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贝壳是货币时,人们为什么不去海边多捡点贝壳发财?

 板桥胡同37号 2020-02-26

据今320万年前的人类的祖母——Lucy


远古时期,以渔猎、农耕为生的远古先民们,部落之间进行交易时,是直接以物换物。因地域不同,一些色彩鲜明,质地坚硬,形状小巧可爱的海贝,渐渐伴随着其他商品,流入内陆地区,受到了人们一致喜爱。

人们把海贝打孔做成各种饰物,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贝饰是河南仰韶村墓葬出土的,距今大约七千年。这些贝饰在当时还不具备货币功能。
 

直到夏代晚期,社会经济发展日趋增多,随着生产力的提升,行业分工渐渐明确,人们迫切需要更多的商品交易来满足自己的日常生活。

单纯的以物换物这种交易模式越来越不适用。一只羊≠两只狗≠五只鸡≠一只猪≠三个陶罐≠一车小米时,人们犯了难,迫切需要一种中介物来衡量各种货品的价值时,贝壳天将降大任于斯,以娇小的身躯扛起了衡量价格尺度的大旗。
 
巴布亚新几内亚使用的贝币

贝壳是大海馈赠给的礼物,它坚实圆润,有着珍珠般的色泽,是天然的货币。贝本身具有天然的单位,而且轻巧坚固,便于携带,同时在原始社会先民早已用贝作为装饰品,对它很熟悉。其次,贝既不会像五谷那样腐烂,也不会像珠玉那样数量稀少,所以用它作为交换商品的手段是最方便合适的。
 


《说文》解释,贝,海介虫也……象形。古者货贝而宝龟,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

“海介虫”就是海洋中带甲壳的动物,“泉”就是“钱”。这段解释的大意是说,贝是一种带甲壳的海洋生物,古时代以贝为货币,以龟为宝物,周代开始有了钱这种货币形式,至秦代废弃了贝,而钱得以广泛流通。
 
那么,在秦代金属货币出现之前,天然的贝充当了漫长岁月里的货币,天然海贝海滩边随处可见,有心人随意捡一波不就可以发财了?
 

海贝殷墟妇好墓出土 殷墟博物馆藏


嘿,还真别把古人想得那么傻。此贝非彼贝,发家致富,不只是弯腰捡贝壳这么容易。
 
首先来区分一下古代用的贝币的品种。
从出土的贝币来看,当时作为贝币的贝壳,其实都是“宝贝”,有虎斑宝贝、环纹货贝、阿文绶贝、拟枣贝、货贝等等。海贝当中有一个科,叫做“宝贝科”,如同陆地上的猫科、马科、牛科动物一样。


属于“宝贝科”的海贝,现在一般都是珍稀野生动物了,这些海洋生物的皮壳甚至比虎皮、鹿皮还要贵,还要美。而这些各美其美的贝壳,又被人们分为许多类,有的是专门用作装饰,有的是统一充当货币。

作为货币的贝壳以白色居多,空心、口细长、多对齿、背隆起或人工磨背式,两端常有磨孔,便于穿系携带。可是,这些白贝即使是经过打磨,却没有防伪标志,先民不是一样可以打磨吗?
错!
刚才提到了,充当货币的贝壳要求很苛刻,同时数量稀少,开采权被收归国有,想伪造不太可能,即使捡到,也只是零零星星几颗,发财?不存在的。
 
那么,按照古时的物价水平,贝币的购买力如何呢?
 
裘卫盉出土于陕西岐山南麓古周原遗址范围内的董家村的一处青铜器窖藏中。同出的37件青铜器大部分都有铭文,这批青铜器铭文上记载了从周穆王(西周早期)至周宣王(西周晚期)这一时期西周政治、经济、法律、土地制度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其中的“裘卫四器”,是研究周恭王(西周中期)时期的珍贵史料。
 

绿松石贝殷墟妇好墓出土殷墟博物馆藏


裘卫盉铭文中记载:“矩白(伯)庶人取瑾璋于裘卫。才(财)八十朋,厥贾(价),其舍田十田。矩或取赤虎两、两鞈()一,才(财)廿朋。其舍田三田。”大致意思是矩伯以“十田”换取了裘卫价值八十朋的玉质礼器,又以“三田”换取裘卫价值二十朋的一套礼服。
 

用各种不同材料仿制的贝币


铭文中针对“田”出现了两种价格,一种对应每田8朋,另一种每田7朋,贵的或许是良田。西周实行“井田制”(“井田”有争议),据郭沫若先生提出的“周制百步为亩,一夫百亩”的单位计算方法,当时一亩相当于今天的六成,则铭文中一朋贝对应的两种面积区间在12.515亩,相当于今天的7.5亩与9亩。
 
如果按照“一朋十贝”计算,1贝可购置如今的0.75亩或0.9亩田。
 

不同材质的“贝币”


西周早期贝币的购买力很高,但之后贝币的价值逐渐开始下滑,这基本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等到商代晚期的时候,由于经济链的发展交易范围不断扩大,贝币已经不能够满足需求交易的需求,所以人们又想出了以其他材料仿制贝币的方法,例如用陶、石、骨、玉、铜、金等材质仿造贝币,这也标志着中国金属铸币的开始。

春秋  鲁系大型铜贝一组两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