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契合城市特质的现代服务业,才能让青岛走得更远

 喝茶弹琴读书 2020-02-24



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为何出发。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享受高品质生活。

唯有现代服务业一步步往前走,才会有城市品质的一寸寸往上升。现代服务业需担负起“双重功效”,既跑出“加速度”支撑起经济总量,更要为市民创造方便、温馨的生活;既要给城市带来繁荣,更要为城市雕塑灵魂。

2019年,长期以来被视为城市发展短板、亟待提升能级的青岛现代服务业,迎来了一个关键“拐点”

服务业增加值首次突破“七千亿”,达到7148.57亿元,占GDP比重达60.9%,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服务业占GDP比重实现跨越发展“三级跳”——2011年超过二产、2013年超过50%、2019年首次超过60%;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高于第二产业25.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0.4%,牢牢占据着青岛经济高质量发展“C位”。

就像我们时常会在意个人的身材体型一样,经济也很讲究“身形”。“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特别是服务业占比超过“60%”,在国内被公认是一种理想的经济结构,只有发达地区和先进城市,才拥有这种令人羡慕的“身材”。

但平心而论,优化经济结构绝不是件轻而易举之事,对于制造业见长的青岛来说,尤其不易。因为这个“优”,绝不是“削峰填谷”,刻意弱化制造业,拔高服务业,而是建立在制造业自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高平台基础上。

以2019年青岛产生的日日顺物流、杰华生物、伟东云教育、聚好看、中加特、少海汇6家独角兽企业来看,其中4家诞生于现代服务业领域,但大多都有着青岛制造业转型的背景。不仅仅是独角兽,青岛很多企业都出现了类似的转型,从原本生产有形产品的制造商,摇身一变成为提供无形服务的服务商,在转型中提升竞争力、攀升价值链,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这是一个新起点。但同时,也得冷静看到,相比发达国家、国内先进城市,青岛现代服务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优化的空间还很大。

根据2019年最新发布的官方数据,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北京为83.5%,上海为72.7%,广州为71.6%,深圳为60.9%,南京为62.0%,成都为65.6%,杭州为66.2%,第三产业都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也是城市品质的竞争力所在。

细数世界知名城市,发达的现代服务业都是标配。像全球城市第一梯队中的伦敦纽约东京,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第三产业比重就已分别高达82.6%、81%和76%。而现代服务业也塑造了城市独特的气质,比如核心产业为金融的纽约,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拥有伦敦金融城的伦敦,是全球最大的保险业中心,也是欧洲对外经济活动的最大窗口;东京与纽约、伦敦气质不同,在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也是日本最发达的工业城市之一,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生产服务业集群是重要特色。

只有打造契合自己特质的现代服务业,才能让城市走得更远。然而,之所以现代服务业一直是青岛发展的短板之一,优势和特质没得以发挥、顽疾和堵点没得以解决是阻滞产业发展的根源所在。

青岛以港而立、因港而兴,以港口为核心来集聚发展现代服务业,剑指东北亚航运枢纽,既是青岛最大的优势,同时又能将金融、法律、保险、贸易、总部经济等现代服务业产业链条,依托航运壮大起来。

作为中国北方第一大贸易港,青岛港的航线数量达到了173条,全球前20大船公司均在青岛港开通了航线。然而,这一数据与釜山港相比,还是有所差距:

釜山港的国际航线达到300多条,这就导致包括青岛港在内,许多中国港口、日本港口的货物,都要去釜山港进行转运、拼箱,由此釜山港成为了当前东北亚的航运枢纽,30%的美国货物、20%日本、台湾、香港、欧盟货物、30%中国货物都会经过釜山港中转。中转集中在釜山,就导致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以及相关配套服务,不可避免地向釜山集中。

釜山港

因此,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就曾一针见血地指出:

“青岛港现在还只是一个运输港,很多货物的交易贸易都不在青岛,我们只能挣点车马费。青岛的现代航运服务业也还只是附加值较低的货运代理、船舶代理,像航运保险、航运金融这样的高端航运服务业,我们发展相对滞后,也缺少有较大影响力的全球、全国性贸易企业。”

出路在哪里?

只有从运输港成为贸易港,从目的地港到枢纽港,才能更大市场空间内配置资源,港口的效应、港口对青岛的价值,才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这也影响着青岛在全球空间结构中的定位,进而影响长江以北地区中国的开放格局。

 同时,脱胎于青岛港老港区的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对于发展城市现代服务业也有着“天然”优势,素有“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黄金产业”之称的邮轮产业,能以1:10的比例带动商贸、文旅、演艺等周边行业的发展,要想让青岛港口的产业功能配得上青岛的城市定位,就要考虑如何将邮轮旅游、金融贸易、智慧创新、商务文化四大产业统筹发展为一体的产业链条。

青岛国际邮轮母港

因此,2019年,青岛发起“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建设攻势”,围绕航运做贸易,围绕贸易繁荣金融,全面提升青岛在航运、贸易、金融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

在攻势的推动下,青岛成功获批国家首批物流枢纽和国家首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在航运贸易全面发力的同时,港口金融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484.3亿元,同比增长41.4%。交通银行青岛分行航运金融中心揭牌运营,青岛港融资担保公司注册成立,山东港口集团陆海联动基金设立。

青岛国际邮轮母港的建设工作也提上日程,反复开会、深入研究、顶格协调。遵循“母港 休闲旅游配套”的思路,未来将建设成为青岛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的承载区、国际资源对接的思想策源地、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的核心区,让邮轮产业成为青岛新的“发动机”。

而港口综合能力的提升,也得益于青岛金融业“活”了起来:成功举办全球(青岛)创投风投大会,吸引350多家创投风投机构集聚。2019年青岛市共在中基协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271家、备案产品553只、管理规模821亿元,分别增长15.8%、36.2%、28.9%。新引进金融机构13家,光大理财公司、意大利意才基金成功落户,财富管理金融入选全省首批“雁阵形”产业集群。

此外,工业基因一直是青岛的城市特色,随着青岛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布局,软件产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并为青岛从制造之城迈向现代之城提供转型动力。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33.2亿元,同比增长28.8%,成功获批全国第五个中国软件特色名城。

尽管2019年的青岛,在现代服务业上交上了不错的成绩单,但这个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产业,仍然存在着不少短板:生活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消费环境有待改善,会计、法律、咨询等专业服务机构的发展仍有很大空间……这都是青岛城市更新升级过程中需要攻克的一个又一个难题。

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城市的转型升级伴随着一路探索、一路艰辛,时有喜悦、时有阵痛,皆是成长。毫无疑问,当下青岛踏上的,正是最艰苦的一段路程。越是在关键时候,越能够见精神、见风骨,青岛从来都是能抗能打、有韧劲的城市,跨过障碍、越过山丘,梦想终会照进现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