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身心平衡的秘密:生理稳态、心理稳态和精神稳态

 吴工图书馆 2020-02-24

沃尔特·坎农在其著作《躯体的智慧》中描述了我们身体中稳定的秘密,他将其称为“稳态”。面对环境的变化,我们的身体会努力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人体几乎所有的可检测指标均保持在特定的区间内,我们的各项生理指标都有这样的特性。比如空腹血糖值的变动区间是每升3.9-6.1毫摩尔,腋下体温的变动区间是36-37℃。当某些指标偏离了变动区间时,就意味着我们的身体可能出了问题,因为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有保持某种稳定状态的特性。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它是一种动态平衡,身体中各个组成部分会不断地进行调整、改变,以确保整个系统保持稳定。我们的身体为了保持稳态需要做大量工作,比如保持血液中水、盐的含量稳定,保持血糖、血脂、血钙、血蛋白的含量稳定,保持体温的稳定。这些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如果不能及时补充能量,就会导致身体稳态更大程度的失衡。简单来说,生理需要的产生就源自生理稳态的失衡,由生理需要引发的行为就是在补充维持稳态所需的能量。

突破生理稳态,也即生理失衡,往往伴随着疾病。比如感冒、肠道感染等突发的疾病,就是人体失衡的表现,因为这时人体内某些指标偏离了平衡区间。一些疾病在得到恰当的处理后可以快速被治愈,人体的平衡态只是暂时被打破,病好了就会恢复。但一些慢性疾病,比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则会导致某些平衡区间长期甚至永久地发生变化。这时,虽然人体指标的平衡区间发生了改变,但各项指标仍在生命区间内,所以人能继续存活。除此之外,有些疾病能够被人敏锐地察觉,有些却非常隐秘。比如缺钙、缺碘、缺锌,人体在缺乏这些微量元素的初期,我们几乎体会不到明显不适,无法察觉到自身体内已经失衡,直到更多、更大范围的失衡发生,并且有了明显的症状,我们才会有所察觉。比如,得了“大脖子病”,人们才知道自己可能缺碘了;小腿经常抽筋,人们才知道自己可能缺钙了。再如,很多癌症在发病初期都是极其隐秘的,没有典型症状,所以很多病患是在癌症已经发展到中期甚至晚期才有所察觉。这时候,身体的平衡态已经被严重打破,已经失衡的指标会不断影响其他关联指标,导致更多指标的更大幅度失衡,最后甚至危及生命。

保持平衡稳定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生理指标,我们的心理指标、精神指标也有同样的特性。对应生理稳态,田俊国老师提出了心理稳态和精神稳态,合称“三稳态”。

按照田老师三系统五维度模型,生理稳态对应着系统Ⅰ(包含兽性与感性),生理的平衡意味着人能活下去;心理稳态对应着系统Ⅱ(包含理性与觉性),心理的平衡意味着人认为自己有能力活下去;精神稳态对应着系统Ⅲ(包含神性与觉性),精神的平衡意味着人理解了与系统的关系,超越生死存亡与成功失败。

处于系统Ⅱ的心理稳态失衡,往往原因来自于竞争的压力。比如,对公开演讲的恐惧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马克·吐温曾经说过,站在演讲台上的就两种人:紧张的人和故作镇静的人。很多人都有站在演讲台上大脑一片空白、胡乱应对、不知所云的经历。从心理稳态的角度来解释,都是因为演讲者担心表现不佳而形象受损,因为形象受损往往代表了自己失去了竞争有限资源的优势地位。你的心理平衡被打破,那些懊恼、慌乱、担心的情绪就是你对心理失衡的感知。与此同时,面红耳赤、心跳加速是由心理失衡引发的生理失衡(心理反应可通过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与生理反应相连)。而头脑中冒出的一个声音让自己别紧张,就是你试图使自己的心理恢复平衡而做出的努力。

这种临时的心理稳态失衡用恰当的方法是相对容易把自己拉回稳态的,比如在演讲前深呼吸、调整身体姿态等的训练,比如在情绪起来时强制自己暂停10秒的努力,等等。这些在很多情绪管理的书籍中都有介绍,我在此不再赘述。但是,还有另外一些难以察觉的心理稳态失衡,会对我们的身心造成更大的伤害。

萨波斯基在《行为》一书中描述了一种人体荷尔蒙——“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对人的身体、心理及行为的关联作用。

通过对灵长类动物的研究,当狒狒或者猴子受到欺负、感到压力的时候,它体内的糖皮质激素的水平就会上升,能让它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能把能量迅速输送到四肢,让感官更敏锐,让它做好战斗或者逃跑的准备——攻击弱者,能让它的糖皮质激素降下来,起到减压的作用。人也一样。社会学家早就知道经济下行的时候家庭暴力就会上升,而殊不知在这件事儿上,人跟狒狒没有什么区别。

而作为代价,糖皮质激素会暂停身体的一些常规功能,比如说正常的身体修复。有对狒狒和猴子的研究发现,一个经常处于从属地位的个体,会长期处在压力之中。本来不需要打斗的时候,它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就已经很高;可是等到真的打斗的时候,它的糖皮质激素水平又不能迅速升高到能战斗的水平。而长期的高水平糖皮质激素,会让他的血压高、胆固醇低、免疫系统弱、生殖系统紊乱、成长慢。同时,研究也发现,社会地位最高的那个狒狒,它的糖皮质激素就如同最底层的狒狒一样高,它同样面临巨大压力,因为时刻都可能会被其他狒狒挑战,时刻都在担心那些母狒狒会不会被别人骚扰。

人也是这样,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没有任何权力却要承担一大堆责任,就等于把身心浸泡在糖皮质激素之中。竞争地位越低,压力就越大,身体就越差。同时,获得了较高的地位,又要担心别人的竞争和挑战,拥有极大的竞争压力,和地位低的压力对身体的影响其实没什么两样。

真正的关键不是地位,而是地位带来的压力。压力带来了糖皮质激素的持续较高水平,给身体带来极大的隐性伤害。

除了糖皮质激素,多巴胺、血清素、睾酮、催产素等神经递质、激素等都被证明和人的心理有直接的关系。人的心理和生理是相关联的,并且互相影响。系统Ⅰ的生理稳态往往受系统Ⅱ的心理失衡的强影响,同时,系统Ⅰ的生理失衡也要靠系统Ⅱ的心理稳态来疗愈。

研究证明,儿童从小没有得到足够的家庭关爱,甚至受到父母的虐待,孩子的大脑发育会受到影响,这可以从生物学上得到解释。

从小缺爱、常常生活在惊恐状态下的孩子,长期处在压力之中,等于是把大脑浸泡在了糖皮质激素之中。糖皮质激素会损害孩子的认知能力、互动能力、自控能力和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妨碍额叶皮质的成长,而且可能损害负责记忆和学习的海马体。反过来说,这些孩子负责感受压力、恐惧、愤怒和暴力的杏仁核则非常发达。哪怕是压力事件已经消失了,他们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过来。如果感受压力时间过长,影响还可能是永久的。

童年的逆境还会损害多巴胺系统,让人长大以后也会更容易对酒精上瘾,对药物形成依赖,而且容易得上抑郁症。如果童年时代目睹过像杀人这种严重暴力事件,孩子的症状会和受到虐待很相似,而且将来也容易参与暴力。如果在学校总被同学欺负或者总爱欺负别的同学,孩子长大后的精神状况也会有问题。

缺少父母关爱、虐待、暴力、欺负以及贫困,这些因素可以共同起作用导致系统Ⅰ的生理失衡。这也是原生家庭对成年人的心智、心性、习性影响的生物学原理。想要战胜这些因素成长成一个阳光健康的人,想要回归系统Ⅰ的生理稳态,一个人必须得拥有一个特别强大的额叶皮质才行,也就是用自己的成长的理性和觉性,建构出自我系统Ⅱ的心理稳态。

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论”,他认为,人的行为由动机所驱动,而动机又是由需要激发的。他提出,人有以下五种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性实现需要。他还将前四种基本需要称为缺失性需要,缺失性需要导致缺失性动机,即力图补足有机体内某种缺陷的动机,当缺失性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缺失性动机就会停止。按照马斯洛的理论,长期处于基本需要确实状态中的人会产生心理疾病,缺失性动机的目的在于降低紧张,缺失性需要的满足则可以避免疾病。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发现,满足了缺失性需要的人会有一种气定神闲的放松和从容不迫的坦然,并且在面对外界与他人时更为开放、接纳和富有弹性。满足缺失性需要,是建构生理稳态和心理稳态的抓手。

马斯洛称自性实现需要称之为存在需要,导致的是自性实现动机。缺失性需要受挫有可能导致心理疾病,而存在需要受挫则会导致无意义感和空虚感。相反,“缺失性需要的满足避免了疾病,而存在性需要的满足则导致积极的健康。”

法国画家高更具有绘画天赋,但他原先并不十分清楚,他作为一个奉公守法的银行职员努力工作了几十年,养活家人。按社会的标准来看,他已成功地进入当时法国中产阶级的行列。可是他一直不快乐。直到有一天他突然醒悟并决定投身于绘画之中时,他才重新焕发出活力,并最终实现了自身的潜能,成为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大师。

小说家毛姆在其有关高更的传记小说中形象地描述了高更在决定画画前后的精神面貌,其中便包括高更决定投身于绘画前所处的非病理状态:“我上次见到他,他修饰得整齐干净,可是看去却不很自在; 现在他邋里邋遢,神态却非常自然。”

从系统Ⅱ的得失角度来判断,高更的已经是中产阶级了,实现了他的“成功之旅”。然而,为什么他系统Ⅱ的心理稳态仍然失衡?马斯洛的自性实现需要固然可以解释,从系统Ⅲ的精神稳态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系统Ⅲ让人追求更高的意义,让人理解个体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往往做出伟大功绩的伟人,都在系统Ⅲ上让凡人仰慕。系统Ⅲ的精神稳态也正是解决系统Ⅱ的心理稳态失衡的一把钥匙。

系统Ⅲ的需要是“超越性需要”,对应的是“超越性动机”,其核心是对存在价值的需要。存在价值概括起来包括:完整、完善、完成、正当、有活力、单纯、美、善、独特性、自如、乐趣、真实、自主、自我决定等。有超越性动机的人会充满激情地、忘我地献身于某个事业和使命;有超越性动机的人与自己的事业或工作合二为一,他们所热爱的事业成为他们自我的延伸;有超越性动机的人会因为自己的处境如此理想而产生幸运感;有超越性动机的人为正义与善而奋斗,自我与外界之间的区别已被超越;有超越性动机的人能够理解每一个存在价值都是整体存在价值的一个侧面;具有超越性情感的人将自己视作系统的一部分,人与系统互相拥有......当一个人满足其超越性需要时,他与社会也达成了和谐一致,他的存在价值与社会存在价值的真理、正义和责任完全一致。

人类有追求永恒的需要,而超越性需求与动机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人的这种需要,给予人幸福感,因其超越性而使拥有它们的人具有宇宙意识和人类情怀,并在某种意义上让一个人不朽和永生——在石碑或者在口碑中永生。

“约拿”是圣经旧约里面的一个人物。他本身是一个虔诚的犹太先知,并且一直渴望能够得到神的差遣。神终于给了他一个光荣的任务,去宣布赦免一座本来要被罪行毁灭的城市——尼尼微城。约拿却抗拒这个任务,他逃跑了,不断躲避着他信仰的神。神的力量到处寻找他,唤醒他,惩戒他,甚至让一条大鱼吞了他。最后,他几经反复和犹疑,终于悔改,完成了他的使命——宣布尼尼微城的人获得赦免。“约拿”是指代那些渴望成长又因为某些内在阻碍而害怕成长的人,“约拿情结”在心理学上特指对成长的恐惧。

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成长需要个人的勇气、意志、自律、负责,需要具备选择的自由意志和承担选择后果的力量。每一步前进,都意味着踏进陌生甚至危险之中。 成长有时需要人放弃熟悉的、习惯的一切,有时需要人暂时过一种较艰难甚至不安全的生活,如高更放弃中产阶级现有的一切,只身去到塔希提岛;再如司马迁放弃个人荣辱,选择完成史记。但是,如果一个人不理会自己内心中精神的呼唤,也是要付代价的。选择成长,就要同时准备承担成长的代价,如放弃任性、随意的生活,放弃懒惰和随波逐流,放弃安逸和舒适等。如果一个人选择不成长,他就要准备承受超病理状态,即使丰衣足食,仍然可能烦躁不安、不快乐、郁闷、觉得生活无意义。 所以,每个人都是逃不出自己使命的约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