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我不喜欢买基金 说到基金,很多人既爱又恨。牛市来的时候,让你疯狂到极致,熊市来的时候让你悲伤想...

 甜水罗卜 2020-02-24

说到基金,很多人既爱又恨。牛市来的时候,让你疯狂到极致,熊市来的时候让你悲伤想跳楼。说到基金,我曾经也是一个玩家,但是很多年前,就不再喜欢买基金了。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有几点。

第一,基金的投资理念与我不相符。国内基金玩的都是趋势投机和短线投机,所有打着价值投资的,都是幌子。基金换股速度,比皇帝换宫妾的速度还要频繁。追涨杀跌,自以为能找到超额收益,谁知道大家都在干着互相掏别人腰包的游戏。我作为一个长期持股的价值投资者,对于这些超短线高频操作,嗤之以鼻,所以,这是我不喜欢买基金的主要原因。

第二,大部分基金,长期以来不分红,甚至从来不分红。作为长期投资者,必须要有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收入,分红就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买入价值股长期持有,每年都会有丰厚的分红,股息率可以在3%以上,无论股票涨跌,这个3%以上的分红是铁板钉钉装袋子的。要是买了基金呢?牛市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分红,估计也不会多;熊市的时候更不用说了。有人说,需要钱可以赎回一些基金。但是,问题是,要是基金净值下跌了,怎么办?所以,大部分基金不分红,不愿意分红,熊市无能力分红,是基金持有者的最大的痛。很多基金不分红,都自诩自己是巴菲特,然并卵,他们毕竟没有巴菲特长期持股的耐力和选股的能力。

第三,基金公司是以基金公司利益最大化的,而不是以基金持有者利益最大化的。很多基金公司为了公司利益最大化,刻意打造一些名牌基金和基金经理,制造赚钱效应,让后续新发行的基金为这个名牌旗帜保驾护航,或者说买单。所以,一个基金公司,大部分基金产品都是绿叶,是为红花无私奉献的。所以,基金投资者大多数机会都只能买到绿叶。

第四,基金投资者的不成熟,导致了基金投资的不成熟。买入基金的投资者,大多数都是持短线的,如果能持有2年,都是非常罕见的。投资者在基金净值大涨的时候,赎回意愿很强烈,导致基金规模会迅速缩小,为了维持基金正常运作,基金公司通常会新发行类似的产品,让新基金为老基金接盘 。如此,基金经理很多都为了应对这些大的赎回频繁操作。

第五,基金经理业绩考核制度,导致很多基金经理只看重短期业绩。为了追求短期业绩,很多基金经理只有不断地频繁操作,跟热点,炒概念,导致高频交易。运气好的,能炒到一手好股,运气不好的,买到一堆烂股。

第六,老鼠仓屡禁不止。老鼠仓屡禁不止,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很多基金经理,追求的是个人利益,而不是持有人的利益。无论这些基金经理有没有老鼠仓,但是从老鼠仓事件可以看出,基金经理们追求的是自己的年终奖有多少,而不是持有人利益有多少。为了拼年终奖,很多基金经理不惜拿持有人的钱去砸对方基金的重仓股。净值损失的是基金持有人的,而年终排位的荣誉奖金则是基金经理的。

第七,基金经理更换频繁。很多基金的基金经理,换得很快,长则3-5年,短则一年半载。有时候好不容易买到一个好基金,过了一段时间,基金经理换人了,基金业绩也无法保证了。

第八,基金发行追热点,毫无前瞻性。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基金的发行都是追逐热点。例如,前两年价值股涨得好,拼命发行价值型基金;最近科技概念热炒,又拼命发行科技类基金。这些跟随热点发行的基金,如果早期发行,能在底部建仓;如果后续发行的化,极有可能成为高位接盘侠。

基于以上原因,我已经很多年不喜欢买基金了。现在基本除了招商银行托管且客户经理强力推荐的基金,会偶尔买一些外,其它基金我是不再碰的。即使如此,买入也是短期持有(2年内)。

所以,相比长期持有基金,我更愿意长期持有核心蓝筹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