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文人竞相咏梅的两宋,姜夔的咏梅词为何能脱颖而出

 有友abcd 2020-02-26

姜夔( 公元1154-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生活在偏安一隅的南宋。他工于诗词,词作尤为精深华妙,笔者据夏承焘先生的《姜白石词编年笺校》统计,姜夔的咏梅词有18首之多。

在文人竞相咏梅的两宋,姜夔的咏梅词为何能脱颖而出

南宋词人姜夔画像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吟咏的景物,而两宋词人尤喜咏梅,被称为“梅妻鹤子”的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辛弃疾的“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等,“昔屈、宋遍陈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篇什亦寥寥可数。自宋人始绝重此花,人人吟咏。”(《四库全书(梅苑)提要》)在文人竞相咏梅的两宋,姜夔的咏梅词能别具特色,脱颖而出,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息息相关。

精通乐理,擅长自度曲

南宋词人姜夔的音节文采,冠绝一时,“美成、尧章,以其晓音律,自能撰词调,故人尤服之。”(陈模《怀古录》)与北宋周邦彦一样,姜夔也擅长自度曲。他的17首咏梅词自注有工尺谱,是今存唯一的宋代词乐文献。音乐史学家杨荫浏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把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中注有宋代燕乐字谱的十七首词调,包括《暗香》、《疏影》等,全部译成现代通用的五线谱, 在我国音乐史上具有重大价值。

在文人竞相咏梅的两宋,姜夔的咏梅词为何能脱颖而出

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

词兴起于隋唐之际,是一种配合当时流行的燕乐曲调歌唱,以依调填词方式创作出来的以长短句。晚唐五代至北宋词人的主要创作方式是依调填词,因声制词,即先曲后词。与他们不同的是, 姜夔的自度曲是先作词后谱曲。他在《长亭怨慢》的序中表明:“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

姜白石精通乐理,“乐之二十四调,各有韵声。”(《白石道人诗说》)“七音之叶四声,各有自然之理。”(姜夔《大乐议》)他也注意到“审音用字”所依据的就是语音与乐音、字声与乐声之间自然的对应关系,并运用于词的创作中,做到词中有乐,乐中有词, 达到声情并茂,音节谐婉的音乐效果。试看这首《鬲溪梅令》: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荫。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

全词八拍,句句叶韵,用平声真 文等韵, 诵之如闻笙簧。句中兼采双声、叠韵、叠字, “好花”、“浪 粼”为双声,“成荫”、“双桨”、“梦中”为叠韵,“粼粼”、“山山”、“盈盈”为叠字,增加音节之美。过片声情亦最为精妙,“木兰双桨梦中云”七字声调为: 入、阳平、阴平、入、去、阴平、阳平。 五声递用, 叠韵两出,字韵则集中韵母之最美听者: 兰、桨 、梦、云。 可谓五音繁会,响遏行云,“有裁云缝月之妙思,敲金戛玉之奇声。” (《直斋书录解题》引杨万里)此等评赏堪称知音。

梅花意象众多,词中各具风韵

姜夔词中的梅花意象众多,他写了梅花的不同品种,“绿萼更横枝,多少梅花样”绿萼,横枝;“红萼未宜簪”、“红萼无言耿相忆”中的红萼,红梅。

在文人竞相咏梅的两宋,姜夔的咏梅词为何能脱颖而出

红萼未宜簪

还有“苔枝缀玉”是写梅姿;“缓饮春风影”写梅影;“冷香下”、“暗香已远”、“香冷入瑶席”写梅香;“日暮冥冥一见来, 略比年时 瘦”写梅蕊;“此树婆娑一惘然,苔藓生春意”写梅枝;“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是写梅魂。

还有“高花未吐, 暗香已远”写早梅;“十里梅花作雪飞”写的是落梅; “美人呵蕊缀横枝”写的是美人手中的梅;“落蕊半粘钗上燕, 露黄斜映鬓边犀”, 是写美人头上的梅花;“玉蕊松低覆”, 写松下的梅; “斜横花树小,浸愁漪”是写水边的梅;“行过西泠有一枝”是写一枝梅;“云绿峨峨玉万枝”、“千树压、西湖寒碧”是写梅林。

总之,姜夔咏梅词中赋梅形,传梅香,摹梅影,写梅魂,梅花意象的各个方面都写到了同时,姜夔咏梅还具有以下两大特色:

(1)咏梅不仅有梅意象, 还要与月、雪意象联系在一起

《卜算子》八首咏梅词,写的都是月夜下的梅花,如“月上海云沉,鸥去吴波迥。行过西泠有一枝, 竹暗人家静”,“梅雪相兼不见花, 月影玲珑彻”。再看“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 浸愁漪”(《小重山令》),“旧时月色, 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暗香》),“池面冰胶, 墙腰雪老,云意还又沈沈”(《一萼红》) ,“因觅孤山林处士, 来踏梅根残雪”(《念奴娇》)等。在迷朦的月色,清幽的雪景的映衬中, 梅花意象正是词人心境的写照。

在文人竞相咏梅的两宋,姜夔的咏梅词为何能脱颖而出

雪景映衬中的梅花意象

(2)梅中寄情,各具风韵

千百年来文人咏物感怀,一般有较为常态化的意象选择。正如浮云象征游子的行踪不定,杨柳象征离别柔情,荷花象征出污泥而不染,而梅花象征高洁幽雅。姜白石钟情梅花,仰慕梅品, 故常梅思乡、怀旧、寄情,各具风韵。

《卜算子》八首咏梅词就借梅花八韵表达自己一生的清凉心事。在《浣溪沙》中“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词人设想归家的情景,以绿萍迎棹,小梅亚门,灯火邀人,表现思乡之情。与朋友踏雪寻梅后所做的《夜行船》中“折寒香,倩谁传语”传达对友情的珍视。《江梅引》中“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江梅引》)词人客居异乡时,梅中寄相思。

姜夔在合肥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曾与恋人一同赏梅,与其分别又多在梅花开放的季节,咏梅词也与此情事有关。

在文人竞相咏梅的两宋,姜夔的咏梅词为何能脱颖而出

姜夔咏梅词也与恋情有关

“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张炎《词源》)《暗香》、《疏影》二词是文人咏梅词的冠冕之作,有身世家国之感,尤其是《疏影》明显借咏梅寄兴亡之悲。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已有详细的论述,兹不赘述。“我与梅花真莫逆”:宋代文人咏梅的审美趣味与情感寄托

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彰显词的语言美

姜夔将作诗之法移入咏梅词中,“咏物而不滞带于物者也,词家当法此。”(《历代诗余》卷引姜夔语)灵活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巧妙地熔于一炉,却无斧凿痕迹,使词的语言美得以彰显。

(1)运用拟人手法,重神韵,轻形质

姜夔对梅花的形态只作轻描淡写,轻形质,并且通过拟人手法赋予梅花种种动人的情态,使梅与人在心灵交融上达到一致,从而领会“此花幽独”(《疏影》)的神韵。在《小重山令》中“斜横花树小,浸愁漪”,写梅影浸在水中, 又以“愁”字状涟漪。 “愁”本来是言人的,姜夔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涟漪人格化,似怨似诉,由梅及人,“一春幽事有谁知? 东风冷, 香远茜裙归”。

“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玉梅令》)梅花既能“怨”东风,还能“劝”主人“公来领略,梅花能劝” (《玉梅令》)。“冷云迷浦。倩谁唤、玉妃起舞。岁华如许。野梅弄眉妩” (《清波引》) ,写梅花装扮出美好的姿容,眉目妩媚。

(2)妙用典故,别开生面

引用是姜夔咏梅词常见的修辞手法,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舒卷自如。妙用用典就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胸中之块垒,在《暗香》中“何逊而今见老,都忘却、春风词笔”,梁朝诗人何逊,酷爱梅花,写过《咏早梅》诗。姜夔这里以何逊自拟,说年事渐增,昔日文采渐渐减退,梅花典故深化和开拓词人情思的表达。

姜夔妙用典故并不凝滞于原典,而是引用“古人之陈言入翰墨,如灵丹一点,点铁成金”。试看咏梅词《疏影》,其题目就引自林逋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词中“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用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典故,却并不是为了描述寿阳公主的娇憨可爱,而是借此描摹梅花飘零时的袅袅轻盈。“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 想佩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用的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的句子,却并不似杜甫那样暗指昭君对身不由己和亲的怨恨,而是进行了夺胎换骨的改造,赞扬梅花幽香高傲的灵魂。原典故经过鬼斧神工的改造,在咏梅词中别开生面。

(3)白描与设色,相得益彰

白描手法是用不加藻饰的语言,简洁朴素地表达“藓干石斜妨,玉蕊松低覆”,长满藓苔的枝干, 为斜立的岩石阻碍, 洁白似玉的花蕊,被低矮的松枝覆盖着。“翦翦寒花小更垂”写出梅花整齐轻盈,朵朵下垂。而设色即用情感化的色彩词对文字的藻饰。试看《一萼红》(上片):

古城阴,有官梅几许,萼未宜簪。池面冰胶,墙腰雪老, 云意还又沉沉。 藤共闲穿径竹, 渐笑语惊起卧沙禽。

词中“古城阴,有官梅几许,红萼未宜簪”交代地点、时间,在百花冬眠时,梅花却傲然独立,有红梅,有白梅,抽枝展叶,含苞未放。

姜夔咏梅铺陈设色,有时并不单纯用一颜色,“君归未久,早乱落香千亩”(《角招》)、“千树压, 西湖寒”(《暗香》)而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同时使用,互相映衬,“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疏影》)等,红、绿色彩词在咏梅词中相映成趣,“如粲女试装,不假珠翠而自然浓丽,不洗铅华而自然淡雅。”(《词话丛编》沈祥龙语)

姜夔把白描与设色巧妙糅合在一起,再看《卜算子》中既有设色“云绿峨峨玉万枝,别有仙风味”,又有白描“此树婆娑一惘然,苔藓生春意”。两者交相呼应,既有对梅花仙风玉骨的称颂,又透露了春天生机盎然的信息,姜夔的咏梅词真正做到了“浓妆淡抹总相宜”。

姜夔咏梅与个人际遇和品格相关

布衣文人姜夔创作了大量的咏梅之作,他钟情梅花,是与其生平际遇和抱负息息相关的。

姜夔年轻时曾有过雄心壮志,想通过科举考试出仕。庆元三年(1197年) 他曾向朝廷进《大乐议》、《琴瑟考古图》,力图改正乐典,终因太常乐官嫉其能而未被采用。后又考进士未中,漂泊江湖,以布衣终老。他一生往来于苏、杭、扬、淮之间,在游历过程中结识了杨万里、范成大、张鉴、张镃等名流公卿,与他们交游唱和,这些人“或爱其诗,或爱其文,或爱其字,或折节交之”,过着清客的生活。

姜夔浪迹江湖,除了卖字换取些生活费外,主要依靠友人的救济。值得留意的是,姜夔人品高洁清旷,虽长期为权门清客,却不像一般的江湖游士乞食豪门、趋炎附势,保持了一份清高、矜持的人格操守。据说南宋初年名将张俊的孙子张鉴想以锡山的田庄送给他养老,甚至还想出资为他买取官爵,但姜夔都辞谢了。

在文人竞相咏梅的两宋,姜夔的咏梅词为何能脱颖而出

布衣终身的姜夔,人品高洁清旷

姜夔一生未曾仕宦,人品高洁清旷,使其在意象选择上,多取清雅之物, 所以对梅花情有独钟。他把梅花视为自己的化身,梅中寄情,创作了大量的咏梅词。“梅花凌冰雪而独开, 其格最劲,与白石自己的性情最合”缪钺先生对姜夔的评说,可谓一语中的。

诗词人生感言: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吟咏的景物,而两宋词人尤喜咏梅。在文人竞相咏梅的两宋,姜夔的咏梅词别具特色,脱颖而出,誉为“才子之词”。这不仅与姜夔精通乐理,擅长自度曲的音乐才华有关,而且他移诗法入词,“咏物而不留滞于物”(张炎《词源》)灵活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巧妙地熔于一炉,姜夔的文学才华在咏梅词中得以充分地展现。同时姜夔人品高洁清旷,把梅花视为自己的化身,咏梅词中赋梅形,传梅香,摹梅影,写梅魂,梅中寄情,与梅互为知音。


参考文献:

夏承焘《姜白石词编年笺校》,中华书局

刘乃昌《姜夔词新释辑评》,中国书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