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北老人死亡留下孙子,生前告知不要出门:不要再夸孩子乖巧懂事

 360_ss_note2 2020-02-27

近日有新闻报道,湖北十堰的一位70多岁的老人,因在家里突发冠心病去世,留下6岁的孙子小森(化名)一人在屋内呆了好几天。而当社区工作人员上门排查的时候,才发现老人已经在家中死亡,小森告诉工作人员,爷爷在生前曾经嘱咐他别出门,因为外面有病毒,而小森也非常听话,每天乖乖在家吃几块饼干度日。

湖北老人死亡留下孙子,生前告知不要出门:不要再夸孩子乖巧懂事

志愿者已经通知小森远在广西柳州打工的父亲,在这期间,志愿者带他回家照顾,却意外发现小森异常乖巧:

  • 小森和弟弟一起玩、看动画片,不吵也不闹;

  • 小森吃东西都要先分给弟弟一半后自己再吃;

  • 小森上完厕所让他多冲几遍,他说浪费水直接把水关了;

  • 送小森出门的时候,他说:“下次还来玩儿!”

志愿者说:“短短两天时间,感觉小森特别懂事,太听话了,让人心里很不是滋味”。

湖北老人死亡留下孙子,生前告知不要出门:不要再夸孩子乖巧懂事

看到这里,我的心也一直揪着,原本正常6岁的男孩子,正是“狗也嫌”的年纪,整天不是“上房揭瓦”,就是”下河摸鱼”的。可是我们看到的小森却异常乖巧:

  • 爷爷不让出门,于是爷爷去世后也乖乖待在家里,饿了吃饼干;

  • 害怕爷爷“睡觉”冷,还给爷爷的遗体盖上被子;

  • 被陌生的志愿者发现之后,不哭也不闹,乖巧地跟别人走。

还有上面志愿者分享的小森的“乖巧”,这一系列的行为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过分乖巧懂事的孩子,在爷爷去世后情绪毫无波动,言行举止俨然像个大人,而不是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

湖北老人死亡留下孙子,生前告知不要出门:不要再夸孩子乖巧懂事

其实小森出现这一系列的反应,可能都源自于从小父母离异,他跟着爷爷一起生活,成为了留守儿童,已经被养成为“乖巧懂事”的孩子了。

一、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著名的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武志红参加《奇葩大会》时,有分享过一个观点:“听话是一场代代相传的骗局。

在我们家长看来听话的孩子才是乖孩子,可是殊不知听话的孩子往往看上去很懂事,其实是隐藏了自己的真实需求,就像是小森,即使在爷爷去世之后也非常听话地待在家里,因为爷爷说过“外面有病毒”。

过分在意别人的想法,遇到事情的时候没有任何主见,同时不断的向自我攻击,长此以往对于孩子的身心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

湖北老人死亡留下孙子,生前告知不要出门:不要再夸孩子乖巧懂事

在韩剧《请回答1988》中有一句台词,令人印象深刻,是这么说的:

“懂事的孩子只是不会无理取闹而已,只是适应了应该表现的成熟的环境,习惯了他人充满误解的视线罢了。”

就像小森一样,在我们看上去过于听话乖巧,是因为他承载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成熟,而失去了本该有的童真和任性。

小森从小没有父母的陪伴,想要获取父母更多的关注和认可,就只能按照父母的期望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变得更加懂事听话。

听话的孩子其实更让人心疼,因为他们内心敏感又脆弱,经常露出怯生生的眼神,其实更多的是恐惧:害怕自己哪一天不听话了,被家人抛弃。

湖北老人死亡留下孙子,生前告知不要出门:不要再夸孩子乖巧懂事

二、听话的背后其实是父母的控制欲在作祟。

我们中国的家长经常会对孩子说:

  • “你不听我的话就是错的!”

  • “我的孩子,我爱怎么打就怎么打!”

其实,中国父母很难意识到我们亲子关系问题的本质是对话和协作,而不是控制和绑架。

当父母说“听话”这两个字时,其实就像给孩子上了一道紧箍咒,限制了孩子的生命力。太多的父母喜欢用“听话”二字来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在生活中这类父母喜欢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并且想要密切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虽然可能这对父母出发点是想为孩子好,但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湖北老人死亡留下孙子,生前告知不要出门:不要再夸孩子乖巧懂事

听话是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最高赞赏,他们总是习惯于指着孩子说:“你再不听话,爸爸妈妈就不要你了!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过一句话:“当爱支配一切,权利就不存在了;当权利支配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父母喜欢孩子要听话来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当孩子的生命力没有被看见认可的时候,可能会衍生出怨恨、愤怒、抑郁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

孩子们为了得到大人的喜爱和称赞,为了少受批评和责罚,总是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一面小心翼翼地藏起来,渐渐学会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努力做出那个听话的样子,为了就是得到大人说的那两个字:“听话”。

湖北老人死亡留下孙子,生前告知不要出门:不要再夸孩子乖巧懂事

三、怎样改变孩子过于“懂事”、“听话”呢?

美国心理学协会研究表明:成年时碌碌无为的人,或为生计而发愁,或频繁更换工作,他们童年时在性格上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过于乖巧。

科学家表示,一个人小时候越乖巧就越难改掉这个性格。孩子“太乖”其实不是件好事,这是家长教育失败的表现。

那么怎样让孩子改变讨好别人的性格呢?

【1】让孩子学会表达真实感受

郑渊洁曾经说:“我从来不要求我的孩子听话,把孩子往听话里培养,不是培养奴才吗?”

像我小时候就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

  • 当表弟想看电视的时候,我主动交出遥控器;

  • 当奶奶问我要不要吃火腿肠的时候,我连忙摇头说不吃;

  • 当妈妈加班没空接我放学,我就站在校门口一直到天黑。

湖北老人死亡留下孙子,生前告知不要出门:不要再夸孩子乖巧懂事

敏感又胆小的我,把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内心深处,努力地扮演着一个大家都期待的“乖乖女”模样,希望所有的人都喜欢我。其实从内心深处而讲,小小的我也有很多想要的东西和愿望:

  • 我也想拿着电视的遥控器随便换台;

  • 我特别想吃火腿肠,因为当时很稀缺;

  • 我想让妈妈第1个来接我回家,因为站在学校门口真的很害怕。

每个家长应当教会孩子学会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想要的时候就坦然接受,不想要的时候就勇敢拒绝,拥有良好、积极、正面的情绪,而不是压抑自己的情绪来迎合家长的满意。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教会孩子明辨是非,而不是随波逐流。

家长需要的不仅仅只是一个乖小孩,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积极的、能拥抱幸福的孩子。所以不要让听话毁了孩子的未来。

湖北老人死亡留下孙子,生前告知不要出门:不要再夸孩子乖巧懂事

【2】让孩子建立自信重塑自我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们中国小孩子从小被教育最多的就是:“这个不能摸、那个很危险、这个不能吃.....”因为我们要听从父母的要求,父母说的都是经验之谈,导致我们在生活中总是畏手畏脚的。

家长们都觉得自己的社会经验已经足够丰富,整天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希望自己孩子完全按照他们的命令行事。太乖的孩子被告知禁止的事情太多,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只会站在原地、不敢尝试,自信心就越来越弱。

湖北老人死亡留下孙子,生前告知不要出门:不要再夸孩子乖巧懂事

教育家陶行知提醒教育者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

在中国,绝大多数孩子没有翅膀,而这些翅膀正式被父母们剪掉的,因为孩子如果没有翅膀,可以方便父母管理,这样带起孩子来才会更加省心。但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父母又会怪孩子“你太弱了,让我失望”。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孩子多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也要成为孩子成长中最好的倾听者,而不是一味的加以否定。在亲子关系中不要试图找到谁输谁赢,而是要试图的去理解孩子,帮孩子解决眼前的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在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并解决问题,肯定孩子优异的一面,让孩子逐渐找到自信,这才是优秀父母必备的品质。

湖北老人死亡留下孙子,生前告知不要出门:不要再夸孩子乖巧懂事

【3】让孩子学会拒绝,勇敢说不

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那位父亲曾经对自己的儿子说:

“你如果有理想的话就努力去实现,不要听周围任何人说什么,就算是我也不行!”

这一观点在我们中国人看来可能会有一些大逆不道,因为我们自古被教育就是要孝顺父母,这样连自己父母说的话都不听,可不就是罪大恶极吗?

可是实际上,父母首先允许孩子“不听话”,并不是说让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是让孩子学会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和标准,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清楚、理智地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坚决不能做。

湖北老人死亡留下孙子,生前告知不要出门:不要再夸孩子乖巧懂事

有句话说的是:“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其实孩子也是如此,当孩子长久以往在父母的意愿下成长,慢慢孩子也会变得叛逆。特别是那些小时候对父母唯命是从的,长大后可能什么话都不听,这类父母往往会感叹:“为什么小时候乖乖的,怎么长大后变成了这副模样?”其实就是孩子长时间被父母压抑而造成被迫爆发的结果。

与其让孩子长大后爆发,不如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教孩子学会说“不”。

湖北老人死亡留下孙子,生前告知不要出门:不要再夸孩子乖巧懂事

文章的最后,借用李开复的一句话:

我希望我的孩子不要只做听话的孩子,我要他们成为讲理的孩子。听话的孩子可能只是盲从,而不见得懂道理。

我是李姥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