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称帝后,对功臣赶尽杀绝,当初那个不帮他的地主结局如何?

 林轩阁52 2020-02-23

襟怀草莽英雄气,欲与天公试比高。这句诗用来形容明太祖朱元璋再合适不过。出身寒微,一介草莽,却在乱世之中成就伟业。毫无疑问,朱元璋的智谋手段,绝对称得上是一世之雄。他的一生功过是非,毁誉参半,这个目不识丁的放牛娃一步步成就自己的皇图霸业,要与他过人的胸襟密不可分。

儿时历尽磨难

提到安徽凤阳,不仅这里的花鼓很有名,这个地方还有它独特的历史地位。就是这个在明朝时候还不起眼的小村庄,居然出现了天子气象,孕育出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朱元璋祖籍本是江苏沛县,祖上历代都是地地道道的贫农。

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的,遇到收成不好的时候,只能忍饥挨饿。连年战乱,百姓生活日益艰难,到了朱元璋父亲这一代,一家人被迫背井离乡,寻找生计。于是流落到了濠州,朱元璋也在这里出生,父亲给他取名"朱重八"。

朱元璋就在这里给地主刘德家放牛。《明史》说他"姿貌雄奇,奇骨贯顶"。关于朱元璋的相貌,历来传说很多,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奇人异相。儿时的朱元璋还经常和邻里的小朋友玩"做皇帝"的过家家游戏,穿着粗布麻衣的孩子想象自己就是皇上,对着臣子发号施令。不曾想,此去经年,戏言成为了现实。

在他17岁这年,淮西发生了严重的蝗灾,田里几乎颗粒无收,这对于赤贫的务农家庭简直是遮天蔽日的灾难。他去求他们家的地主刘德。

这个刘德却名不副实,根本是个无德之人,哪怕是一碗清汤寡水的稀饭也不愿意施舍给他们家,朱元璋的父亲,大哥和母亲都相继饿死。他们又是外族人迁徙到凤阳,古代宗族礼法就是维系亲情的纽带,因此他们家几乎孤立无援,他只好把这些亲人,用破布一裹,匆匆下葬。

命运出现转机

接踵而至的灾难,给少年的心理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朱元璋后来的残酷刑罚,杀人如麻就与这段经历有关。埋葬完亲人后,朱元璋不得不与二哥分别,各自谋生。朱元璋在好邻居的帮助下去寺庙做了个和尚,以求有口饭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天灾人祸不断。百姓民不聊生。但是中国农民是一个很强大的势力团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朱元璋被同乡汤和怂恿下,加入了郭子兴麾下,开始了推翻元朝的统治战争。朱元璋凭借其出色的军事领导才能,卓越的指挥才能,完成了从无名小卒到郭子兴麾下心腹大将的转变。

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朱元璋广罗天下才能德行出众的谋士,大将。完成了队伍的整合之后,自立为王。开始征战四方。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一方的大军阀们以后,走上了九五至尊的宝座。

朱元璋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一直都按照刘基为他制定的九言策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群雄四起,战争异常残酷,朱元璋在这其中却能独领风骚。不仅仅依靠他过人的军事天赋,还有一众大将谋士的追随。但朱元璋登上皇位后逐渐暴露了性格中噬血,多疑的一面,他担心自己辛苦打下的天下,再一次分崩离析,落到他人之手,所以逐步独揽大权。

毁誉参半的治国策略

"胡蓝"两个大案,几乎将朝廷文官诛杀殆尽,跟随他打天下的一批将领也多半死于他手中,大明官场阴云密布,他借此废除了在中华民族延续数百年的宰相制度,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且责令后世子孙不可再立。设立殿阁大学士,六部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由他设立的锦衣卫,这批身穿飞鱼服,手拿绣春刀的专业特务组织,让人闻风丧胆。由他主编的《大诰》更是以其残忍的刑罚手段,创历代之罪。

政治上的铁血手腕,却也有温情的一面,他将这铁汉柔情留给了百姓。他在民生凋敝的情况下积极发展生产,让百姓休养生息,实行农业创新。这个历史上的"和尚皇帝"一直致力于恢复小农经济,打造一个农业理想国。他曾经动情地跟百官说:"百姓都是我的子民,若他们在我的统治下流离失所,衣不蔽体,寝不安时,不能安居乐业。就是我的过错呀。"说到动情处还泪流满面。

"食惟民之天,民乃邦之本,一视同仁,皆吾赤子。"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孩子们重复,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是我们的孩子,一定要爱惜体谅他们。甚至带着太子到茅屋中体验农家生活。他本人及其讨厌腐败。对待腐败深恶痛绝,惩罚非常严厉。他认为一切劳民伤财的行为都愧对祖先,所以众多历史上,极少有这样节俭的帝王。即使这个人毁誉参半,但是不得不承认,他是真正在心里爱民如子的帝王。

衣锦还乡,释怀曾经

朱元璋一生都难以忘记濠州那个不起眼的小村庄。当再次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他百感交集,即使是面对曾经冷血的地主刘德,看着他伏在地上,磕头如捣蒜,他却已经释怀了当年的仇恨,朱元璋将他拉起,对他说:"你做的事,也是人之常情,我不计较了。这就是中国人几千年的乡土情结。功成名就之后,衣锦还乡是多少人的梦想。

真正的王者一定是有王者气度的人,张绣在宛城之战中杀了曹操长子曹昂,爱将典韦。后来张绣归顺曹操时,曹操选择为大局不计前嫌,不仅对张绣以礼相待,还结成了儿女亲家。以朱元璋为代表的草莽英雄凭借自己的努力,走上历史舞台的人物,其实不在少数,陈涉一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多少年过去了,依旧振聋发聩。

只要能够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每一个普通的无名之辈斗有机会创造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其中尽管会有无数的磨难艰辛,但只要还有翻身的机会,一切都有可能发生。永远不放弃每一个机会,永远满怀热情,永远热泪盈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