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里那些关于植物的隐喻

 强哥的书屋 2020-02-25

“柳”的隐喻意义出自《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用杨柳的依依之态喻人们的依依惜别之情。“柳”又谐音“留”,折柳送别,暗中寄寓殷勤挽留的意愿,而柳丝垂垂,纤纤拂动,正如送行人与行人之间的依依不舍之情。在送别诗中,“柳”及其同源意象“柳絮”“杨花”“飞絮”等意象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如陈与义《古别离》:

东门柳,年年岁岁征人手。

千人万人于此别,柳亦能堪几人折?

愿君遄归与君期,要及此柳未衰时。

诗中“柳”一意象反复出现,不仅抒发了惜别时的依依之情,而且期望友人早日归来,表达了友朋之间的深情厚意。又如隋代无名氏的《送别诗》:

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四句诗有三句紧扣柳,以婀娜的柳条示依依惜别之情,以杨花搅天飞比离愁别绪,触景生情,含蓄生动。

飞蓬

送别诗常用“飞蓬”的飘忽不定形容远行的友人或是漂泊异乡的游子。如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意味分别后彼此都将像飞蓬一样漂泊不定,愈离愈远,还是趁着有限时间,尽量多喝几杯吧。皇甫冉《鲁门送别》:“凄凄游子苦飘蓬,明月清樽只暂同。”暗喻游子如飘蓬一样,随风飘荡,路途的艰辛可想而知。

蒹葭

“蒹”,芦荻;“葭”,芦苇,“蒹葭”即未长穗的芦苇。其语出《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游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以蒹葭隐喻对“伊人”的相思,故而常被后人借指思念之情。如薛涛《送友人》:“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以此表达对友人远去的怀念之情。严羽《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洞庭波浪帆开晚,云梦蒹葭鸟去迟。”以“蒹葭”暗喻与友人的可望不可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