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慷他人之慨,就是公开耍流氓

 笑看风云V 2020-02-26

慷他人之慨,就是公开耍流氓

有读者问:什么叫慷他人之慨?

打个比方,朋友聚会,吃酒谈天,酒足饭饱,准备结账,一个哥们突然站出来说:男生把饭钱A了吧,这顿饭别让女生掏钱了。

这种就是慷他人之慨!

这不是钱的问题,是替别人做决定,绑架别人,是当众耍流氓。

《论语》中有一则故事,说孔子批判一个叫微生高的人,当时鲁国不少人夸这个人直率,是好人。

但孔子问:“孰谓微生高直?”

就是觉得这个人不配称之为直,因为别人找他要点醋,他没有就去找邻居要一杯来,然后再给这个人。

这就像甲拜托乙帮忙,但是乙没有能力,但想起丙有能力,于是乎找丙说你来帮忙吧!

这就是慷他人之慨。

孔子一直推崇直道,既强调人要以直报怨,不能说别人锤你,你还给人笑脸。而是如果你没能力锤回去,起码要不给人好脸色看!

你看,孔子就算不豪横,最起码也是个耿直的boy。

也是说如果你想帮人,对不起,请你自己帮,而不是鼓动别人去帮,这种则不是直道。这是公开耍流氓。

慷他人之慨,就是公开耍流氓

在宋明两代,理学盛行时,理学家们鼓吹女性“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被陌生男子碰了下手,就要把手给砍掉。为了保住所谓烈女的名节,还闹出许多荒唐的事情。

比如,古代的包办婚姻中,如果男方死了,女方不得改嫁,要守活寡。甚至,如果妻子还没过门,没见过未来的丈夫。丈夫就死了,也要守寡。

成为所谓的节妇。为了一块贞节牌坊牺牲自己后半生的幸福。

这种畸形的价值观,就是一种虚伪的崇高。鼓吹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理学家,一般都是男性,反正牺牲的又不是他们。

这也是一种慷他人之慨。

慷他人之慨,就是公开耍流氓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一种集体利益至高无上的畸形价值观。

比如农场着火了,或者发大水了,知青应该拼命去抢救国家财产,成为烈士。就算一根电线杆被冲走了,也应该跳下水去救。

这种价值观放在今天看是很可笑的。电线杆和农场怎么可能比人的生命更宝贵呢?电线杆倒了可以再立,草没了可以再种,人死了就不能复活了。

但在当时,不但一根电线杆值得冒着生命危险去救。领袖像章也值得冒着生命危险去保卫。

这就是虚假的崇高,往往主张被统治者向统治者奉献一切。但等他们真正奉献了一切,又还有什么剩下给自己呢?

不信你搜一下,当年抗击非典的普通英雄们现在的境遇,就会明白一切。

当然,如果你反对这种价值观的话,就会被批判,扣帽子。所以说,中国人在某一段时期,价值观是扭曲的,不健康的。

再比如,战争年代,口号喊得最响,上战场又不敢冲锋的人,是被鄙视的。

喊,兄弟们,给我上。就是鼓励他人去牺牲,自己坐享其成。

喊,兄弟们,跟我上。才是与战友们同甘共苦,身先士卒。

这样的指挥官才会被尊重,被人拥戴。大家为什么喜欢李云龙?因为他冲锋在前,干实事,不唱高调。

这世间,虚假的崇高,往往是慨他人之慷。自己不出力,不冒险,也不牺牲,却鼓动他人冒险牺牲。

如果唱高调,鼓励他人去牺牲或升官发财的话。这种高调就会层出不穷。

慷他人之慨,就是公开耍流氓

最后再讲一个故事:

有两位僧人深夜在林间苦苦修行。突然,草地里冒出一只蝎子,蛰了僧人甲。僧人甲疼痛难忍,并且极其愤怒,想要抓住蝎子杀死泄愤。

僧人乙苦劝不止。

正在这时,蝎子又蛰到僧人乙,僧人乙伸手捉过蝎子捏死。

僧人甲问:你既苦劝于我悯惜众生,你又为何杀生?

乙怒道:此蝎蛰得我好疼。

你看,总有一些人喜欢劝别人大度,当他们真的遇到类似的困境时,说不定翻脸比翻书还快。僧人乙或许是真心劝阻僧人甲要慈悲为怀,可当蝎子蛰到他时,也是发自内心的愤怒,要立刻捏死蝎子泄愤。

可见,慷他人之慨的人,不是真善良,就是耍流氓。

现在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来源于有那么一拨人,惯于用圣人的标准衡量别人,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整天喊着口号,不干实事是容易的。但要做好小事,帮助具体的人却是困难的。

慷慨是自己发自内心的给与,而不是要求别人付出。

无论是谁遇到困难,要么侠义相助,要么闭嘴不言,但千万别选择慷他人之慨。

洗洗睡吧,晚安。

慷他人之慨,就是公开耍流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