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的耕藉礼

 七老爷施政 2020-02-26

“二月二(夏历)龙抬头”,又称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这里的“龙”不是指图腾世界里想象中的动物,而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岁仲春卯月(夏历二月)之初,“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故称“龙抬头”。

中国自古是个农业大国,农桑之事不仅关乎国事,更关乎民生。在传统的农耕文化中,“龙抬头”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春耕要不误农时”古今一理,清代皇帝自然也非常重视,我们从耕藉礼就可见一斑。

先农是我国古代传说中最早教民耕种的农神。从周朝开始,王(秦后称皇帝)带头“祭祀农神”、“躬耕藉田”。这种既能体现自己虔诚于农神,又能表率于下民,富寓象征意义的活动,显示了帝王“重农务耕”、“心怀稼穑”、“爱民如子”的情怀。在祭祀完农神后,君王还要亲自扶犁耕田,行耕藉礼。

清代在每年仲春吉亥日皇帝祭先农。从档案来看,清朝初入关时并没有关于“飨先农”的记载,直到顺治十年(1653年)三月,顺治帝颁诏举行祭先农祀典,并从此成为定例。顺治十一年(1654年)二月,入关后的清代皇帝第一次祭祀先农,第一次扶犁亲耕行耕礼。

礼在祭祀农神后进行。导引官将皇帝引导至具服殿,皇帝更换龙袍,从耕官员全部更换蟒服、补服。更衣完毕后引导官将皇帝引导至耕藉所,再引导皇帝登耕藉位面南站立,从耕的王工大臣们站在自己的耕位前,不从耕的官员在一旁站立敬视。

❖ 先农坛观耕台

站毕,举行进犁进鞭仪式,鸿胪寺官赞:“进耒耜(耕犁)”,户部官进耒耜。再赞:“进鞭(牛鞭)”,顺天府尹进鞭,皇上右手受犁,左手取鞭,耆老二人牵牛,上农夫二人扶犁。鸿胪寺官赞:“亲耕”,皇上右手扶犁,左手执鞭,在礼部、太常寺、銮仪卫的堂官恭引下开始亲耕。这时彩旗招展、鼓乐齐鸣,和声署歌着“三十六禾词”唱和随行,顺天府尹执青箱(盛种子用)跟在皇上耕犁之后,户部堂官随其播种。

皇帝亲耕行“三推三返”礼,所谓“三推三返”就是三个来回。“亲耕”完以后,耕犁放在犁亭,牛鞭放于鞭亭。之后从耕的三王行“五推五返”礼,九卿行“九推九返”礼,一直等到顺天府官播种完,耆老覆土完,礼部官才奏耕毕。

礼毕后,藉田里的庄稼由专人管理、精心务作直至收获,然后遴选出优穗、优粒作为种子,其余贮藏于神仓之内。

❖ 先农坛神仓

清代各朝皇帝对行耕藉礼都非常重视,在《康熙起居注》里,关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康熙皇帝行耕礼是这样记述的:“二月二十日,上躬耕藉田。辰时,出正阳门,至先农坛。巳时,祭先农之神。未时,上亲行耕藉礼。三推毕,登观耕台,观和硕康亲王杰舒、裕亲王福全、简亲王喇步五推。及吏部左侍郎王清、户部尚书米斯翰、礼部尚书哈尔哈齐、兵部尚书明珠、邢部尚书莫洛、工部尚书王熙、都察院左都御史多诺、通政使司左通政任克溥、大理寺卿王胤祚等九推毕,上还宫。”

❖ 雍正帝亲耕图

雍正帝更加重视亲耕。他在康熙帝曾经耕种过的西苑创立了每年亲耕先农坛前演耕的制度。 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帝在行“耕藉礼”(三推三返)后,加一推,即“四推四返”,并颁新制《三十六禾词》,耕藉礼后,还要赏农夫布匹,将《嘉禾图》颁赐各省。

❖ 礼部尚书题为九年二月二十七日祭先农坛恭请皇上行耕耤礼事题本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乾隆帝除了“踵行彝典”亲耕先农坛外,还将先农坛豪华装饰一番,年过六旬仍“播种如例”,在七十五岁时仍亲耕藉田,行“三推三返”礼,并写下了不少关于弄田习耕的诗句:“藉礼行将举,弄田先习耕。仰窥垂制意,特寓重农情。金耜翻土润,青箱播毂精。林鸠编入听,唤雨一声声。”

清代耕礼一直延续至清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