担任了许多要职。

1949年9月,年仅44岁的高硕卿出席了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副主席。

新中国成立时,高硕卿坐镇东北。此时的赵相林先生因开煤窑,经营不善,赔得一差糊涂,债台高筑。无奈之下,他只好跑去沈阳,面见高硕卿,求他看在当年师生一场的情分给予支援,助自己渡过难关。可是,高硕卿并没有答应他。

赵相林垂头丧气,只好灰溜溜地走回家。一路上,他懊悔心疼:求援不成,还赔了路费。

谁知,当赵相林没精打采、满怀失望地走进自家门时,一抬头,惊讶得合不拢嘴巴。只见家里面满屋子都是麻袋装着的小米!一问,居然是高硕卿派人开车送过来的。

原来,高硕卿在事先没有告知赵相林的情况下,派人给赵家送来了足足四万斤的小米。

对此,赵相林十分地感动。之后,他对家人说:“当年,我建议高的父亲多供他读几年书,说别看他调皮,一定有出息,典田卖地也要让他上学。如今看来,果然没有说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