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冬天,很多人会发现之前液态的蜂蜜有部分甚至全部变固态了。总有一些消费者以为那是蜂蜜中掺了白糖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要一遍又一遍地跟他们科普,这种现象叫蜂蜜结晶,结晶有细腻有粗颗粒,有全结晶有部分结晶,是一种正常的物理现象。蜂蜜的结晶实际上是葡萄糖从蜂蜜中析出的物理现象。蜂蜜中的葡萄糖一般来说是无序的运动着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有部分葡萄糖开始有规则的运动,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个微小的结晶核,成为结晶的中心,这样更多的葡萄糖分子有规则的排列起来,逐渐形成较大的晶体,晶体从蜂蜜中分离出来,就形成了蜂蜜的结晶。蜂蜜中葡萄糖结晶核非常细小,还有存在于蜂蜜中过的花粉粒,在一定条件下,蜂蜜中的葡萄糖就围绕这些细小的晶核长大结晶。蜂蜜中含有的结晶核越多,结晶的速度就越快。蜂蜜结晶速度的快慢还受温度的影响,在13-14℃时最容易结晶。若低于此温度,由于蜂蜜的黏稠度提高,致使蜂蜜结晶迟缓;若高于此温度,由于提高了糖的溶解度,从而减少了溶液的过饱和程度,也使结晶变慢。此外,全部结晶的蜂蜜,一般含水量较低,含水量多的未成熟蜂蜜,由于溶液的过饱和程度降低,结晶速度也会变慢或不能全部结晶。蜂蜜的种类不同,结晶也不同,如洋槐蜜、枣花蜜等品种不易结晶;而油菜蜜、椴树蜜、野桂花蜜等就很容易结晶。现在有些人蜂蜜结晶与否与真假好坏联系起来。认为结晶的蜂蜜是真的、好的;反之就是假的、不好的。这种认识大错特错!首先,同一瓶有结晶和未结晶的两种状态,你说它结晶的时候就是真蜂蜜、好蜂蜜而未结晶的时候就是假蜂蜜、差蜂蜜。其次,不仅真蜂蜜有结晶,假蜂蜜也有可能。真假蜂蜜都结晶,安能辨我是雌雄?另外,结晶的状态也不能判断蜂蜜真假。比如有的说细腻的结晶是真,粗颗粒是假,这种认识也是错误。这种差异是由多种因素影响造成的,不是简单地就能辨别真假的。 文章看到这里,蜂蜜结晶你大概晓得是咋回事了吧!如果你吃了多年蜂蜜,连蜂蜜结晶都弄不明白,那还吃个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