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命运多舛的风流人物——从名将狄青之死解读宋朝灭亡的必然性

 q1338 2020-02-27

“王者虽以武功克定,终须用文德致治。朕每退朝,不废观书。”宋太祖赵匡胤如是说。

以文治世、厚待文人、崇文抑武,是宋朝自开国时就逐渐奠定的统治观念。在这样的治国理念的影响下,宋朝文人士大夫的地位与声誉都远远要高于武将,出现了很多如欧阳修、苏轼、范仲淹、韩琦等今人耳熟能详的文官,但是其武将却大多默默无名。难道是因为宋朝只盛产文臣而不盛产武将吗?

命运多舛的风流人物——从名将狄青之死解读宋朝灭亡的必然性

宋朝的知名武将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宋朝并不缺乏优秀的武将,杨业、曹玮、王超、狄青、宗泽、岳飞等都是骁勇善战、功勋卓著的名将。然而,相对于那些流芳百世的文官而言,宋朝的武将大都很难得到善终。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武将之死与宋朝最终覆灭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一、命运多舛的风流人物——被文官政治打压至死的宋朝武将狄青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当我们谈到“风流人物”,脑海里闪现的大多是如项羽、秦始皇、汉武帝一样,雄韬武略、力拔山兮的“武士”,不知这是不是人类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力量崇拜使然。而当我们谈到宋朝的武将时,除了慨叹其保国安民的爱国情怀外,更多的是对其悲惨命运的扼腕。

狄青(公元1008年-1057年),宋真宗、仁宗时期的优秀将领。狄青出身低微,是由罪犯转为军卒,因为在朝廷对西夏的征战中屡立奇功,一步步实现了从走卒到枢密副使(官职大致等同于全国武装部队副总司令)的华丽转身,因面部有作为罪犯时留下的刺青,故时人称其为“面涅将军”。狄青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到什么程度呢?据说宋仁宗都是其“铁杆粉丝”,曾对左右慨叹“(狄)青有威名,贼当畏其来”。而狄青披发戴青铜面具,冲锋陷阵斩将杀敌的英勇形象,更是被时人津津乐道,每次出行都有百姓围观:“直雍路不得行”,和今天的偶像出街别无二致。

命运多舛的风流人物——从名将狄青之死解读宋朝灭亡的必然性

狄青泥塑及《宋史》中对狄青骁勇作战的评价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杰出的军事将领最终却因为文官的嫉妒和构陷被贬,最终郁郁而终。狄青是因为鞠躬自傲而被嫉妒吗?不是的,史书中记载其“慎密寡言”,并非如年羹尧那般持宠而骄之人;狄青是因为举止轻浮罔顾皇权而被贬斥吗?非也,《宋史·狄青传》中记载其:“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可知其并非轻佻之徒。那么,导致狄青之死的终极原因是什么呢?

狄青之死很大程度取决于宋朝文官群体中“无德”之徒的嫉妒与诬陷。

二、清明儒雅的文官集团中也有蝇营狗苟之徒——儒士杀人不用刀

文人无德,如果这样形容宋朝文官集团是否过于偏激呢?但是,宋朝的文官集团一直都是一个矛盾的群体:他们是饱学儒道之士,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充满了家国情怀。但是同时,他们又有“文人相轻”的习惯,对政见不同的同僚口诛笔伐;充满仁爱思想,却对战斗在前线的武士群体充满了鄙夷。“文人无德”,除了这个词,我再也想不出更好的词汇来形容宋朝文官集团中的蝇营狗苟之徒了。

命运多舛的风流人物——从名将狄青之死解读宋朝灭亡的必然性

宋朝德高望重的文官代表

狄青就遭到了不能允许武士发迹的文官集团的打压和诬陷。当狄青官至枢密副使时,韩琦、欧阳修、范镇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宋朝优秀文官,都曾向皇帝上书请求罢免狄青。更可笑的是当他们抓不到狄青的把柄时,竟然将狄青家犬生角、京师发水等荒诞的理由归罪于狄青。最终,一生都光明磊落的狄青,在文官的诬陷声中被贬离京,郁郁而终。

命运多舛的风流人物——从名将狄青之死解读宋朝灭亡的必然性

狄青之死

文官集团作为宋朝社会规则的制定者,他们不能容忍武士阶级成为国家的英雄。所以在狄青上位时,他们能达到空前的团结,倾巢出动将狄青排挤出权利的中心。导致他们如此蔑视武士的原因,是宋朝开国时奠定的“以文治国”的治国理念。

三、扬文抑武的国策——繁盛了宋朝的文化,也注定了国家的覆灭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每个人都了然于心的口号。尤其是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两国相争不能以“科技战”来决定谁主宰霸主地位,决定国家存亡的关键仍在于军事力量是否足够强大。秦始皇、汉武帝、康熙等历史上优秀的帝王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方霸主,就是因为其背后有强盛的军事力量做后盾。

命运多舛的风流人物——从名将狄青之死解读宋朝灭亡的必然性

中国历史上具有雄韬武略的帝王

宋朝之所以不能一统天下,其原因就在于军事力量的微弱,而导致其软弱无能的原因就是宋太祖皇帝订下的“扬文抑武”的基本国策。赵匡胤因为深刻领会到武官乱国的可怕后果,所以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瓦解、削弱门阀世族的权力,同时抬高文人士大夫的政治地位等诸多手段来避免重蹈唐王朝的覆辙。短期来说,这样的国策确实非常利于宋朝的发展,这一点从宋朝发达的科技、文化、商业水平就可见一斑。但是时间一长,崇文抑武的弊病就凸显出来:党争、腐败、三冗问题都是宋朝不得不面对的窘境。

命运多舛的风流人物——从名将狄青之死解读宋朝灭亡的必然性

宋太祖赵匡胤制定了以文治国的治国理念

一千多年前的中华大地是一个以力量定输赢、弱肉强食的社会,如果没有强硬的军事能力来捍卫政权的稳定,再优秀的科技文化也避免不了被野蛮的力量蹂躏践踏。宋朝的统治者们没有遵守当时社会的生存法则,武将的地位和作用被弱化,独辟蹊径的想以钱财换和平,注定是要被强者淘汰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或许从太祖皇帝定下以文治国的策略时,或许从狄青等爱国将领们,在文官集团的构陷下郁郁而终时,就已经注定了宋朝覆灭的命运。

结语

狄青,从最卑微的兵卒开始,用累累军功保卫了宋朝边境的和平,也因此攀上了人生的顶点。然而,慷慨激昂的熊熊军魂和战场练就的铮铮铁骨,也依然抵挡不住文人阴鸷的诽谤。从宋朝名将狄青之死可以发现,文治和武功这两座权利天平上的砝码,无论哪一方的力量分配不均,都会产生一个畸形的社会,最终必将自食恶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