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再思的元曲感情真挚,枕上十年羁旅愁,江南二老让人忧

 江山携手 2020-02-24

深秋季节,秋雨绵绵,秋风萧瑟,令人感到凄凉悲伤。古代诗人们大多数都饱经忧患,伤心人被贬伤心地,再遇糟糕的天气,一定倍感惆怅。温庭筠描写过闺怨:“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晏殊抒发过愁绪:“绮席凝尘,香闺掩雾,红笺小字凭谁付。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一位才子也同样地感怀暮秋肃杀,写下了一首著名的元曲。

水仙子·夜雨 元代: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徐再思曾做过嘉兴路吏,后来就旅居江湖,十年不归。由于郁郁不得志,华发新生,不得不感慨江南子弟他乡老的落魄和无奈。十年游宦归梦远,让他感到十分惆怅。徐再思北上无非为求仕而往,作为南宋遗民,亡国之恨、前途无门,颇有英雄失路的感慨。

此曲写旅人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言短意长。起三句妥帖自然,无一点做作的痕迹,中间段点出痛苦根源,由感而发,语淡味浓。曲的起首句以雨打梧桐破题,烘托出一叶落知秋的萧瑟落寞氛围。 “梧桐”、“芭蕉”、“夜雨”总是和离愁、客思、悲伤联系在一起,全曲描写在凄凉寂寞的旅店里,形孤影单、卧听夜雨的情景。

开头三句耐人寻味,连用几个数量词,错落和谐,表现忐忑难安的心情。秋雨绵绵,桐叶声声,雨打芭蕉,愁滴心头,羁旅路遥、思乡情长,无限感慨全都浸透在字里行间,细腻地道出了思乡断肠的情怀。

“三更归梦三更后”点明了诗人夜不能寐,愁肠百结的心情。三更即是午夜,午夜梦回,再难入眠。“落灯花棋未收”,夜阑静,灯花落尽,雨声未停,滴滴犹如敲棋一般,可见在三更之夜,天涯孤客,更添愁绪,“三更”和“梧桐”、“芭蕉”、“夜雨”一样是孤寂的象征。

不惜笔墨地描写了一个清冷孤苦的夜晚,都因为“叹新丰逆旅淹留。”新丰地属陕西临潼县,传说刘邦得天下后,将父亲接到京中,而刘父思乡之情很浓,于是将街道格局改成老家丰邑的样子,并另建村镇,并迁来丰邑的居民,所以叫新丰,后人多用旅居新丰表达羁旅客愁。

“枕上十年事, 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十年之间经历了多少事,而远在江南的双亲却总在为久客不归的游子担心。巧妙地侧面落笔,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和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烘托出更加浓烈的亲情。

末句“都在心头”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反而引人遐思。人总是在年华老去、潦倒他乡、沧桑落寞时,才会回首天涯。非常善于描写普通人的情感和落寞,将人生的失落与亲情相融,托物寓言,侧面落笔,浑朴自然、清新爽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