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字先要懂“笔法”,不然写字就俗气,书法家“运笔”奥秘是这样

 元康百草园 2020-02-27

练字先要懂“笔法”,不然写字就俗气,书法家“运笔”奥秘是这样。

跟大家聊聊关于笔性与笔法的相关话题,说到笔性一般指毛笔的性能,那么我们首先要了解的就是毛笔的特点,毛笔有四德之称,尖、齐、圆、健,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写好字,写出具有艺术特点的字。

练字先要懂“笔法”,不然写字就俗气,书法家“运笔”奥秘是这样

元代大书家赵孟頫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然结字亦需用功,盖字因时而异,用笔千古不易。”这句话该怎么理解呢?有两层意思:一是书法以用笔为上,用笔是最重要的;二是用笔千古不易,书法虽然有字体风格面貌的不同,但用笔的基本规律原则是一致的。

讲一下关于“八面出锋”的概念,这是由宋代书法家米芾提出来的,四通八达,八方支援,好似我们都喜欢用“八”来代替除自己为核心的地理之外的所有位置,那么个人觉得在这个观点上再去深入研究的话,这个八面也不仅仅八个面,是有无数个面的出锋方向,作为书写不要被这些概念给搞糊涂,由原点出发,可以像任意一个方向行走,也即是可以向任意方位写出笔画线条。

练字先要懂“笔法”,不然写字就俗气,书法家“运笔”奥秘是这样

当由原点向四面八方行笔,毛笔保持相对垂直的书写状态时即为“中锋用笔”,当毛笔产生一定角度倾斜的时候即为“侧锋行笔”,当由原点直接向四周的方向书写时,并且笔尖呈现顺势时(笔尖的方向与行笔的方向一致)即为“露锋起笔”;当由原点向四周方向书写时,且笔尖呈现逆势时(落笔一瞬间笔尖的方向与行笔的方向相反)即为“逆锋起笔”。

当起笔完成后的一瞬间,进入到行笔刚开始阶段时,毛笔迅速在纸面上铺开,即为“铺毫”。

当逆锋起笔之后进入到行笔阶段时我们一般称为“裹锋”,裹即为包裹之意,笔的毛料一根根包裹在一起形成向笔毫中心抱团的趋势。

注意:裹锋并非只有逆锋起笔时有,露锋起笔行笔到中断或者行笔到收笔处这之间也会出现裹锋的效果。

古人讲“用笔在用锋”,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挫锋”,也可以称之为“立峰”,当切笔后瞬间撑起毛笔笔毫即为立锋,撑起时用到了笔毫本身的弹性,把握好相反方向撑起,立锋之后即为行笔过程,再到最后的收笔聚拢关头,这样写出来的线条较为凝重、沉着,古人把这种状态称之为锥画沙、屋漏痕等。

古人所指的是笔锋无处不到,笔锋无处不在,这里说的笔锋并不是整只笔的笔锋,而是指笔尖以及附近的笔毫,好一点的毛笔的笔锋会出现发黄的颜色与笔腹笔根的毛料颜色不一致,也就是说当写一个横时,起笔和收笔都要用到笔锋,当写复合笔画是在转折处也要用到笔锋,并且立峰切笔后,既能形成中锋行笔,例如横折的书写,起笔、转折、收笔都会使用到笔锋,那么这一个概念就是所讲的笔锋无处不到。

个人觉得在练习用笔的初期,首先学会立峰的本领尤为关键,使得笔有弹性,立得起来铺得下去,尽可能地使用一分笔去书写,必要时铺毫用到二分笔,尽量不使用三分笔的状态书写,确保笔恢复弹性再书写极为重要,若较多使用三分笔处,则不利于毛笔弹性的恢复,大大增加了立锋的难度,也不利于毛笔寿命的延长。

用笔的核心理念,“中锋”,中锋是指当笔毫移动时,保持主锋在笔画中心,副毫在笔画的两边或四周,中锋状态下书写的笔画圆润饱满,质地厚实,有立体感,古人说:能运中锋者,虽败笔亦圆;不会中锋,即佳颖亦劣。不论书写的书体何种风格,书写出来的点画质感与审美都要追求浑圆、厚重、朴实、凝重、含蓄、隽永、气势通达、畅而不滑的效果。

温馨提示:想了解笔性的书友可以查看以下专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