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讲了丨运动生理学:运动技能

 宋都对 2020-02-24

病毒来袭,在家学习。由北京体育大学运动生理学教研室汪军教授录制的十三讲《运动生理学》视频逐步上线。该套视频可以给老师们提供上课素材,也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内容;当然也是健身爱好者提高自我运动科学知识、硕士博士备考自学的途径之一。

其中运动生理学基础部分:包括运动与骨骼肌,运动时的物质与能量代谢,运动与氧摄取和运输,肌肉运动的调节;运动训练生理学部分:包括有氧无氧工作能力,身体素质,运动过程中的人体机能变化规律,特殊环境与运动,运动技能;运动健身生理学部分:运动健身与运动处方,运动与身体成分控制。另外,还有绪论和最后的运动生理学总复习。

今天推送的是第十讲(PPT见后),对应第九章:运动技能。请准备好,现在开讲:

第十讲  运动技能


学习提示:

1. 学习重点:运动技能的学习进程中泛化、分化、巩固与动作自动化各有什么特点,教练员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2. 学习难点: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影响运动技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学习提纲:

第一节  运动技能的概念和分类


一、运动技能的基本概念

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大脑皮质主导下的不同肌群间的协调性。换言之,运动技能也就是指在准确的时间和空间内大脑精确支配肌肉收缩的能力。这需要用精确的力量和速度依一定的次序和时间去完成所需要的动作。

二、运动技能的分类

运动技能可分为闭式和开式两类。

闭式运动技能特点是:①完成动作时,基本上不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动作;②在动作结构上多属周期性重复动作;③完成动作时,反馈信息只来自本体感受器。多数单人运动项目属于闭式运动技能,如田径、游泳、自行车等项目。

开式运动技能特点是:①完成动作时,往往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动作;②在运动结构上表现出多样性或非周期性特征;③完成动作时,由多种分析器参与工作,并综合总的反馈信息。其中往往以视觉分析器起主导作用。对抗性项目属于开式运动技能,如球类、击剑、摔跤等项目,一般来说开式运动技能比闭式运动技能的动作复杂。

闭式运动技能与开式运动技能比较

分类

闭式运动技能

开式运动技能

时序特征

严格的时序性

随外界环境改变而改变

动作结构

周期性

非周期性(多样性)

反馈信息源

本体感受器

多种分析器


三、运动技能的生理本质

运动技能是在大脑皮质指挥下由骨骼肌参与的随意运动。与本能不同,是在后天生活中学习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人体具有许多与运动有关的简单非条件反射活动,如牵张反射、状态反射、防御反射等。人形成运动条件反射的过程是在这些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本体感觉与条件刺激物多次结合,就形成了简单的运动条件反射。在大脑中,与条件反射相关的中枢之间建立起了暂时的神经联系。

人形成运动技能就是形成复杂的连锁的本体感受性的运动条件反射。

第二节  运动技能的学习进程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并有其建立、形成、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规律。只是每一阶段的长短,随动作的复杂程度而不同。一般说来,可划分为相互联系的三个阶段或称三个过程。

一、泛化阶段

学习任何一个动作的初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以及自己的运动实践,只能获得一种感性认识,对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并不完全理解。由于人体内外界的刺激,通过感受器(特别是本体感觉)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强烈兴奋,另外因为皮质内分化抑制尚未确立,所以大脑皮质中的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这个过程表现在肌肉工作的表现往往是动作僵硬,不协调,不该收缩的肌肉收缩,出现多余的动作,而且做动作很费力。这些现象是大脑皮质细胞兴奋扩散的结果。在此过程,教师应该抓住动作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而应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而且多以阳性刺激为主。

二、分化阶段

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初学者对该运动技能的内在规律有了初步的理解,一些不协调和多余的动作也逐渐消除。此时,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兴奋和抑制过程逐渐集中。由于抑制过程加强,特别是分化抑制得到发展,大脑皮质的活动由泛化阶段进入了分化阶段。因此,练习过程中的大部分错误动作得到纠正,能比较顺利、连贯地完成完整动作技术。这时初步建立了动力定型,但定型尚不巩固,遇到新异刺激(如有外人参观或比赛等),多余和错误动作可能重新出现。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意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生体会动作的细节,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日趋准确。

三、巩固与动作自动化阶段

(一)巩固阶段

通过进一步反复练习,运动条件反射系统已经巩固,建立了巩固的动力定型,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加集中和精确。此时,不仅动作准确、优美,而且某些环节的动作还可出现自动化,即不必有意识去控制而能完成动作。在环境条件变化时,动作技术也不易受破坏。同时由于内脏器官的活动与动作配合协调,完成练习时也感到省力和轻松自如。

形成运动技能的三个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各过程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训练水平高的运动员在学习掌握新动作时,泛化过程很短,对动作的精细分化能力强,掌握运动技能快。初学者在学习新动作时,泛化过程较长,分化能力较差,掌握动作较慢。动作越复杂,泛化过程就越明显,分化的难度也就越大,形成运动技能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
(二)动作自动化现象
随着运动技能的巩固和发展,暂时联系达到非常巩固的程度以后,动作即可出现自动化现象。所谓自动化,就是练习某一套技术动作时,可以在无意识的条件下完成。其特征是,对整个动作或者是对动作的某些环节,暂时变为无意识的。例如,走路是人类自动化的动作,在走路时可以谈话、看报,而不必有意识地想应如何迈步,如何维持身体平衡等。又如熟练的篮球运动员在比赛时,运球等动作往往也达到自动化程度。

第三节  影响运动技能学习发展的因素


一、动机与大脑皮质机能状态对运动技能发展的影响

(一)动机
人们的一切行动都是受一定目的支配的。这种支配人们行为的目的,称为动机。动机是行为的发端。动机状态由内环境或外环境的刺激所引起。内环境的刺激包括生理的需要(学生持续学习时间长了以后,感到头昏脑涨,决定休息一下或到室外去活动活动)和心理的需要(如有的学生想当优秀运动员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有的学生希望自己的身体更加健美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外环境的刺激,如天气热,出汗多,因而想喝水或找个阴凉的地方。又如学校规定体育不及格,不能评为“三好”学生,而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等。当然内、外环境的刺激也是可以转化的。例如,有的学生开始并不愿参加体育活动(未激起动机状态),经过老师的启发诱导(外环境的刺激),提高了对参加体育锻炼的意义的认识(转化),从而引起了自觉参加锻炼的需要(内环境的刺激)。
(二)动机与运动技能形成的关系

动机与运动技能的形成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及表现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它们之间并不呈线性关系。有人认为动机强烈,运动技能的形成就越快或运动成绩就越好。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它们之间呈现出倒U字形的曲线关系。在学习与比赛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学生如果处于最佳动机水平,所取得的学习效果与比赛成绩最好,如果动机水平过高或过低,学习和比赛都不可能获得理想的结果。

动机和运动技能形成的关系图

(三)大脑皮质的机能状态与运动技能形成

大脑皮质机能状态在运动技能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脑皮质兴奋性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正常运动技能水平的发挥,应激水平与运动技能水平之间也呈倒U关系,类似于动机与运动技能的关系。适度的应激水平可使运动技能的发挥达到最高水平。
疲劳可以导致应激水平的降低,赛前紧张可以导致应激水平的升高。通过调整赛前状态和准备活动可以使应激水平达到最佳状态。

二、身体素质对运动技能发展的影响

体育运动的发展和提高,要求人们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水平。身体素质的发展,在于人体机能能力的不断扩大和增强,而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在于运动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创新,这就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身体素质与运动技能的是相辅相成的,身体素质是运动技能的基础,身体素质的提高为进一步改善运动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运动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身体素质也会得到发展。

三、感觉机能对运动技能发展的影响

(一)感觉机能在运动技能形成中的作用

(二)反馈的概念与分类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反馈是输出信息的一部分,又返回到输入信息中去,通过伺服机构调整,使再次输出的信息更为精确。通俗讲,反馈就是效应器在反应过程中产生信息又传回控制部分,并影响控制部位的功能。

运动技能形成的信息反馈通道

(三)反馈在运动技能发展中的作用

1.提供信息
2.强化学习
3.激发动机
4.过量使用会产生依赖

(四)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反馈方法

教师应根据不同情况,科学地运用反馈原理来提高教学训练水平。教师应教会学生在比赛前想象完成比赛动作的过程、注意事项及胜利后的喜悦,从而产生反馈信息,强化和激发成功完成比赛动作的动机。

在学习的分化阶段,由于神经过程处于泛化阶段,内抑制尚未完全建立,因而控制动作的能力差,动作不协调、不精确,有多余动作。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视觉的反馈作用,加强示范与模拟练习,不断强化视觉与本体感觉之间的沟通,但应注意不要过多地抓动作细节。

在学习动作的巩固阶段,肌肉运动的表象更清楚,动觉动作的控制及语言反馈信息作用加强,视觉和意识对动作的控制相对逐渐减弱。因此,在此阶段的教学训练中,应多运用语言反馈信息,以及非固有的、积累的反馈信息,强化动作与思维的沟通。

在纠正动作时,对初学者应当经常给予阳性的反馈信息(即肯定其对的或正确的一面)。这实际上是在扶持正确动作的同时,通过负诱导的机制来纠正错误动作。

对于高水平运动员,因为他们对动作理解深刻,原来的动作定型巩固,故可以直接指出其错误动作,特别是精细动作更是如此。反馈对初学者的作用是直接指导他们完成正确动作。反馈对优秀运动员的作用是直接帮助他们改进错误动作。

在每次教学训练课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去做回忆,写训练日记,通过反馈和强化,可以加深对教学训练主要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训练效果。利用录像反馈方法,让学生及时分析、对比自己的动作,效果更好。

四、运动技能的迁移

运动技能学习的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经验对于后来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前获得的经验,对以后的学习起促进作用的称为正迁移,也称为良性迁移。例如,有短跑动作学习经验的运动员所获得的速度能力,可以“正迁移”成为跳远助跑的加速能力。以前获得的经验起妨碍作用的称为负迁移,也称为劣性迁移。在学习过程中负迁移虽然出现较为短暂,但也时有发生。如篮球运动员在学习推铅球时,常难以适应身体大环节带动小环节发力的沿直线推出铅球的出手动作。而以前获得的经验对以后技能的学习没有任何影响的称为零迁移。如学习游泳对学习跳高不会发生迁移。


学习思考:

1. 运动技能形成有哪些过程?各有什么特点?教练员应该如何进行教学?
2. 哪些因素会影响运动技能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教材:

汪军.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

王瑞元,苏全生. 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王瑞元.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6.

王瑞元,汪军.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