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石窟(七)敦煌石窟——石窟起源、窟形简述

 坐看云起7512 2020-02-25

       石窟原本是印度的一种佛教建筑形式。佛教提倡遁世隐修,而由于印度所处的南亚次大陆气候湿热,雨季漫长,因此在很早的时候,印度修行者就选择了在冬暖夏凉的天然岩洞中起居打坐,后来僧侣们又选择在崇山峻岭中的幽僻之地开凿石窟,用以修行。

  但是一开始的石窟是没有佛像雕塑的,仅是一个修行场所。因为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生前既反对祭祀,也反对偶像崇拜,在涅槃前,他安慰大家说:“佛是永存的,法是无边的,我灭度之后,你们以法为师,精进修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他所创立的佛教是一种“自己救自己”的哲学思想,也就是通过自身对社会和人生苦难的认识和思考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通过提高自身修养来自己拯救自己,提倡和重视自我完善,不需要偶像和神来帮助自己获得幸福。

因此最初释迦牟尼涅槃后,佛弟子是通过礼拜他生前用过的衣物、佛舍利、佛塔、菩提树、法轮、佛足印来纪念他。但是后来的佛弟子不断将释迦牟尼佛偶像化、神化,这样就逐渐出现了偶像崇拜。当希腊造像艺术东传到印度后,再加上佛经中增加了“礼拜佛像可得到福报”等内容,佛教的造像活动才开始大规模发展起来。

另外,礼拜佛塔是佛教徒早期的宗教纪念活动,其仪式流传下来后,加上佛经中又增加了“礼拜佛塔可得无上福报功德”,信徒便把绕塔礼拜作为一种仪式固定了下来。之后又把塔应用到石窟构造建筑中,也就出现了支提窟,支提就是塔的意思。支提窟随着佛教传到中国后,圆形塔柱受中国楼阁建筑的影响,演变为方形,但功能都是一样的,都是“右旋礼拜,入塔观像”,也就是礼拜、纪念佛祖释迦牟尼。

以上属个人认同的观点,佛教徒若有异议,请寻求你自己的认同。

接着要说的是敦煌石窟的六种主要形制:禅窟、中心塔柱窟、殿堂窟、佛坛窟、大像窟和涅槃窟

1、禅窟:禅窟是受印度毗诃罗窟的影响,毗诃罗指僧院、僧房,也称精舍,它既是僧侣起居生活之处,也是其修行之所。

印度阿旃陀石窟毗诃罗窟:

敦煌石窟中的禅窟是在其正壁开龛塑像,左右两侧则各开两个或者四个仅能容身的斗室,供修行者在内坐禅修行。比如莫高窟的北凉268窟、西魏285窟。

莫高窟北凉268窟:

     莫高窟西魏285窟:

2、中心塔柱窟:中心塔柱窟源自印度支提窟。支提窟在洞窟的中央设有塔,规模一般都较大,因为它是供信徒回旋巡礼和观像之用。

印度支提窟:

印度阿旃陀石窟支提窟:

为了使建筑结构更牢固,敦煌石窟里的这种窟形通常会在洞窟中间凿出上连天下接地的方柱,它像柱子一样起到支撑的作用,因此印度的支提窟到中国后,被演变为了中心柱窟。同时又在柱的四面开龛塑像,象征佛塔,供修行者入窟观像与礼佛。

比如莫高窟北周428窟:

3、殿堂窟:殿堂窟则是受中国传统殿堂建筑的影响,平面呈方形,在正面开龛塑像,其余壁面和窟顶绘壁画,是修行者礼佛的场所。

比如莫高窟西魏249窟:(上为覆斗顶)

4、佛坛窟:敦煌石窟的佛坛窟与中原寺庙里的佛殿类似,在主室中央凿出一个方形佛坛,彩塑高踞其上,信徒可围绕佛坛礼佛观像,也有的把这种窟形归到殿堂窟里,因为皇家宫殿建筑的殿堂也是和这种佛坛有些类似的。

莫高窟晚唐196窟,就是一个典型的佛坛窟:

5、大像窟:敦煌石窟的大像窟是因为窟中塑有巨大的弥勒佛坐像而得名。窟的前壁开有几个大型明窗以供采光,窟外则建有多层的木构窟檐,如莫高窟盛唐130窟,即南大像窟,初唐的96窟,即北大像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九层楼所在。

莫高窟130窟:

     6、涅槃窟:涅槃窟是以涅槃像为主体的洞窟,佛像侧卧,因此平面为横长方形。莫高窟盛唐148窟和吐蕃时期158窟都是涅槃窟。

158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