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环境下的湖南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ruopan2017 2020-02-26

“互联网+”环境下的湖南智慧校园解决方案

“互联网+”最早是于 2012 年由于杨提出,他认为互联网+即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渗透和改变。在大数据、中南云终端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再加上“免费使用”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犹如一场海啸,席卷了各个传统领域,掀起一场改革的浪潮,“互联网+”计划应用到教育领域,即为“互联网+教育”。

自 2012 年起中国互联网+教育开始进入人们视野,逐渐风靡整个教育领域,并且在持续发酵中,互联网+教育区别于早期的教育信息化。早期教育信息化是典型“教育+互联网”模式,是立足教育内部去审视教育信息化,是在传统教育基础上嫁接互联网渠道,是一种平移化的知识传播,传统思维占据主导位置,无论从技术、人才,还是运营管理来看,都与互联网免费共享的特点相去甚远,因此,教育+互联网并未促使教育形态发生实质性改变,教学质量并未明显提升,反而给师生增添了一定的负担,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数字化校园,这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所必经的一个初期阶段。

5

而“互联网+教育”不再是单纯的技术 +教育,也不再是对信息技术发展不断追逐,而是让教育去不断地适应互联网,用互联网思维来看待教育,更重要的是它让师生共同参与使用互联网资源,从而让整个学校课程,从教学组织结构到课程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互联网+教育”不仅仅指互联网+学习,互联网+教学,而是指互联网+教育领域,生成的是智慧教育(Smart education),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是师生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持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智慧教学模式,其本质是为了全面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通过互联网传递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每一个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从而培养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较高的思维品质和较强创新能力的智慧型人才。“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来临,为教学模式的改变提供了新的契机,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云课堂等这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发展,极大地拓展了优质教育资源使用价值,加速了教育的自我变革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和提高了教育质量。

7

“互联网+”给教育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科技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让教育更加体现出人文性,真正能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真正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及需求,真正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主要表现为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空间泛在化和学习内容丰富化。随着互联网和各种学习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书包等)的迅速普及,学生已经由“数字移民”转变为“数字原住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地探索知识;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模式,而是依托互联网开展的各种多元优质的在线教学课程;而且学生的学习地点也不只是发生在教室,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泛在学习。具体而言,泛在学习是指学习者在多元技术支持下,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知识学习的场域,是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融合的、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互化的学习活动环境。这种学习方式体现了 “随时性学习、螺旋式发展”的学习理念,也活化了学习者的学习体验和智慧化学习者的活动过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