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涉密印制资质现场审查引发的几点思考

 攀登者anly 2020-02-26

摘要

2014年6月, 国家秘密载体印制甲级资质审查工作重新启动, 各单位对新形势下申请涉密资质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历, 对涉密资质申请单位如何进一步做好审查准备工作进行了思考, 以期切实提高资质申请单位的保密管理水平。

依法制定涉密资质标准, 对申请单位进行书面和现场审查, 是科学管理涉密资质的重要举措和关键环节。

从2014年6月开始, 国家秘密载体印制甲级资质审查工作重新启动。这期间, 笔者受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委派, 参与了此项工作。总的来看, 随着党的保密事业不断发展和依法治密工作深入推进, 各单位对新形势下申请涉密资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获取涉密资质的内在要求越来越强, 在提交书面申请和迎接现场审查的过程中, 能够按照《国家秘密印制资质单位保密标准》 (以下称《印制标准》) 和相关要求, 统筹组织, 积极准备, 做了大量工作。其中, 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和生动感人的事例。然而, 也应清醒地看到, 这一轮审查通过的单位得分并不高, 半数的单位刚过及格线;审查未通过的单位中, 分数最低的距及格线差23.5分;个别曾取得资质的单位在申请延续审查时却未能达标。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涉密资质申请单位而言, 解决好统一思想、科学实施、抓细抓严抓实的问题至关重要。下一步, 大规模的涉密集成资质审查工作将陆续展开, 各类涉密资质审批工作要走向新常态, 为此, 笔者围绕涉密资质申请单位如何进一步做好审查准备工作谈几点思考。

对涉密资质特殊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需要再提高

认识是前提, 是基础;认识决定态度, 主导行为。事实证明, 申请准备工作做得好与不好, 都能从思想认识到位与否找到根源。在与申请单位的法人代表、保密总监、涉密业务生产负责人及涉密人员谈话时, 感到认识不到位是必须重视和认真解决的首要问题。有的领导仅仅从企业的效益去认识问题, 认为涉密资质好似“敲门砖”“入场券”, 有了很实用, 没有入不了围, 揽不到业务;有的则认为, 涉密资质是“金字招牌”, 得到它面子好看、名声好听;也有的认为, 申请涉密资质是领导的事, 保密办的事, 与基层和个人关系不大;还有的存在敷衍心态, 认为单位涉密不多, 申请资质尽忙活, 很麻烦, 是“额外负担”, 一旦获得资质, 便“金盘洗手”, 不再顾及。认识上的偏差和错误自然降低了申请准备的标准, 妨碍工作的推进, 影响迎接现场审查的水平。那么, 如何认识涉密资质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可重点着眼三个层次。

一是从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政治高度去认识。涉密资质是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国家秘密业务的资格, 无论是涉密印制资质、涉密集成资质、军工认证资质, 还是产品生产资质等, 都是保障某一领域、某一事项国家秘密安全的从业资格和标志。正因为涉密资质的专业属性和特殊要求与保护国家秘密安全的要求紧密相连, 所以, 在我国各类资质管理中具有独特地位, 发挥着其他资质不可取代的作用。涉密资质申请单位应转变单纯的实用主义观点, 从“敲门砖”“入场券”的背后去认识维护国家秘密安全的政治意义, 进而增强光荣感和使命感, 决不可把涉密资质的重要意义和特殊作用看低了、看小了。

二是从关系单位长远发展的战略层面去认识。允许涉密资质单位从事涉密业务是涉密资质的本质特征所决定。在实际操作中, 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从保护国家秘密安全的需要出发, 首先考虑并坚持使用获得涉密资质的单位参与。否则, 必然排除在甲方预设的门槛之外。这一做法既带来了国家秘密安全的政治效益, 也给从业单位带来了经济效益, 又完全符合《保密法》和《招标法》等法律条款规定。但应看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依法治密工作的深入, 从事国家秘密业务的资格标准和条件将越来越严格, 资质审查审批工作将越来越规范, 涉密资质申请会在更激烈的竞争中进行, 获取“金字招牌”的路程将越走越艰难。为此, 申请单位应持有发展眼光、战略思维, 把涉密资质申请工作与本单位未来的生存和长远发展联系起来去思考和把握, 切实提高标准, 打牢基础, 高质量、高水平地做好申请准备工作。切不可只顾眼前, 当着一时一事的权宜之策, 马马虎虎, 应付了事。

三是从打造队伍能力素质的客观要求去认识。涉密业务靠人做, 涉密资质是从事国家秘密业务能力的体现。这种能力既体现为涉密资质单位的整体能力, 也体现为单位班子成员、保密机构成员、涉密人员, 乃至每个员工的个体素质。它需要一般涉密人员具有与资质单位相适应的保密意识、保密常识和保密技能, 重要岗位的涉密人员应具有胜任本职的保密管理能力、是否违规的正确判断能力、泄密隐患的发现排查能力等。因此, 涉密资质申请单位应把增强队伍的保密能力看成是涉密资质的应有之义, 看成资质申请的必要条件和单位发展的坚实基础, 不可当成多此一举的“额外负担”, 进而从客观需要出发, 在培养造就一支保密能力强的过硬队伍上下功夫。反之, 保密队伍素质低、能力弱, 申请准备工作水平就会大打折扣, 即便是获得资质也可能失去。

对涉密资质特殊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需要再提高

涉密资质申请单位申请准备工作的第一步, 就是学习理解相关涉密资质的标准和条件。做些什么准备?准备到什么程度?完全取决于对标准和条件的理解把握程度。理解不深不透, 就很难把准备工作做到位。况且, 目前, 使用的各类涉密资质标准和相关文件, 是国家主管部门经过多次试点、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改锤炼而成, 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既然上升为国家标准, 其准确性、可行性、权威性不言而喻。要想真正理解把握其要领, 不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行, 学习方法简单粗放也不行。在接受现场审查时, 不少单位因对《印制标准》学习理解重视不够、用心不够, 准备工作走偏出错, 扣分不少。深入理解涉密资质标准, 除了保证学习时间外, 需从改进学习方法入手, 提高效果。以学习理解《印制标准》为例, 有三点需要注意。

一是对原则性标准要延伸理解。如, 《印制标准》的实施原则中有“保密责任落实到人”的规定, 虽然是一条原则性要求, 但蕴含着丰富的内容, 学习理解不能简单化、浅表化。延伸理解就要搞清保密责任落实到哪些人?有哪些责任需要落实?怎么落实?其实, 单位中的法人和主要负责人、保密总监或分管保密工作负责人、涉密印制业务负责人、保密办人员和从事涉密业务的保密管理人员都是保密责任人, 只不过岗位不同、责任范围不同。这些人员的责任主要通过职责分工来明确, 落实的措施主要靠建立健全制度、实施奖惩激励来实现。对“保密责任落实到人”这一原则性内容的扩展, 《印制标准》的诸多条款中都有体现, 学习理解时需要逻辑思维, 向深处挖掘, 把原则具体化。只有这样, 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操作性、实效性才会明显增强。

二是对关联性标准要多元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 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有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 内部联系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在涉密资质标准中有许多要求相互关联, 如, 《印制标准》中“保密管理与生产、经营等相关管理相融合”的要求, 就体现了保密管理内部本质的联系, 是一种关联性标准。理解保密管理与相关管理的融合, 不能孤立的把保密管理看成仅仅对涉密人员的管理, 还要看到对涉密载体、涉密信息系统和设备、涉密场所、涉密生产经营业务各环节、与单位建设各方面相融合的综合性管理。只有运用联系的观点, 从多措并举、多元融合的角度去理解, 才能真正认识保密管理要求的严谨缜密、内容宽泛, 进而自觉把各项工作做具体、做扎实。

三是对创新性标准要研究理解。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 涉密资质标准也一样。为适应形势发展, 《印制标准》增加了“风险管理”“制度融合”“持续改进”等新的规定和要求。新增点都是《印制标准》的新亮点, 理解其内涵外延、理论基础、实践意义、具体要求等, 应反复推敲, 深入研究。如, 对持续改进的理解和把握, 一要理解改进, 二要理解持续。持续改进工作必然与定期评估风险、预测预警相结合, 与不断发现问题、研究对策相结合, 与不断完善制度、改进措施相结合, 与不断优化流程、监督检查相结合, 与不断探索积累、总结规律相结合, 等等。现场审查发现, 一些单位由于对持续改进理解不够, 同一问题重复发生, 整改措施却毫无变化, 完全与持续改进的要求相背离。某涉密人员第一次违反保密制度时被罚款一百元, 到第二次、第三次违反时, 竟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人们不禁要问:这个单位的改进在哪里?持续又在哪?审查中遇到这样的事情, 理所当然要扣分。所以, 深入理解涉密资质标准和要求, 应做到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多想几个“怎么办”?

对申请涉密资质现场审查的准备需要再细致

现场审查是国家主管部门派出的专家组依照统一的评分标准, 到申请单位现场进行逐项逐条比对、询问、检查、测试、取证、考核、计分、确认的复杂过程。项目多、标准高、要求严, 对申请单位而言, 现场审查是确定能否通过的关键。迎接现场审查的准备必须腾出充足的时间, 科学组织, 周密计划, 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一一抓好落实。但不少单位存在着准备工作不全面、不具体、不细致、不严谨的现象, 准备不充分必然得分低, 不能通过或整改后才能通过。总结申请单位现场工作, 一些经验教训值得汲取。

一是把需要准备的事项想全面, 防止缺失。俗话说:不怕做不到, 就怕想不到。只有想得周全, 才能抓得周到。涉密资质评分标准分基本项、检查评估项 (即具体项) 两类。一方面, 应确保基本项不缺失。基本项是资质申请的骨干项目, 数量不多份量很重。《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审查工作规程》规定:现场审查过程中发现基本项不合格的, 经取证核实后, 应当终止现场审查。一旦出现终止, 就说明准备工作失败, 再提交审查只能轮到下一批次。因此, 审查准备万万不可因粗心大意丢了基本项。另一方面, 应尽量使评估项不缺失。检查评估项一般有百余条, 且很具体、很明确。需要计划详细, 安排周密。想到哪抓到哪, 抓到哪算到哪, 东一榔头西一棒, 必然导致准备工作遗漏和缺失。这里要特别提醒, 力戒满不在乎的心理, 觉得条目多、分值低, 漏掉一点无碍大局。有的单位恰恰就是这儿一点那儿一点、丢了分, 累积起来不达标。

二是把需要落实的工作抓到位, 防止虚空。落实到位的工作才得分, 反之不能得分。要把工作抓到位, 必须用心、用力、用功。如, 北方有个老企业, 员工年龄普遍偏大, 为参加保密知识测试, 大家每天拿出1小时业余时间强化记忆, 足足准备了两个月。上考场的平均年龄为54岁, 半数人员戴着老花镜答题, 最终综合得分优秀。成绩一经公布, 感动得现场的领导和评审人员流泪。相反, 同类试题在另一单位测试时, 尽管参加人员都很年轻, 学历也高, 却综合得分不及格。考场上还出现了交头接耳、带小抄的作弊现象。在现场审查中, 重计划轻落实、重布置轻检查的问题在一些单位不同程度存在, 还有的报警不响, 监控失灵, 制度形同虚设, 申请书中写的齐全完好, 就是经不起现场深究细查。实践证明:现场准备工作是来虚的还是动实的, 是纸上谈兵、一般应付, 还是扑下身子、真抓真干, 效果大不一样。

三是把需要解决的难题解决好, 防止反弹。涉密资质申请准备中要解决的难题, 往往是现场审查工作的重点。由于各单位历史传统不同、人员素质不同、业务范围不同、综合实力不同, 需要解决的难题也不尽相同。如, 怎样解决好涉密资质单位保密工作责任制落实;怎样解决在利益驱动面前确保涉密人员可靠可信可控;如何增强保密管理制度的针对性、可行性、实效性;如何有效防止和杜绝涉密信息系统和设备违规使用等, 这些难题有的辐射广、症结深, 有的技术高、防范难, 很可能是从事涉密业务的致命隐患, 必须痛下决心, 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 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是认识问题应加强教育, 是技能问题应加强培训, 是装备问题应按标装配, 是经费问题应加强投入。同时, 应灵活运用制度融合和持续改进机制, 专人负责, 分兵把口, 加强管控, 防止问题反弹, 切实把申请准备工作做扎实、做充分。需要注意的是, 那些低分通过的单位, 思想稍一松懈, 工作又可能不达标。因此, 同样也有持续改进、巩固成果的任务。

对申请涉密资质工作的组织领导需要再加强

衡量一个单位涉密资质申请准备工作水平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有个企业的老总今年5 8岁, 虽从外单位交流到任不久, 但对自己的保密职责记得很牢固, 对领导保密工作的思路也理得很清晰, 为了争取申请工作主动, 经常加班加点准备。在他的带领下, 这个单位以高分通过了现场审查。但也有的单位领导抱着试试看的侥幸心理, 导致准备工作低标准, 得过且过而未能通过。现场审查的无数事实证明:单位负责人特别是法人代表思想是否重视, 方法是否科学, 工作是否到位, 保障是否得力, 是决定申请工作成败得失的决定性因素。针对涉密资质申请准备工作特点, 加强组织领导应重点在四个方面得以体现。

首先, 进一步抓好思想发动、统一意志。审查中发现, 一些单位对申请工作有上下不一致、不协调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领导决心大、部属热情低, 上面很着急、下面行动慢, 明显影响了资质申请工作的推进和效果。分析这一现象, 可以说问题出在下面, 根子通向领导。单位领导决不能把资质申请当成一般工作布置, 说说完事;也不能把事情推给部门撒手不管。应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围绕宣传发动工作, 专题研究, 做出方案, 运用多种方式手段, 统一全员思想。主要负责人应亲自动员, 说事明理, 引导大家把申请涉密资质的重要意义弄明白, 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理清楚, 把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基本道理把握好。通过广泛深入的思想发动, 真正把领导的决心变成全体员工的意志和行动, 拧成一股绳, 形成一股劲, 人人自觉尽职责。

其次, 进一步重视选人用人、培养明白人。出主意、用干部是领导工作的基本方法。选好用好保密干部和骨干是资质申请单位提升保密工作水平的又一关键。以选配保密总监为例, 保密总监肩负着单位保密工作组织计划、指导监督、审查把关、推动落实的职能, 其地位作用举足轻重。对保密总监的选拔任用必须认真慎重。目前, 绝大多数单位对这一职位的人选把得准、用得好, 许多保密总监很明白、很得力, 发挥了为单位保密工作撑起一片天的作用。但也有单位把保密总监当待遇, 任用了即将退休或资历较长的人员;有的则是身兼数职或临时借调刚上任。这些人员由于不知不会或不够熟悉, 势必影响工作开展。所以, 涉密资质申请单位必须十分重视选好用好保密总监, 同时, 抓好专兼职保密干部和重要岗位的保密管理人员选用, 打造一支爱保密、懂保密、明明白白做保密的队伍。

再次, 进一步加大力量投入、对标达标。涉密资质标准和条件是涉密资质单位必须达到的硬杠杠, 其中, 对人、财、物的保障要求很具体。从审查现场看, 确有一些印制单位存在追求标准不高、力量投入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 主客观因素都有。但主要是思想误区, 认为抽调人员影响生产、学习培训耽误时间、硬件设备有点就行等;更有甚者误认为, 自家单位从没有发生过泄密问题, 多少年就是这样, 不需要那么严格。这种算小账不算大帐、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心态, 根本没有虑及到不达标准条件可能留下泄密隐患, 发生泄密案件会带来严重损害。因此, 涉密资质单位应从维护国家秘密安全、单位生存发展和广大员工利益的需要出发, 端正态度, 勇于担当, 舍得投入, 并根据形势变化、资质升级、新技术进步的需要, 随时加大投入。

最后, 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落实责任制。人们常说, 抓工作重在落实、成在落实、难在落实。审查过程中, 发现许多不落实都归结于责任制不落实, 落实责任制最难。应该说, 绝大多数资质申请单位的保密组织健全, 职责也很明确。但为什么一些工作做不到位?原因常常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 能力水平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责任制流于形式。推动责任制落实, 应围绕事先确定的时间表、路线图, 对照工作分工和岗位职责, 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 定期梳理分析, 实施严格的奖罚。可采用“倒查机制”, 用问题说事, 按职责查人, 倒逼追究当事人和相关负责人的责任。单位保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对准备工作中责任制不落实的突出问题, 应拉下面子亲自调查, 严肃处理, 努力营造自觉履行职责积极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 进而把涉密资质申请单位的保密工作扎扎实实抓到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