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遗宝赤金箔,博物馆保存半年,重量反少了3斤,是监守自盗?

 品谋图书馆馆藏 2020-02-24

唐朝应该说是我们国家历史上面文化最为开放的朝代了,在那个年代,有不少的国外精美物品流入唐朝,而在这东西大多在安史之乱的战火中消失,而也正是在那个年代,我们多了一个神奇的传说,在西安,有一个何家村,在这里埋葬着一批价值连城的宝物,这些东西要是挖出来,钱财足够这整个村子用好几辈子。

大唐遗宝赤金箔,博物馆保存半年,重量反少了3斤,是监守自盗?

但是多少年来,很多人都来这里探秘,最后不是被村民打跑了,就是什么都没有挖到,所以多年来人们也就开始将这件事当做一个传说看待。然而在1970年,这里进行开发,一个建筑队却在这里挖到了两个大陶罐,在清理出来后,他们却发现这个陶罐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工头看到后想起了这里的传说,他知道其中的要害,立马上报当地的文物部门。

这里的传说吸引了大量的专家前来,想要看看这大唐遗宝到底有多么恐怖的分量,在经过专家们的分析和鉴定后,他们简直不敢想象,因为这看似不大的两个陶罐,里面却藏着一千多件文物,虽然大部分物品都不是很大,但是也不乏像是兽首玛瑙杯或是玉腰带这样的大家伙,而其中,兽首玛瑙杯是如今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使用一个完成的五彩玛瑙雕刻而来,十分精美,在在外面还镶有一层金,将大唐工匠的鬼斧神工完美展现出来,也因为他的珍贵成为了海内孤品。

大唐遗宝赤金箔,博物馆保存半年,重量反少了3斤,是监守自盗?

而另一个非常珍贵的文物则是一个赤金箔,所谓赤金箔就是金银的合金,这件金箔出土时测量是十一斤,含金量74%,这样重量的赤金箔在国内是首次出现,而且因为其珍贵性,专家们决定先严密保管起来,经过讨论再决定是否适合展览,于是这件赤金箔就被收藏进了地下仓库。

半年后,博物馆对文物进行“体检”,但是在检验赤金箔的时候,他们得到一个惊人数据,他瘦了3斤!这三斤虽然看着不多,但是对于专家们却犹如球形闪电打在面前,这个消息是毁灭性的,他们开始调查是否有人潜入这里,或者说又是谁监守自盗,不然这三斤不可能莫名其妙消失。

大唐遗宝赤金箔,博物馆保存半年,重量反少了3斤,是监守自盗?

这件事连当地的刑侦部门也介入其中,最后经过四个月的调查,他们结合多方的证据发现,这个文物并没有被盗的痕迹,而他重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在地下时候吸收了水分,于是在出土时候重量偏重,而在博物馆干燥的环境中水分蒸发,在半年中减重三斤。这件事情虽然是虚惊一场,但是这也让专家们在文物的测量和保存方面更加的小心,成为一个典型的案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