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类剑齿虎 (Machaeroides)

 百科小全藏书阁 2020-02-25

类剑齿虎 (学名 Machaeroides)

生存年代】:  距今5600-3400万年前的始新世;分布于北美地区。

【演化谱系】:哺乳纲-兽亚纲-真兽下纲-牛鬣兽目(从原肉齿目拆分)-类剑齿虎科-类剑齿虎属(Machaeroides)。

 其下包括2个种。

类剑齿虎头骨复原。它们的颌部无法扩张出太大角度杀伤力有限,整个构造更适合小型猎物

在以狼蜥兽为代表的二叠纪丽齿兽亚目率先演化出了合弓纲中首批剑齿形态的猎手之后,历经整个中生代蜥形盛世亿万年光阴的强势挤压直到百废待兴的新生代,重生的哺乳纲才再次开启了剑齿王朝的“复兴之路”。

类剑齿虎,就是整个新生代哺乳纲种群中最早出现的剑齿猎手,具有里程碑一样的意义。

类剑齿虎生活在始新世早中期。它的体型比以后任何剑齿动物都要小,只有10-14公斤,也就一只狗大小。和剑齿猫科动物相比,它们的头骨狭长不少。是典型的跖行性动物。作为较早期的始新世牛鬣兽科动物,类剑齿虎是陆地行走的猎手,但它的进化程度和头骨,体型都显然和后来始新世末的裂肉兽不同。                        

发现于美国怀俄明州的类剑齿虎化石标本显示出这是一种体型只有现代家犬大小、外观与很多犬科动物较为相似的小型肉食性动物。

                         与很多早期的“肉齿目”相似,类剑齿虎也具有明显裂齿

与大部分猫型亚目的剑齿动物相比,它们的颅骨显得更加狭长而平滑;上下颌的力量也较弱;足部的骨骼结构呈现出典型的跖行步态;前肢较为粗壮可附着发达的肌肉使得它们具备能够扑倒比自己体型更大的猎物的能力;两颗突出的上犬齿形成明显的獠牙并暴露在口外,不过下颚并未出现特化的骨质突出结构。

         类剑齿虎整体与后来的一系列剑齿形态动物差异较大反而更像犬科动物

与后来出的一系列大型剑齿类杀手相比,类剑齿虎的体型可谓十分的“袖珍”。其中最小的一个种(M.eothen)体重仅有10-14kg,大小仅有一只斗牛梗犬大小,但即便如此凭借着发达的前肢肌肉和爆发力,它们依旧能够制服许多比自己大几倍的猎物(如早期的原始马)。总的来说,类剑齿虎占据的是接近现代大部分犬科动物或是灵猫这样的中小型肉食性动物的生态位。



在早期的分类中袋剑齿虎曾一度归属于“肉齿目”中的牛鬣兽科-类剑齿虎亚科,不过伴随着肉齿目被一分为二拆分为牛鬣兽目与鬣齿兽目而成为无效单元作废后,它们的演化位置便长期在牛鬣兽与鬣齿兽之间摇摆不定。

关于类剑齿虎的具体归属在古生物学家中也出现不少分歧和争议,不过近几年来根据最新的研究分类还是更倾向于将类剑齿虎作为一个科列为牛鬣兽目之下的一个演化支。

【补充一下】现今的绝大部分肉食性动物都属于真兽亚纲下的食肉目,而肉齿目(Creodonta),又名古食肉目,是真兽亚纲下一目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生存于古新世至中新世。它们与食肉目有一个共同祖先。与真正的食肉类相比,这类动物的脑颅小,没有骨化的听泡;牙齿中裂齿和其他颊齿的分化不十分显著,或裂齿由上第一或第二臼齿和下第二或第三臼齿组成(在食肉目中皆由上第四前臼齿和下第一臼齿组成)。仅发现于白垩纪至中新世,没有现生代表。化石广泛分布于整个北半球各大陆和非洲。早期身材很小,只有兔子那样大小;后期可达巨型,其头骨长可超过60厘米,体重估计在750千克上下,与最重的北极熊差不多。

肉齿目是5500-3500万年前非洲、欧亚大陆及北美洲生态中重要的肉食性哺乳动物。在渐新世的非洲,它们是主要的掠食者。在渐新世初及中新世中期,它们分别与中兽目以及偶蹄目猪形亚目的巨猪科等肉食动物竞争并胜出,但最终败给了食肉目。最后的一属肉齿目于800万年前灭绝,由食肉目取代其生态位。

                                  大鬣兽(伟鬣兽)体型示意图


一张咬力对比表,红色为最大咬力,自上而下分别是大鬣兽,安氏中兽,裂肉兽,湾鳄,孟加拉虎,南非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