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生华发?一夜白头?古人是怎样染发的

 喜桂图旗阿凡提 2020-02-25

染发(还包括染胡须)这么潮的事,古人其实早就干过了...



首先,咱们来处理一下“华发早生”(也包括到了年纪正常出现白发)的问题。

古妆剧

作者 无翼

  • 穿越汉必看!黑长直养成大法(乌发篇)

任凭,时光尘沙磨砺我青涩脸颊,

只为,用温厚手掌徘徊于你长发。

穿越,万缕青丝似水惜取流年,

依稀,兰膏指间温存,余香眷美如花……

穿越时空的郎君少年呵,此时此刻,你终将如玉美人揽入怀中,眼中看到的,是她长发委地的飘逸,手指轻抚的,是她丝瀑檀云的顺滑,鼻中还隐隐嗅出,依稀兰泽木樨馨香……当一个男人对于黑长直的全部欲望统统得偿时,郎君少年,你自己的发型却又是怎样?比如,你这乱蓬蓬的披肩发是个什么鬼?

——呃,“尘镜愁多掩,蓬头懒更梳”;

四处丛生的白头发呢?

——呃,“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还有肩头的头皮屑呢?

——那什么,“北风卷地白草折,少年十八即飞雪”;

那额头处M型发际线和头顶隐约可见“地中海”要怎地解释?

——哎呀呀,“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嘛……

还有……

——……(拂袖暴走)

郎君息怒,大概是一心惦记着黑长直的古代美人吧,你可能全然忘记,从上古先秦到民国之前,汉子们也个个都是标准的黑长直咧(即使清朝男子剃了半个秃瓢,散开了勉强也可以算作黑长直)。当然了,中原华夏的“黑长直”汉子们绝非整天披头散发,在清廷建立之前,15岁以上的成年男子都是要束发的——把头发梳到头顶盘成一个发髻(未必在正中,有时候会偏于一侧),用簪子、头巾等固定,再戴上冠、冕、弁之类的帽子或装饰物,“头等大事”就算搞定。

比起美人们“灵蛇”、“堕马”、“飞天”、“惊鹄”之类的各种花式发髻,汉子们的发型实在没太多好说的。虽没有现代人板寸中分大光头的方便,也不及厚刘海纹理烫杀马特的繁琐,但让一个短发直男一下子学会打理自己的一头及腰长发,恐怕也是相当艰巨的功课……得了,为了配得上身边妹子的云鬟蝉鬓,请各位穿越汉速速学习以下黑长直护理技能,避免“蓬头懒更梳”、“白头搔更短”之类的悲剧!

当然,各位穿越女看到此处也不要忙着翻篇,虽说养护秀发男女多少有些差别,但基本上还是大差不差。如果穿越之后秀发状况不尽如人意,有以下知识储备在肚子里,想必三千烦恼也会减少大半。

首先,咱们来处理一下“华发早生”(也包括到了年纪正常出现白发)的问题。

别管是假多情还是真花心,年纪轻轻就白发丛生,往往会影响个人形象、事业发展及感情归宿。西晋知名“丑男作家”左思就在《白发赋》中感慨:

星星白发,生于鬓垂。虽非青蝇,秽我光仪。

发丝由黑变白,通常是毛发的色素细胞功能衰退的表现,而这个衰退的临界点一般在35岁左右。如果二十郎当岁的小鲜肉就有拔不完的白头发,除了遗传方面的原因,还有就可能是营养不良或是疾病所致。当然,因为操心军国大事阴谋阳谋用脑过度,或是与美人相思煎熬甚至生离死别以致精神受创,也都有可能导致“一夜白头”的悲剧。

若是已然“白了少年头”可怎么办?莫等闲,赶紧地拔了再说。《白发赋》中,左思接下来继续写道,“策名观国,以此见疵”——出仕为官,鬓边这点白发成了个人瑕疵,“将拔将镊,好爵是縻”——赶紧用镊子拔除,只为富贵俸禄。

白头发拔掉了就会自然长出黑发吗?那可不一定。所以,赶紧来上一剂“深师疗生发黑不白,泽兰膏”吧。此方中包含乌头、莽草、蜀椒、泽兰等十一味药料,经酒渍一宿后用猪油煎成。使用时先拔掉原有的白头发,然后选择“辰日”这天涂药,不出十天就能长出黑发来。

白发尚少还可以靠拔的,若是到了“红樱满眼日,白发半头时”,用拔的可能就不合适了。何况上个药还要选日子(而且两个月中只有12天能用药),这折腾劲儿想想也是够了。得,还是来看看这款传说中魏文帝所用过的养发秘方,十三味药料配合芝麻油、马鬐膏(马颈部的脂肪)煎熬成膏,使用时不用拔白发,也无需挑日子,只要洗过头之后涂抹药膏就好。

中医理论认为,头发的荣枯与人体血气相关,补血即能生发。在魏文帝曹丕“亲测有效”的这个方子中,当归、黄芪、生地、川芎、芍药都是补血养血的良药,配合有生发乌发作用的芝麻油、马鬐膏,再加上能够促进头皮毛细血管循环、增加发丝营养的防风、独活、藁本等,不仅补血生发,还能令发黄、发白的发丝重现乌黑。

以上两个乌发生发的方子,药料实在、效果明显,也不见添加什么香精香料,估计目标消费群是以汉子们为主。若是姑娘们也有发丝晦暗枯黄,甚至华发早生之类的困扰,可以试试《香奁润色》中的一款“黑发麝香油”:

用香油熬煮诃子皮、没食子、五倍子、旱莲台等药料,待“药油”微温时,先后添加柏油、猪胆搅拌令其冷却,等药油的温度完全降下来,再加入零陵香、麝香、甘松等香料若干,搅匀后封入罐中。之后连续十天,每天早午晚定时开盖搅动一次。十天之后,将制成的“香油”搽在前一晚洗净的干发上,不出几天,头发就能变得香滑黑亮,还不容易沾染尘垢。

中医最讲究“内调外养”,外用的乌发膏有了,内服的方剂也得跟上才好。历代医书药典中,各种主打乌发乌须的丹、丸配方一抓一把,什么乌须大补丹啦、神仙六子丸啦、七宝美髯丹啦,巨胜七子丸啦……乌须发之外,这些丹丸大多还能补肾壮阳、强筋健骨、延年益寿,功效堪比某仁肾宝,真是“他好我也好”。(所以貌似只限男人嗑药?)

比如《御药院方》中这款“乌银丸”,用熟地黄、牛膝、巨胜子、旱莲草等十二味药料,研末后用酒调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吞个50-60丸,可滋阴养血,乌髭养发,强身壮阳,服用七天就可见效。

不过,就如肌肤美白淡斑需要一定的周期,头发的生长也不是加个特效Duang一下就能出来的。假如各位穿越汉正面临升学求职、相亲娶妻等人生重要关口,分分钟就需要从皤然老翁化身鬒发少年以通过提升颜值增加自身价码,那就别整什么乌发膏生发油之类了,请直接染发!

染发?

没错,染发(还包括染胡须)这么潮的事,古人其实早就干过了。男人哦,嘴上说着要成熟要沧桑,面子上却总希望自己永葆小鲜肉状态,没有肉毒杆菌玻尿酸,脸上的褶子是抹不平了,于是乎,历朝历代的美男子们便将“回春”焦点聚集在须发之上,想尽各种内调外养、内服外用的法子将逐渐斑白的头发、胡须重新染黑。

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染发记录的时尚先生,是篡夺了西汉王朝政权、建立新朝的王莽。王莽这个人呢说起来怪怪的,一上台就拿着一本《周礼》开始搞各种“复古”改革,弄得整个社会一股迂腐之气,结果当然是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不仅劳动人民不堪重负,利益阶层也满肚子怨气,于是,各地爆发出连绵不断的农民起义也就不足为奇了。

新朝地皇四年(公元23年),在位15年有余的王莽已近古稀之年。三月,起义军拥立淮阳王刘玄为帝,改换年号,拜置百官,正儿八经组建起新的行政机构。王莽是什么反应呢,首先是害怕——“莽闻之欲恐”,这很正常;而接下来,他没有选择“集结兵力以做垂死挣扎”这种常规方案,而是认真严肃地把胡须头发都染黑,并从天下征选出来的N多淑女中,选了杜陵一个姓史的姑娘,用三万斤黄金、数以万计的车马、奴婢、珍宝把她聘为皇后。王莽所做的这一切只有一个目的——“欲外视自安”:你们清楚了,老子就是一个大写的“年轻”,娶个妙龄媳妇都不在话下,自然有的是精力对付你们这些毛贼。

当然,王莽这种“染须发充年轻”的政治化妆术丝毫没有发挥作用,半年之后,起义军攻入长安,王莽“高寿”的人生也就此下线。

不过,两汉之后,保持须发乌黑靓丽的风气却一直延续,特别是官场政坛。因“二王八司马”事件而遭贬黜的刘禹锡,曾经颇有深意地替某位中老年歌唱艺术家鸣不平:“如今时世轻先辈,好染髭须事后生”——现在人们都瞧不起老前辈了,您老还是把胡须染黑了来上赶着小鲜肉们吧!“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轼,也曾替朋友发感慨“对花把酒未甘老,膏面染须聊自欺”。可见,染发这件事在中老年男性、特别是“老干部”群体中是多么流行了。

回过头来,给各位穿越汉们提供几个古方染发的实际操作方案。古人常用的染发成分(上色成分)包括黑豆、乌梅、桑葚、婆罗勒、针砂、胆矾、旱莲台、百药煎,惊悚点的还有蝌蚪……比如《外台秘要》中的“必效染白发方”:用黑豆和醋浆水同煮,以灰汁洗发待干后,用滤去豆渣的浓缩“黑豆汁儿”趁热涂在头发上,用涂过油的绢帛包裹。一宿之后打开,等头发干燥后再涂一层熊脂——也就是黑熊或棕熊的脂肪熬出来的油膏,再次用绢帛包裹。这么做就能够让白发立马乌黑如漆,而且折腾一回能管上三年,比现代的染发膏还好使!

虽说黑豆的确是染发乌发的良药,而且熊脂也有治疗白发、脱发的功效,不过,这个方子究竟能不能“染一次管三年”,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比较而言,还是《御药院方》中的这款“乌髭借春散”听起来靠谱些:

针砂(先炒令赤,投醋中浸一宿,再炒令干)、大麦面、荞面(三味,各炒半匙头),上先以浆水洗髭发令极净,用醋调上件三味,煮糊热涂在髭发上,用荷叶封裹上,更以帛裹,须临卧时用。次日除去,以温浆水洗净。再晚用次下药涂。

没食子、百药煎、五倍子、诃子、何首乌、当归(以上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用半匙头,入大麦面、荞面各半匙头,醋调煮成糊,临卧涂髭发上,依前用荷叶封裹,次日早晨用温浆水洗净,可黑两个月。

方子不算特别复杂,但一次操作需要两个昼夜,有够繁琐。知道各位穿越而来的郎君少年也没耐心这么折腾,没关系,尽管让丫鬟仆婢帮您捯饬就好(前提是穿越质量够高,身边有人伺候),您只需关注“可黑两个月”这一结果就成了。

当然,比起现代那些化学染发剂,上述这些古方染膏的效果恐怕并不算理想,但看在无毒无害的份儿上,万一诸位穿越汉因为种种原因消减了沈腰,斑驳了潘鬓,这些染发染须的方子还是值得一试。

不过友情提醒,古人染发仅限染黑一种(偶有染白发的需求,另当别论),各位穿越汉们千万别自作聪明彰显个性时尚,比如像某些古装剧中人物那样挑染两条白发,旁人还以为您得了什么不治之症呢。更别搞啥黄髭绿鬓、赤发蓝髯什么的,在古人眼里这种“生物”不是神仙道士就是妖怪魔鬼,您就别给古代那些志怪小说增添素材了!




本文节选自豆瓣阅读专栏作品《古妆剧


古妆剧

无翼


美容皂、爽肤水、美白面霜、淡彩润唇膏、定妆散粉……今天我们梳妆台上的瓶瓶罐罐,在古人的妆奁中其实一样都没落下,可能,古人们还曾玩出了比我们更潮更骚更大胆的花样——比如纹身贴纸和眼泪妆。别管工艺技术还是业界良心,通通一点儿也不比今天这个时代差。

这个专栏主要是用来讨论“古人是如何捯饬自己的脸、头发和身体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