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班级中祖辈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的指导

 木香草堂 2018-12-19
对班级中祖辈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的指导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孩子的教育是一个永远的话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祖辈教育”也越来越成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现实。在我班的幼儿家庭中,有50%-60%属于“隔代教育”家庭,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孩子的父母因为肩负成家立业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加倍投入工作不断充电,争取事业成功,另一方面又要顾及家庭提高生活水平,身为父母的他们时间和精力严重不足就成为抚养孩子的最大难题。

最近,我对班级祖辈家庭教育者的基本情况、目前的家庭教育状况、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教育行为以及教育者自身的发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这些家庭的情况都各不相同,可以粗略地把祖辈教育分为三种类型。

一种是经验型,即祖辈家长认为自己对教育子女方面非常有经验,自无师自通,自己带过几个孩子,是“过来人”“吃的盐比年轻人吃的米都多”,认为自己有带孩子的经验,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因此,家庭成员在教育孩子出现分歧时,婆媳之间、母女之间、丈母娘与女婿之间很难达成共识,孩子也因此无所适从,不知到底该听谁的好,非常茫然。例如:齐祥和小朋友,从小就由爷爷奶奶带大,父母基本没有接送过孩子,由于老人的过分包办和溺爱,孩子的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学习习惯都存在较大的问题。同时在班级日常生活中,我也发现这个幼儿的攻击性较强,经常与其他幼儿发生摩擦,爷爷奶奶也是苦不堪言:“从小就是我们老人带,他爸他妈忙,一点心都操不上,我们老两口也是尽心尽力,可是,现在孩子的毛病越来越多,儿女们也总是埋怨我们,说我们惯坏孩子,小两口一点耐心也没有,动不动就打孩子,我们还不敢说啥。唉,真是难啊!”

针对这一情况,我多次与爷爷奶奶交流、沟通,使家长明白过分的溺爱和迁就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老年人特别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子孙女容易迁就,溺爱,特别当孙子孙女是独生子女时就更加顾忌,怕出差错对不起儿女,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保护孩子把孩子在核心位置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孩子犯错也不及时纠正,还常常满足孩子不合理的欲望,形成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全家人服务于他,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生气,大发脾气,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的极为自私、胆小娇气等不良个性,使得自我认识,自我控制,自我评价都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我建议祖辈家长要加强和孩子的父母沟通,让其明白,工作再忙,孩子教育问题还是要重视,老人的精力毕竟有限,经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了孩子,两代人应该达成共识。同时,作为教师,我也请孩子的妈妈在百忙中来园细谈,交谈中孩子妈妈坦诚地说:“我和他爸工作常年在外地,其实也想孩子,可是没办法,为了孩子以后生活质量高一点,我们就的努力赚钱,老人带孩子辛苦我们也知道,经常在电话里也总是提醒他们,别太惯孩子,别让他太任性,尽量培养让孩子自己学会照顾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是,老人总是放不开手,一切包办代替,每次回来,都发现孩子有很多毛病,我也看了老师假期写给齐祥和的评语,马上就要入学了,真是不知道该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很苦恼!”听了这位母亲的话,我给她的建议是:多与老人沟通,多与孩子沟通,多读一些教育图书,多抽时间陪孩子游戏、看动画片等。增近三代人之间的亲情,夫妻之间也要商讨好共同承担对孩子的教育责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作用,与老人一起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家庭环境。家园共同配合,共同协助,对幼儿随时出现的问题,家长、教师可以采取书信、电话等形式及时沟通,及时反馈,让幼儿受到家园一致性的教育。

第二种是过分严厉型。这也是与前者截然相反的教育态度。张益嘉的奶奶退休前是小学教师,从小对孩子要求严格,一天按时吃饱三餐,一顿水果,不再吃零食,还让孩子学擦桌子、扫地,一有错误就进行批评和责罚,张益嘉很少说话,胆子很小、自卑心理很严重,在园的日常生活中,她也是很少拒收回答问题,即使老师请她起来,她也是红着脸、声音小得像蚊子一样。这种教育方法遵循了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对孩子批评多于鼓励,责罚多于奖励,从而使孩子心理产生不自信、怯懦。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还是比较关注的,经常能与孩子找时间谈心、游戏等等。但当过教师的奶奶总是对年轻的父母不放心,也因此,两代人之间也经常产生矛盾,孩子的父母也不想再把孩子交给老人带,认为老人压制了孩子的个性,抹煞了学习兴趣。但夫妻双方工作有很忙,确实抽不开身,没办法,只能维持现状。在我与老人沟通、了解情况时,老人怔怔有词的地说:“儿子女婿啥经验也没有,对孩子太放松,我当了一辈子教师,啥样的孩子没见过,孩子就要从小抓紧,什么都是习惯成自然,等长大再要求哪能来及?”

与张益嘉的父母、奶奶沟通时,我首先对孩子的优点谈起,从而让家长知道,孩子的点滴成长和进步都是与老人的教育十分不开的,比如:良好的卫生习惯、做任何事都很认真仔细、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等。随后,又提出建议:老人对孩子的要求不宜过严,使孩子的个性发展受到影响,教育的大部分责任要在父母身上,父母加强对孩子的关注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同时提出在家庭中,年轻父母要多体谅老人,多向老人学习,毕竟老人搞了一辈子教育工作,还是有一定的经验,老人要信任年轻人并平等地与共同配合,及时沟通,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经过多次不同形式的交流,张益家有了明显的转变,上课能主动回答问题了,音乐活动中,还能经常主动表演,孩子变得自信、勇敢了。他的爸爸高兴的说:“嘉嘉变了,变得活泼了,最近还老给我们讲故事,讲幼儿园的事,我们家长真是开心。谢谢老师!”

在班级中也有一种类型的祖辈是温和理解型,但这类型在我班是个别现象。如龚艺涵的爷爷奶奶,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还算是比较科学的。能尊重孩子的兴趣、意见。并能经常与孩子的父母就孩子教育问题进行沟通,两代之间的关系较融洽,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生活、学习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良好作用。我经常与他们一起探讨祖辈教育孩子的好办法,并请他们为其他家长介绍教育经验,转变一些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

老人对孩子的爱是无可质疑的,但这些爱的成分往往是造成问题的症结所在。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生活的丰富,使得老人经常会把自己当年不能满足儿女需求的愧疚补偿在孙子、孙女身上,这种补偿心理使老人处于“重养轻教”的状态。许多年轻父母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对孩子的要求特别严格,并形成与老人相对的教育方式,而老人往往不能理解,或出于对孩子的爱而瓦解孩子父母的教育成果,这种矛盾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形成多重性格,甚至在一些家庭里严重影响三代人之间的关系。

但另一方面,这种现象并不能代表全部,有许多知识层次高、修养良好、人生阅历丰富的老人,他们对孙子、孙女的教育也是非常成功的。现代年轻父母大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对孩子的照顾多表现在严格要求学习以及强行培养一些兴趣上,相比来讲孩子更容易接受爷爷、奶奶慈祥的爱,老人的充足时间和对孩子的耐心是对父母的一种弥补。孩子的父母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矛盾应该学会调节,应该鼓励老人、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并多关心老人,通过沟通与老人相互形成合力和共同的教育观,形成更符合时代的新的“隔代教育”,三代人的和睦关系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项良好教育。

对班级中祖辈家长参与家庭教育的指导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http://www./article/5692.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