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方之冠——桂枝汤的成型历程探寻中医之路

 汝州中医王国营 2020-02-24

通过桂枝汤的形成过程,来了解中医的起源。

桂枝汤被被称为群方之冠。原因就是因为后人们觉得桂枝汤配伍非常严谨,所谓酸甘化阴,辛甘化阳。桂枝芍药一收一散,相辅相成。

群方之冠——桂枝汤的成型历程探寻中医之路

我们来合理推测一下桂枝汤的形成过程。

桂枝汤

桂枝 (去皮) 三两 芍药 三两 甘草 (炙) 二两 生姜 (切) 三两 大枣 (擘) 十二枚

群方之冠——桂枝汤的成型历程探寻中医之路

根据药物组成,我们把桂枝汤分解成桂枝甘草汤和芍药甘草汤,再加生姜大枣。

桂枝甘草汤: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治上冲急迫者。

桂枝 (去皮) 四两 甘草 (炙) 二两

芍药甘草汤:脚挛急。治拘挛急迫者。

芍药 四两 甘草 (炙) 四两

看一下每味药的药证

桂枝:主治冲逆也,旁治奔豚、头痛、发热、恶风、汗出、身痛。

芍药:主治结实而拘挛也,旁治腹痛、头痛、身体不仁,疼痛、腹满、咳逆、下利、脓肿。

甘草:主治急迫也,故治里急、急痛、挛急,而旁治厥冷、烦躁、冲逆等诸般迫急之毒。

生姜:主治呕,故兼治干呕、噫、哕逆。

大枣:主治挛引强急也,旁治咳嗽、奔豚、烦躁、身疼、胁痛、腹中痛。

群方之冠——桂枝汤的成型历程探寻中医之路

我们知道,一定是先有药后有方,先有单方再有复方,这是发展规律。

我们回到原始社会,没有文字,所有经验只能口口相传。

假设某一天,一个人偶然吃到了甘草,觉得很舒服,身上的疼痛减轻了。于是他把这个经验传给别人。

我们知道甘草是甜的,生长环境要求不高,哪里都能生长,容易获取,而且主治急迫,类似于轻度止疼药。那甘草是比较容易被大家接受并认知的,于是甘草作为药被口口相传。

多年后的又一天,又有一个人偶然吃到了桂枝,也很舒服。不再怕风吹了,出汗也少了。于是把桂枝也传播给其他人知道,久而久之,因为桂枝疗效可靠,桂枝也作为药物被传下来。

但是桂枝不是甜的,人们不爱吃,于是有人想到用另一个药物甘草来调和味道,于是有了桂枝甘草汤。在桂枝甘草汤不断的应用过程中,人们总结出了桂枝甘草汤的主治。

类似的,总有一天芍药也被当做药物传播开。芍药苦,用甘草调味很容易想到。于是有了芍药甘草汤。

群方之冠——桂枝汤的成型历程探寻中医之路

甘草因其独特的优势有可能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中药。并且在发现其它药物之后,用它和甘草配伍,几乎成为一个原则。

可以推测大概所有当时发现的药物几乎都和甘草配伍过,药效可靠的被保留下来,不可靠的被淘汰。

保留下来的有:

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甘草干姜汤、麻黄甘草汤、大黄甘草汤等。

群方之冠——桂枝汤的成型历程探寻中医之路

有了桂枝甘草汤和芍药甘草汤的经验,当有人同时具有桂枝甘草汤证的出汗恶风和芍药甘草汤证的挛急,把两个方组合到一起试图同时治好所有症状就顺理成章了。

于是有了

桂枝+甘草+芍药+甘草

甘草重复出现,桂枝芍药比较重要,写成

桂枝、芍药、甘草。

因为是两个方组合而成,于是用上生姜大枣作为粘合剂。

和药物都要配伍甘草一样,合方大概都要加上生姜大枣,最终疗效好的留下来,如桂枝汤。疗效不好的再去掉,如麻黄汤。生姜大枣的组合类似于粘合剂的作用。

这样就形成完整的桂枝汤,按顺序写成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群方之冠——桂枝汤的成型历程探寻中医之路

完整的桂枝汤成型以后,不再只是桂枝甘草汤和芍药甘草汤的合方,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总结出桂枝汤的主治,并不断完善下去。

中医学也就这样一点一点积累经验,成长起来。

所以胡希恕前辈才说,《伤寒论》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参考书目

《中医经方临床入门》费维光

《伤寒论再发掘》远田裕正

《类聚方》吉益东洞

《类聚方广义》尾台榕堂

《娄绍昆讲经方》娄莘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