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有多牛?14岁写的小说入选高中教材,初中未毕业就做文学编辑

 昵称32901809 2020-02-23

唐朝的骆宾王,宋朝的晏殊,他们小小年纪,张口便能吟诗,脱口就是佳句,被人称誉为“神童”。

这样的“神童”,当代社会也有一位,他就是刘绍棠。

他有多牛?14岁写的小说入选高中教材,初中未毕业就做文学编辑

刘绍棠还没有走进学校的大门就已经能够背诵《千家诗》等诗词读本了。

刘绍棠父亲读过几年私塾,喜读唐诗宋词,在刘绍棠牙牙学语之时,便把《千家诗》作为孩子启蒙读物,一边教他识字,一边教他背诗。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刘绍棠父亲深谙诗教,他教儿子识字背诗总是与生活紧密联系,这样,那些诗就不再枯燥乏味,反而妙趣横生。

再加上诗歌本身就极具音乐性,如同儿歌,朗朗上口。刘绍棠捧一卷唐诗(宋词)乐此不疲,声音清脆,余韵悦耳。

他有多牛?14岁写的小说入选高中教材,初中未毕业就做文学编辑

7岁入学,他拿到课本,便迫不及待翻开诵读。

几天后,老师再上课时,书本上那些课文他已经篇篇能够背诵了。

他背的东西多了,写的愿望就非常强烈,3年级时第一次写作文,别的小朋友咬破毛笔不知如何下笔,刘绍棠笔底奔腾,不知不觉,一本作文本写完了。

他意犹未尽,起身问老师能否再给他一本作文簿。那篇被老师称之为小说的《西海子游记》足足用了5册作文本。

13岁时,他就在《北京青年报》上发表了处女作微型小说《邰宝林变了》,14岁时,他写了20多篇小说,在多家刊物发表。

初中还没有毕业,刘绍棠就被借调到河北省文联,在《河北文艺》 编辑部当见习编辑。

刘绍棠过人的文学天赋受到许多老一辈作家赏识。孙梨就是其中一位。

孙梨当时主编《天津日报》副刊,刘绍棠的许多作品常常无须修改就在《天津日报·文艺周刊》上直接刊登出来。

刘绍棠最传奇的事儿是在高二学习了自己在初中写的一篇文章,这样的事情刘绍棠可能是第一人。

刘绍棠在文坛战崭露头角,不仅引起孙梨的重视,也引起了时任团中央书记同志的关注。

他勉励刘绍棠深入生活,就在被作协保送到通州潞河中学读高中前那个暑假,刘绍棠走进了东北,体验生活,搜集创作素材,开始构思小说《青枝绿叶》。

他有多牛?14岁写的小说入选高中教材,初中未毕业就做文学编辑

刘绍棠与王洛宾

他经过一番构思,一篇带着乡土气息、洋溢着蓬勃朝气的小说就从他笔底流出。

这篇小说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1952年叶圣陶先生主篇高中教材,相中了那篇小说,便把他编入高二语文课本。

那一年刘绍棠16岁,正好读高二年级。

语文老师上这篇文章,一看作者和班上学生重名,但是他绝不会想到这篇文章就出自班级里那位叫刘绍棠同学之手,只认为刘绍棠和这位作者重名。

上课时还对刘绍棠戏谑了几句:“这篇文章如果是你写的,那才有意思呢!”

语文老师的话引起了哄堂大笑。

语文老师便开始分析课文了,还是那老一套,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冗长而乏味,尤其是对文章中心思想分析,更是穿靴戴帽,穿凿附会。

这时候,刘绍棠终于忍不住了,挺身站了起来,大声地说:

“作者不是这么想的!”刘绍棠竹筒倒豆子般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

语文老师推了推眼镜,见有学生打断他,没好气地讥讽道:

“你又不是作者,你怎么知道作者怎么想的?”

刘绍棠少年野性被激发了出来,气呼呼地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就不是作者?”

老师被他的话震住了,狐疑地说:“这篇文章真是你写的?”

刘绍棠点了点头。这时全班响起了雷鸣般掌声,语文老师怔怔地打量着他,他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选入高中课本的这篇文章竟然是他班上的学生。

他有多牛?14岁写的小说入选高中教材,初中未毕业就做文学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