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博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系列之二:周倜分享

 睫毛上的风尘 2020-02-24


周倜,男,汉族,网名细雨江湖,山东济南人,中共党员,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现为中国文物学会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卫视华豫之门青铜器鉴定专家,山东省古玩商会副会长、铜器组负责人,齐鲁古玩商会常务理事、青铜部主任。周倜是一位实力派青铜器鉴宝专家,在青铜器收藏界摸爬滚打多年,有着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周倜多年游艺学习于各大博物馆,积累了不少博物馆藏品资料,乐艺会特设专刊系列发布,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一个多方位学习的机会。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六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为释迦牟尼佛,后被尊为释祖或佛祖。“佛”为古印度梵语音译“佛陀”的简称,意为智者或觉者。

佛教在中国有二千余年的悠久历史,最早经西域传入,后逐渐发展与兴盛。佛像在佛教信徒传经弘法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义上的佛像包括佛、菩萨、罗汉、明王、诸天等一切佛教造像。早期佛教艺术品仅以宝塔、莲花、菩提树、法轮、足迹等表示佛陀的存在和活动。公元一世纪,佛像艺术产生于古印度,十六国时期,中国内陆出现了真正具有礼佛目的、独立供养的佛像。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佛像主要是石刻造像和鎏金铜像,石造像以北朝和隋唐为主,金铜造像从十六国直至清朝。这些造像总体上可分为汉、藏两种风格,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伟大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传佛教造像艺术

汉传佛教指流行于中国内陆,以汉语为传播载体的佛教流派。在两千余年的发展中,佛像艺术在中国汉文化影响下不断发生变化,南北朝清秀飘逸、隋唐典雅端庄、宋代写实自然、明清浅显世俗,形成了具有我国汉文化特色的新的艺术形式。汉传佛像艺术是中国佛教汉化的最生动体现,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璀璨夺目的明珠。

铜鎏金释迦牟尼坐像

十六国(公元318—420年)中间

高7.8厘米  宽3.8厘米

面型长圆,鼻骨高度适中,鼻翼较宽,表情沉静内省。磨光肉髻高大。佛作禅定印,着通肩式大衣,衣纹以身体胸部为中心,向左右以阴线对称雕出,作平行下垂状,衣皱较呆板,有非常浓重的模仿痕迹。台座两侧的双狮依然是立体的,但下垂的衣襟和座前的博山炉只用阴刻线表示,已简化处理,图案的装饰味道浓重。


后  唐铜镏金释迦牟尼立像

左 东魏/北齐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

右 唐 铜镏金  释迦穆尼坐像


左 唐 铜镏金文殊菩萨像

中 唐 铜镏金观音菩萨立项

右 唐 铜镏金观音菩萨坐像


鎏金释迦牟尼坐像

晚唐五代(公元907—960年)

高13.5厘米 宽9.7厘米


发髻为磨光肉髻,着通肩式大衣,内着僧祗支,衣纹流畅写实,由数条平行线组成,是此时造像的突出特点。头部和身躯比例合理,体态丰腴适度。面相方圆柔和,有清秀感,欠饱满,神态宛若生人,这种世俗化写实性的造像手法,使作品更富有生活气息。


左 辽  青铜观音菩萨立像

中 辽  青铜观音菩萨坐像

右 辽  青铜观音菩萨坐像


左 辽 青铜观音菩萨坐像

中 辽 青铜释迦三尊像

右 辽 铜镏金观音菩萨坐像


铜鎏金阿嵯耶观音

高46厘米 大理(公元937—1253年)

佛教传入洱海地区后,与当地原始宗教相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滇密”阿吒力佛教。大理国建立后,阿吒力佛教的主神阿嵯耶观音仍然是王室崇敬信仰的主要神祗。此观音体态纤细修长,上身裸露,赤脚,头戴莲花宝冠,冠正中还嵌有一尊结跏趺坐的阿弥陀佛像,没有明确的性别特征,俗称为“细腰观音”。是南诏大理国佛教造像的典型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是云南古代佛教艺术的象征物。



释迦牟尼坐像 

明(1368~1644) 铜鎏金



菩萨坐像 元(1271~1368) 合金铜(中)

明 铜镏金 文殊菩萨像  (左)

明 铜镏金观音坐像(右)


悉达多太子苦行像

铜鎏金 高33厘米

据佛经记载,悉达多太子出家后,其父净饭王派五人伴随他。悉达多带领五个随从来到尼连禅河边的苦行林中,为寻求真正的人生解脱之道,进行极端刻苦的修行,坚持不懈达六年之久,身体极度消瘦,但仍没有找到真正解脱的方法。此像表现的就是释加牟尼成佛前六年苦行,在雪山修行时骨瘦如柴的形貌。这是佛教造像艺术的重要表现题材之一。


观音坐像 明

铜鎏金


明  铜镏金释迦牟尼坐像


明 青铜 毗卢遮那佛


元 铜鎏金阿閦佛

尼泊尔 高58厘米 宽50厘米

头戴五叶冠,上嵌宝石,做工精细,这是尼泊尔式造像的突出特点。螺发,肉髻高耸。面部方圆,宽额丰颐,眉如弯弓,双目细长,神情沉静内省。钩鼻小口,面部五官较为集中。大耳垂肩,束冠缯带在耳畔打成团花结,并作束状自然下垂。躯体浑厚,肩宽胸挺,四肢粗壮结实,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衣纹简洁,完全采用萨尔那特式的表现手法,只在衣服边缘等处饰以绳状突起表示衣纹之存在。双腿间和左肩上均有一呈放射状的扇形衣褶,极富装饰性。手脚的刻划细腻,柔软而富有弹性。右手触地印,左手禅定印,全跏趺坐姿。



明代 铜摩利支天  青铜

高68厘米 宽31厘米


明  观音菩萨坐像 

铜鎏金


明  狮吼观音像


元 木雕观音坐像


明 木雕罗汉像

明代 罗汉木雕

高139厘米

此尊呈比丘相,圆睁双目,面相威严,棱角分明。内穿交领僧衣,外穿通肩式袈裟,以丝带束于腰间。衣纹厚重流畅,裙下摆自然搭于台座上。左手结法印,右手置腿上抓大衣一角,极其出色地突出了布料的质感。结跏趺坐姿。台座为岩石状高台座。罗汉是佛教造像的主要题材之一,形象仿照现实生活中的僧人特点,以印度僧人形象为多。光头,无肉髻,身披袈裟或大领僧衣。相貌不一,手法或夸张或写实,神韵生动。


明万历7年观音菩萨尊像 

铜鎏金



明代 菩萨坐像

合金铜


明 阿氏多尊者铜像


左 明  铜镏金迦叶像

右 明  铜镏金阿难像


明  铜迦叶像


广目天王像 明

铜漆金



明  铜漆金韦驮天


明铜镏金文殊菩萨坐像


左  明 铜漆金狮吼观音像

右 明 铜日光菩萨像


左 元 铜漆金释迦牟尼诞生像

中 明 铜释迦牟尼诞生像

右 明 铜漆金释迦牟尼诞生像


明 铜镏金释迦牟尼诞生像


右 明 铜镏金 释迦牟尼坐像

左  释迦牟尼坐像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发布,图片由作者提供

欢迎转发

谢绝未经同意直接拷贝到自己公微号发布


乐艺会主题延伸阅读


辽博中国古代佛教造像展石雕篇:周倜分享

从阙特勤碑到毗伽可汗金冠:周倜分享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玉器 玛瑙 虎魄:周倜分享海昏侯墓葬出土文物之五

陪伴大汉废帝的青铜器们2:周倜分享海昏侯墓葬出土文物之四

金饼金板马蹄金麟趾金:周倜分享海昏侯墓葬出土文物之二

钟磬显世  簪缨贵胄:周倜分享《南昌汉代海昏侯国出土成果展》

环肥燕瘦——汉唐长安她生活:周倜分享武汉博物馆展览

大辽契丹:周倜分享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中国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品展》

周倜分享: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印章符牌

舆服首饰器具陈列中的彩色嘎拉哈:周倜分享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

武备、民俗与信仰:周倜分享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下篇

《诸侯的礼乐  来自周王朝的青铜瑰宝展上篇》周倜分享

《诸侯的礼乐 来自周王朝的青铜瑰宝展下篇》周倜分享

周倜分享《妙手呈金:武汉博物馆青铜器保护修复成果展》

大辽契丹:周倜分享蒙古国国家历史博物馆《中国内蒙古辽代文物精品展》

周倜分享:沐英后人家族墓的辣眼首饰们

周倜分享:临朐博物馆造像石刻选赏

青铜时代的云南:周倜分享云博青铜之一

青铜时代的云南:周倜分享云博青铜之二

青铜时代的云南:周倜分享云博青铜之三

青铜时代的云南:周倜分享云博青铜之五

青铜时代的云南:周倜分享云博青铜之六

上博青铜器巡礼之二:周倜分享

上博青铜器巡礼之三:周倜分享

上博青铜器巡礼之四:周倜分享

上博青铜器巡礼之一:周倜分享

北朝最初名胜,东土第一道场:周倜分享济宁宝相寺塔地宫文物

周倜分享:黑龙江省博物馆藏品巡礼

旅顺博物馆青铜器巡礼:周倜分享

凝固的历史,飞舞的精灵——周倜分享灵岩寺塔几石刻艺术

不枉海内第一名塑:周倜分享济南长清灵岩寺彩塑罗汉

从莫卧儿到奥斯曼土耳其的域外神工玉器:周倜分享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之四

近代俄国日本与西方的异域情调:周倜分享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之三

枪炮与玫瑰《周倜分享: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1)》

周倜分享:《18-20世纪西洋到东洋——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之二》

周倜08年文章:首次提出铜镜题材中的“蚩尤镜“

细雨江湖《菩提不是无情物:由一件锁子甲的鉴定说起》

周倜博物馆分享系列:《河北省博之不朽的古中山国篇》

周倜博物馆分享系列:《河北省博之不朽的满城汉墓篇》

周倜博物馆分享系列:《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选粹

朝发轫于天津兮——天津博物馆藏铜器随赏(上)

彭城嘉玉—徐州博物馆赏玉系列:周倜分享篇

周倜分享:沧桑雄风沧州铁狮子

金源文物专赏:周倜分享金上京博物馆

周倜分享:上博北方草原青铜牌饰兵器

画像古朴,八分精妙——周倜分享汉代武氏祠艺术

金源文物专赏:周倜分享金上京博物馆

周倜分享:天津博物馆藏青铜器及佛像印章(下)

神秘滇文化系列专赏:周倜分享上博滇文化等青铜器

国之大事,惟祀与戎:周倜分享上博青铜兵器

鼓声遗韵聆楚风—周倜分享寿县古城与寿县博物馆青铜器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