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中医王国营 IP属地:河南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739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柴胡类方,此指以《伤寒论》小柴胡汤为代表的以柴胡、黄芩为主要药物组成的一类方剂。柴胡桂枝汤乃小柴胡汤和桂枝汤合方。(九)、柴朴汤:小柴胡汤和半夏厚朴汤:调畅气机、行气散结,降逆化痰。日本汉方派的经验,柴胡类方在气血水病证方面应用尤其突出,柴朴汤、解郁汤、柴苓汤、四逆散和当归芍药散、小(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柴归汤、...
本方柴胡加龙牡汤有别于《伤寒论》中的柴胡加龙牡汤,原方有桂枝、大黄、铅丹、茯苓,为治伤寒下后烦惊谵语的病症,是小柴胡汤的变法,主治功用各异。所以,用小柴胡汤透达外邪是其同,而因其动血则是殊异,故用四物汤合于小柴胡汤之中,内和气血,又切中其异,是治经期感冒的良策。总之,柴胡剂以小柴胡汤为中心,随证加减,因病择药,在临床...
小柴胡汤用于退热,方中的柴胡应重用。一些女性月经期的感冒发热,用抗生素效果不佳,而用小柴胡汤能很快退热,这与古人所谓的“热入血室”用小柴胡汤的经验是一致的。5:如果不是你说的大柴胡汤的主治疾病,但有大柴胡汤体质,可否使用大柴胡汤?典型大柴胡汤证,由于面部有冻疮,当时犹豫,后从体质症状分析,还是选用了大柴胡汤:柴胡10克,...
脾虚胃寒,症见食欲不振,四肢乏力,口吐涎沫,无疼痛感者,老朽承父亲经验,常投《伤寒论》桂枝人参汤,计桂枝15g、白术9g、干姜9g、人参9g、甘草9g,泛酸加吴茱萸6g,腹泻加猪苓9g,嗳气加代赭石20g,涎沫多加旋覆花9g、茯苓15g。小郎中按:桂枝人参汤在《伤寒论》中经典方证原文: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
芍药甘草附子汤适于胃寒腹痛。小郎中按:芍药甘草附子汤的经典方证原文:发汗,病不解,反恶寒者,虚故也,芍药甘草附子汤主之。本方可以看作是芍药甘草汤的变方,临床上多用于治疗阳虚外感汗多恶寒者,或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阳气虚之关节疼痛、周身恶寒汗出者,亦可用于汗后亡阳证、腰痛、肠痉挛、腓肠肌痉挛等而见本方证者。亦非太阳少阴两感证...
凡发汗或泻下后,患者心慌,感觉动悸不安,双手按压胸部则舒,乃心阳亏虚、中气不足,宜投《伤寒论》桂枝甘草汤,用桂枝25g、甘草15g,加人参10g,水煎分3次服,饮后症状不减加附子10g,便可解除。小郎中按:桂枝甘草汤在《伤寒论》中的经典方证原文是:“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伤寒论》:“发汗过...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观张老用此方,方中小麦和甘草用量要重,小麦100克,甘草30克,试分析之。后世医家多将甘麦大枣汤运用于临床,但对方中小麦这一味药却有不同选择:小麦亦或是浮小麦。甘麦大枣汤所治脏躁症的病机,主要为五脏久病亏虚,治法以缓补心脾为主,选择小麦更为符合方中主治证的病机。甘草,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中,用它配合其他...
《伤寒论》调胃承气汤,为四承气汤之一,治口渴、心烦、胃热、腹胀、便干,属缓下方。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当和胃气,与调胃承气汤。7.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调胃承气汤是兼具和法和下法的方,陈修园称本方为“法中之法,即“调胃’与''''''''承气’两...
除蛔虫开大量蜀椒,给与胃病则要减少,老朽的处方含量,计人参9g、干姜9g、蜀椒3g、胶饴60毫升,加砂仁9g、丁香6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收效颇佳,命名止痛益胃汤。以下收录陈伯坛先生和娄绍昆先生的一则医案供各位体会大建中汤的用法。陈伯坛先生大建中汤医案。娄绍昆先生大建中汤医案。考虑患者是太阴病,阴寒内盛,必须温中补虚,降逆止...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临证70年经验录—习方心悟(十二)遂开竹茹90g、石膏60g、桂枝6g、白薇6g、甘草3g,加人参6g、黄连15g、大黄6g,每日一贴,水煎分四次服。小郎中按:《金匮要略》中关于竹皮大丸的经典方证是: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竹皮大丸主之。竹皮大丸原方组成: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白薇10克...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