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情下的婚姻实录:女人可以不再崩溃,男人可以不再沉默 | 周梵问答

 昵称44943940 2020-02-26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段子,说:

  • 这段时间,大家都忍一忍,有脾气也收一收,千万不要和老公吵架,因为吵架了也没法离家出走的。

在这段隔离的日子里,我们确实获得了更多和伴侣相互陪伴,相互沟通的机会。但在另外一个方面,高压环境下,长时间毫无个人空间的相处,又将两个人过去很多悬而未决的矛盾放大。

甚至彼此慢慢从对方的关注中抽离更多的注意力投注到这些隐藏已久的矛盾中。

矛盾放大,

彼此争吵,

失望愤怒。

如何更顺畅的彼此沟通,让伴侣更加懂我们?如何更好的经营我们的亲密关系?是每个人都有必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2月19日,周梵老师就亲密关系的话题,开播了视频直播课,下面是小编从中精选的三个问答,希望能为大家的亲密关系助力。

01.

问:和伴侣沟通,总是进入到情绪失控状态,对方也很容易生气,怎么办?

越是在压力状态下,我们就越容易彼此伤害。

每个人的生存模式都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可以分为四种模式:

  • 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讨好型。

有的人属于讨好型,当他遇到压力的时候,就会进入到妥协讨好的状态。有的人是打岔型,一有压力就会转移话题。还有的是超理智型,一有压力就开始给你讲道理,想教育你。还有的是指责型,有压力就会动怒。

我们要明白一件事情,对方之所以会动怒,并不是在针对你,而是因为他自己内在的人格模式。他有一个习惯性的处理问题的模式,他过去的成长环境,他的家庭关系,让他慢慢的发展成现在的状态。

当他有这样的状态的时候,一有压力,他的那个模式部分就会无意识跳出来。

那么,当他那个动怒的部分跳出来的时候,该怎样应对呢?

首先我们自己需要很稳定,如果我们自己稳定不了,我们要么就会觉得很害怕,要么就会跟着愤怒。

别说对方的烦躁情绪,可能就是他的一个眼神,一个态度,对你说个“不”字都会勾到你,让你觉得他在针对你。

但是如果说你很清楚地知道,他之所以会动怒,只是因为他启动了自己的防御机制。

在这个防御机制下,他必须要用愤怒的状态来面对和回应这件事情,那么你就不会如此强烈的被勾到,你就能够比较中正和稳定的来看待对方的情绪。

其次,如果对方的情绪很容易勾到你,那说明你自己内在可能有一个特别害怕冲突的人格部分。

这部分人格的形成更多的来源于早期的经历,可能童年时期家里人经常吵架,或者是父母大声的责备过你,你的身体里保存着那个时候的很古老的记忆,留存着那个时候的恐惧或者是愤怒的情绪记忆。

虽然现在你已经是一个成年人了,但是对于冲突的那种深深的恐惧感,还是会烙印在你的潜意识和身体里。

这种情况下,当对方一有情绪,你的理智根本就没有用了,你整个身体会进入到一种状态,就像山羚羊看到老虎扑过来那样,陷入僵直。

你想要面对身边有情绪的人,还保持很稳定,就必须先疗愈这个部分,疗愈这些已经过去的古老的创伤,以及很恐惧的经验。

那么怎样疗愈呢?

这里为大家提供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让你马上就能够有所缓解。

下一次,如果那种很恐惧的感觉再次出现,首先你可以去感受一下你的身体,感受哪个部分是最紧绷,最恐惧的。

可能有的人觉得心脏有紧缩的感觉,然后还有的人觉得胃有那种轻轻抖动的感觉……

不管你是哪个位置有感觉,你要做的就是去跟那个部分连接,去把注意力放在你的那个部位上,然后对它说:

  • 我看到你了。

仅仅是告诉它说我看到你了就已经很有用了。

如果说你还有更多的注意力和时间,你可以继续对这个部分说我知道你很害怕,你可以害怕,但是现在你很安全,试着不断的去跟它讲你此刻很安全。

你还可以通过呼吸去想象外面有一股很安全的能量进来,想象一个在你过去生命中感受到很安全的被保护的时刻,去把那个时刻的能量和光借过来,然后去抚慰当下的自己。

除此之外,我也建议大家以后可以去用一点能够增加我们安全感和力量感的精油。

特别推荐大家用那种根茎类的精油,这类精油可以带给人稳稳的扎根大地的感觉,比方说檀香精油、以及大西洋雪松精油。

当你需要支持的时候,精油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大家可以自己去搜索合适的精油,或者也可以向我们的情绪疗愈师咨询。

但是归根结底,精油也只是辅助工具,关键还是在于转变你自己的内在模式。

当你自己改变的时候,你会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看待你周围的世界,以及你身边的关系,很多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02.

问:异地婚姻多年,两人距离很远,沟通很累,怎样调整才能幸福的走下去?

异地恋不是一个偶然的状态,你们之所以会创造出两个人相隔很远的局面,是因为你们其实都很害怕真正的亲密关系,你们觉得只有保持距离,才能够比较hold的住,才不会怕。

所有的异地恋都是我们主观选择的结果,都是来源于我们表意识的或者潜意识的选择,可能你自己有觉知,也可能你没有觉知。

那么,如果我们想要打破现状,应该怎么办呢?

最核心的一点就是我们自己内在需要有靠近对方的意愿。

我们需要问自己,对于真实的自己被暴露在对方面前,以及承载一个真实的对方,能不能接受?

我们不想跟对方靠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恐惧。我们害怕自己的阴影面被对方看到,不想把自己不好的、懦弱的、胆小的、阴暗的一面暴露给对方,所以选择了保持距离。

在另外一个层面上,这也意味着我们不愿意去承担责任,不想承载对方身上的阴影面。

权利和责任都是连接在一起的,我们不能只想享受,而不想付出。

我们想要获得更美好的亲密关系,就需要为此付出努力,去准备好面对自己的阴影面,以及对方的阴影面。想要对方给我们更多的爱和关注,也要相应的给予对方相同的东西才行。

很多无法真正享受亲密关系的人,觉得太过亲密的关系会让自己失去自由。

但是亲密跟自由不冲突。

你之所以会觉得亲密会影响到你的自由,是因为你本身对于自由的认知有着很深的局限性。在你的意识中,你可能会觉得要我的生活做一些变化,为对方做一些妥协,就是不自由。

如果对于你来讲,A和B都是可以的,你原本计划A,然后为了对方做出一个B的选择,这种情况,你通常不会觉得自由被剥夺。

但是,如果你只认可A,这个时候要你为对方选择B,你当然就会觉得不自由。

亲密和自由本来就不应该对立,我们完全可以同时拥有亲密和自由,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拓展自己的局限性。

03.

问:老公特别喜欢玩游戏,我觉得他是在逃避现实,告诉他不要玩这么长时间,但他不听,该怎么沟通呢?

玩游戏在某种程度上如果算逃避现实的话,那么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 追剧算不算逃避现实?

  • 看网络小说算不算逃避现实?

  • 购物算不算逃避现实?

  • 吃东西算不算逃避现实?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具备一些逃避现实的方法,完全不逃避是不太可能的。当然我们也不能一直逃避,否则,最后就会养成逃避的习惯。

一旦养成逃避的习惯,虽然你会在每一次的逃避当中,体验到某种快乐的,放松的,舒服的感觉,但是,当你从那个里面出来的时候,面对实际生活,你会更加无力,然后更加不敢去面对,结果会更想逃避,这样一来,就会形成一个逃避模式的恶性循环。

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暂时解决不了的,需要喘口气的时候,我们可以允许自己偶尔逃避一下,但同时我们又不能沉迷于逃避的模式。

当我们允许自己逃避的时候,也应该允许别人偶尔逃避。

同样是逃避,有些人会产生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觉得我选的逃避方式好像更好一点,比对方要更高级一点,但其实并不存在哪个更好,哪个更差。

另外,如果说打游戏是在逃避现实,或者说你的老公是有一点逃避现实的人,这就是你的现实,你能接受这个现实吗?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逻辑悖论,仔细品味,你就会发现,当你急着不接受你老公逃避现实的时候,你在某种程度上也没有接受现实,对不对?

当然你可以说出很多不接受的理由,比如担心老公的身体,怕他不思进取等等。

我们常常对我们爱的人抱有过多的期待、标准和要求,然后当对方达不到的时候,就会特别失望、痛苦,在经历痛苦之后又会放下期待,彻底放弃,进入到一个把爱收回来的状态。

这种状态当然会对亲密关系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当我们明确的知道伴侣身上有一些习惯,我们无法接受,同时对于他来说,可能暂时也改变不了什么,这个时候,我们该如何处理呢?

比方说伴侣是这样的一个状态,就是当他有压力的时候,或者是身处困境的时候,他可能会去打游戏,也可能会脾气暴躁,冲孩子发火。

这种情况,作为家人我们需要给出支持,承受相应的一些结果。比如他打游戏,没有时间陪你,那你就找一些其他的事情打发时间。他对孩子很暴躁,可能你就需要给孩子多一些关爱,去安抚孩子的情绪。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去跟我们的伴侣沟通,告诉他这样做会带来的后果,同时也要清楚的知道,即使对方明确作出承诺,也是需要时间改变的。

改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作出承诺不代表当下就可以立即做到,就算做到一次,也不代表能一直做到,在这个过程中,对方的状态一定会不断反复,不断动荡。

亲密关系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必修课,每个人都值得拥有美好而又甜蜜的亲密关系。我们需要对伴侣给出接纳,同时更需要先接纳自己。

当我们足够爱自己,对自己有足够多的接纳和允许,我们自身状态变得更加稳定时,我们就可以放下情绪,就事论事,以一个更加包容的姿态去和对方沟通。

而当我们进一步升级自己的维度,我们对身边的关系,以及周围的世界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知时,也许我们就会发现那个期待中的灵魂伴侣,其实一直都在身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