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名篇引发悬案:屹立在唐诗里的芙蓉山在咱们桂阳吗?

 明日夏明日 2020-02-24

再考证一下湖南三地芙蓉山

   现在就只剩下湖南的芙蓉山,可是湖南的芙蓉山也有三地,到底是何处呢?

(一)分析湖南三地芙蓉山的历史地理

安化安化芙蓉山位于安化县东部,旧曰梅山,山周围百多平方公里居民很少。
宁乡宁乡芙蓉山位于宁乡县西南边陲,接安化县界,旧曰青羊山。
桂阳桂阳芙蓉山位于桂阳县城西二里,紧靠盛产铜矿的大凑山,今名宝山。


从三地芙蓉山的历史地理情况可以发现几个疑问:首先安化和宁乡的芙蓉山唐朝时不知是否已称芙蓉山,此为疑问之一。其次安化和宁乡的芙蓉山远离城市,直至现在都还是居民很少,唐代更应该人迹罕至。诗人是否去荒山野岭,此为疑问之二。


延伸阅读
“石笋翠微,秀戴灵土。上峰丹青鲜润,卷烟欲吐,如菡萏之蕊,故曰芙蓉山。桂阳城别号‘蓉城’由此而来。”(《桂阳直隶州志》)

(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写作时的历史背景

《刘长卿湖湘诗重系年》作者肖献军先生考证:“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春至大历八年(公元773年)秋刘长卿任转运使判官,出使湖南。”(载于《中国文学研究》)。


转运使判官,古代官名,始置于唐,转运使主管运输事业。后来权力日益增大,掌控穀物财货的转输与出纳。判官乃转运使的副手,责任重大。


   桂阳自古为“三湘之屏藩,两粤之管钥”,乃中原与岭南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异常重要。刘长卿作为转运使判官,主管交通运输,对于湖南的南大门桂阳不可能不重视,必须要到桂阳。


何况桂阳作为大唐王朝的矿冶基地及铸钱监,生产出来的矿产及铜钱要运往京城更是重中之重。“郴州桂阳郡:上,贡赤钱、宁布、丝布。有桂阳监钱官”(《唐书·地理志》)。


刘长卿肯定要到矿冶银监视察。从桂阳监城到大凑山矿区,芙蓉山是必经之路。《刘长卿行年考述》作者杨世明先生甚至考证出大历六年冬天湖南下雪。


(三)分析诗人的诗词作品

《刘长卿诗词全集》共载五百零二首诗词,其中差不多有十分之一的诗词跟湖南有关,可见诗人与湖南的深厚感情。但是其中明确描写安化和宁乡的诗词却没有一篇,这是否足以证明诗人没有去过安化和宁乡呢?而诗人关于桂阳的诗词除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之外,至少还有两首。


《入桂渚次沙牛石穴》:扁舟傍归路,日暮潇湘深。湘水清见底,楚云淡无心。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桂渚,中国国史馆馆长王闿运先生考证即桂阳钟水,今舂陵江也。


  《桂阳西州晚泊古桥村主人》:洛阳别离久,江上心可得。惆怅增暮情,潇湘复秋色。故山隔何处,落日羡归翼。沧海空自流,白鸥不相识。悲惨满荆渚,辍棹徒沾臆。行客念寒衣,主人愁夜织。帝乡片云去,遥寄千里忆。南路随天长,征帆杳无极。 


  这几首诗在时间、地点上彼此联系。唐大历六年深秋,天高云淡,枫叶似火。 诗人沿湘江而上,进入桂阳舂陵江,途经牛石穴,作《入桂渚次沙牛石穴》。诗人继续行舟,晚泊古桥村,作《桂阳西洲晚泊古桥村主人》。诗人抵达桂阳,在桂阳工作或游玩,城西芙蓉山都是必去之地。时已寒冬,诗人视察大凑山矿区,不知不觉天色已晚。途经芙蓉山时,恰逢风雪,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诗人五百余首诗词中,只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和《桂阳西洲晚泊古桥村主人》两首诗词的题目使用了“主人”二字,这不可能是巧合。这几首诗词诗人都清清楚楚写明了写作地点是桂阳,都是诗人在桂阳旅途之中的所见所闻。不仅诗人的脚步行程诗诗相扣,而且诗人的心路历程也是一脉相承。诗人以诗寄情,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天涯羁旅,飘泊凄苦的惆怅情怀。

得出的结论:

综上所述,《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诗中的芙蓉山就是桂阳城西的芙蓉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